带风向布条的仿真车站模型用通风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102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仿真车站模型用通风管。带风向布条的仿真车站模型用通风管,包括透明亚克力制成的通风管,通风管的管道内和出风口处均设有用于指示风向的布条,布条的上端固定在通风管上,布条的表面覆有柔性反光膜;布条上开设有若干阵列排布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布条来指示通风管内的风向,观察过程简单方便,且布条的下端具有反光膜,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可以借助外部光源清楚地观察到布条的飘动方向,同时,布条上的通孔可以降低布条的风阻,减少通风管的压降。

Ventilation pipe with wind direction cloth for simulation station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风向布条的仿真车站模型用通风管
本技术涉及仿真模型
,具体涉及一种模型用通风管。
技术介绍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管理体系中,各岗位员工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的对这些岗位的配置包括有设备/系统操作培训、设备/系统维护检修培训等等。但目前综合监控科目(含FAS,BAS)的培训大多针对单个系统进行,并且多采用搭建最小系统或模式图示板的方式给受训对象一个相对直观场景。这种培训方式虽然能让受训人员学习到单个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方式,学习到单个系统的操作方式及检修要点,在培训过程中受训人员始终不能看到车站整体的运行情况,需要进行想象,这无疑增加了培训难度、培训效果被打了折扣。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建立一套新型的实体动态仿真车站模型培训平台。平台将直观展现车站结构和各类仿真机电设备的关联动态运行,以便车站的值班、检修、管理等各类人员用全局的视角观察、学习并理解地下车站的工况模式控制体系以及各类机电系统在各工况模式下的运行方式。车站模型内的通风管通常由透明材料制成,但是从外部观察时无法感知内部是否有风以及风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风向布条的仿真车站模型用通风管,解决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带风向布条的仿真车站模型用通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亚克力制成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管道内和出风口处均设有用于指示风向的布条,所述布条的上端固定在所述通风管上,所述布条的表面覆有柔性反光膜;所述布条上开设有若干阵列排布的通孔。本技术通过布条来指示通风管内的风向,观察过程简单方便,且布条的下端具有反光膜,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可以借助外部光源清楚地观察到布条的飘动方向,同时,布条上的通孔可以降低布条的风阻,减少通风管的压降。可选的,所述通风管还包括一可拆卸的盖子,所述通风管的上表面设有开口,所述盖子塞在所述开口处,所述盖子的下端设有一挂钩,所述布条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挂钩上。盖子与开口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使用户在观察模型时,可以任意地安装带有布条的盖子或是无布条的盖子。可选的,所述挂钩上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向所述挂钩的末端方向呈缩小趋势。设置凹槽便于卡住所述布条,而凹槽的深度呈缩小趋势便于将布条直接滑出取下而不用解开绳结。可选的,所述盖子与所述开口的连接部设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来提高盖子与开口的密封性,保证通风管内的风量。或者,所述开口处设有内螺纹,所述盖子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通过螺纹来密封开口,保证通风管内的风量。可选的,所述柔性反光膜为长条形,所述柔性反光膜固定在所述布条的边缘处。避免影响通孔透风。可选的,所述通风管的出风口设有风阀。通过风阀调节风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布条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图2,带风向布条2的仿真车站模型用通风管,包括透明亚克力制成的通风管1,通风管1的管道内和出风口处均设有用于指示风向的布条2,布条2的上端固定在通风管1上,布条2的表面覆有柔性反光膜3;布条2上开设有若干阵列排布的通孔4。本技术通过布条2来指示通风管内的风向,观察过程简单方便,且布条2的下端具有反光膜3,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可以借助外部光源清楚地观察到布条2的飘动方向,同时,布条2上的通孔4可以降低布条2的风阻,减少通风管的压降。通风管1还包括可拆卸的盖子5,通风管的上表面设有开口,盖子5塞在开口处,盖子5的下端设有一挂钩6,布条2的上端固定在挂钩6上。盖子5与开口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使用户在观察模型时,可以任意地安装带有布条2的盖子5或是无布条2的盖子5。挂钩6上设有凹槽7,凹槽7的深度向挂钩6的末端方向呈缩小趋势。设置凹槽7便于卡住布条2,而凹槽7的深度呈缩小趋势便于将布条2直接滑出取下而不用解开绳结。盖子5与开口的连接部设有密封圈8。通过密封圈8来提高盖子5与开口的密封性,保证通风管内的风量。或者,开口处设有内螺纹,盖子5的下端设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通过螺纹来密封开口,保证通风管内的风量。柔性反光膜3为长条形,柔性反光膜3固定在布条2的边缘处。避免影响通孔4透风。通风管1的出风口设有风阀。通过风阀调节风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风向布条的仿真车站模型用通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亚克力制成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管道内和出风口处均设有用于指示风向的布条,所述布条的上端固定在所述通风管上,所述布条的表面覆有柔性反光膜;/n所述布条上开设有若干阵列排布的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风向布条的仿真车站模型用通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亚克力制成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管道内和出风口处均设有用于指示风向的布条,所述布条的上端固定在所述通风管上,所述布条的表面覆有柔性反光膜;
所述布条上开设有若干阵列排布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风向布条的仿真车站模型用通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还包括一可拆卸的盖子,所述通风管的上表面设有开口,所述盖子塞在所述开口处,所述盖子的下端设有一挂钩,所述布条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挂钩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风向布条的仿真车站模型用通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上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圣翔刘志君晏晓静陈琪芸李一婵葛纪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