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车站模型用驱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10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仿真模型领域。仿真车站模型用驱动模块,包括一风阀,风阀包括竖直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阀壁和第二阀壁,第一阀壁和第二阀壁之间设有挡风板,挡风板通过一转轴架设在第一阀壁和第二阀壁之间,第一阀壁的内壁上还固定有一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伸出第一阀壁的外壁;驱动轴和转轴之间连接有传动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驱动模块的风阀上设有可转动的挡风板,并利用一驱动电机控制挡风板的转动,进而控制风阀的开闭,以及开闭的大小,进而达到控制出风量的目的,每个驱动模块均设有一驱动电机,使各个驱动模块的风阀可以受到独立的控制,进而实现对不同通风管的出风量分别进行控制的目的。

Driver module for simulation station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真车站模型用驱动模块
本技术涉及仿真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动模块。
技术介绍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管理体系中,各岗位员工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常会建立仿真车站模型作为培训平台,直观展现车站结构和各类仿真机电设备的关联动态运行。以便车站的值班、检修、管理等各类人员用全局的视角观察、学习并理解地下车站的工况模式控制体系以及各类机电系统在各工况模式下的运行方式。仿真车站模型中,通常会按照实际情况设有通风管道,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对各个通风管道的出风量分别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真车站模型用驱动模块,以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仿真车站模型用驱动模块,包括一安装在通风管道出风口处的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一风阀,所述风阀包括竖直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阀壁和第二阀壁,所述第一阀壁和所述第二阀壁的顶部和底部连接有相对布置的上阀壁和下阀壁,所述第一阀壁、第二阀壁、上阀壁和下阀壁围成一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壁和所述第二阀壁之间设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通过一转轴架设在所述第一阀壁和所述第二阀壁之间,所述第一阀壁上开设有供所述转轴伸出的第一轴孔,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阀壁的外壁,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阀壁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阀壁的内壁上还固定有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阀壁上设有第二轴孔,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自所述第二轴孔伸出所述第一阀壁的外壁;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转轴之间连接有传动带。本技术在驱动模块的风阀上设有可转动的挡风板,并利用一驱动电机控制挡风板的转动,进而控制风阀的开闭,以及开闭的大小,进而达到控制出风量的目的,每个驱动模块均设有一驱动电机,使各个驱动模块的风阀可以受到独立的控制,进而实现对不同通风管的出风量分别进行控制的目的。所述第二阀壁上开设有供导线穿过的通孔。导线穿过通孔连接减速电机。所述风阀的后部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的四角设有连接孔。穿过螺栓使驱动模块与通风管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优选为减速电机,进一步优选为GA12-N20减速电机。GA12-N20减速电机是一种微型直流齿轮减速电机,其体积、功率、转速等条件均能符合本技术的模型用驱动模块的要求。所述挡风板至少有四块,所述转轴至少有四根,所述转轴与所述挡风板一一对应。使出风口的出风量更均匀。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挡风板的中部。使挡风板转动时受力更均匀。所述传动带是齿形传动带,所述转轴和所述驱动轴伸出所述第一阀壁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齿形传动带配合的齿轮。使驱动电机可以对多个挡风板进行同时同步的控制。所述第二阀壁的内侧壁上设有插孔,所述转轴插设在所述插孔内。所述插孔、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内设有轴套。起到支撑转轴、方便转动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壁的外侧还设有一外罩,所述外罩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阀壁外,所述外罩罩设在所述转轴和所述驱动轴外。外罩起到密封、保护的作用,并防止转轴产生较大的横向移动而脱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风板的两端设有弧形的凸起,所述第一阀壁和所述第二阀壁与所述挡风板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弧形的凹槽,所述凸起卡设在所述凹槽内。避免挡风板在第一阀壁和第二阀壁之间晃动。进一步的,所述上阀壁和所述挡风板的下端设有挡风条,所述挡风条设在所述上阀壁和所述挡风板朝外的一侧,所述挡风条的上部固定在所述上阀壁和所述挡风板上,下部延伸出来;所述风阀挡风板闭合,所述挡风条的下部依次抵在相邻的所述挡风板的上部和所述下阀壁的上部。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通风管漏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阀壁一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挡风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挡风板和挡风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图2、图3、图4,仿真车站模型用驱动模块,包括一安装在通风管道出风口处的驱动模块,驱动模块包括一风阀,风阀包括竖直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阀壁1和第二阀壁2,第一阀壁1和第二阀壁2的顶部和底部连接有相对布置的上阀壁和下阀壁,第一阀壁1、第二阀壁2、上阀壁和下阀壁围成一方框;第一阀壁1和第二阀壁2之间设有挡风板3,挡风板3通过一转轴4架设在第一阀壁1和第二阀壁2之间,第一阀壁1上开设有供转轴伸出的第一轴孔,转轴的一端伸出第一阀壁1的外壁,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阀壁2的内壁上;第一阀壁1的内壁上还固定有一驱动电机5,第一阀壁1上设有第二轴孔,驱动电机5的驱动轴51自第二轴孔伸出第一阀壁1的外壁;驱动轴51和转轴4之间连接有传动带6。本技术在驱动模块的风阀上设有可转动的挡风板3,并利用一驱动电机5控制挡风板3的转动,进而控制风阀的开闭,以及开闭的大小,进而达到控制出风量的目的,每个驱动模块均设有一驱动电机5,使各个驱动模块的风阀可以受到独立的控制,进而实现对不同通风管的出风量进行控制的目的。第二阀壁上开设有供导线穿过的通孔。导线穿过通孔连接减速电机。风阀的后部设有翻边,翻边的四角设有连接孔。穿过螺栓使驱动模块与通风管连接。驱动电机5优选为减速电机,进一步优选为GA12-N20减速电机。GA12-N20减速电机是一种微型直流齿轮减速电机,其体积、功率、转速等条件均能符合本技术的模型用驱动模块的要求。挡风板3至少有四块,转轴4至少有四根,转轴4与挡风板3一一对应。使出风口的出风量更均匀。转轴4设置在挡风板3的中部。使挡风板3转动时受力更均匀。传动带6是齿形传动带,转轴4和驱动轴51伸出第一阀壁1的一端设有与齿形传动带配合的齿轮。使驱动电机5可以对多个挡风板3进行同时同步的控制。第二阀壁2的内侧壁上设有插孔,转轴插设在插孔内。插孔、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内设有轴套。起到支撑转轴、方便转动的作用。参照图2,进一步的,第一阀壁1的外侧还设有一外罩7,外罩7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阀壁1外,外罩7罩设在转轴4和驱动轴51外。外罩7起到密封、保护的作用,并防止转轴产生较大的横向移动而脱落。参照图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挡风板3的两端设有弧形的凸起31,第一阀壁1和第二阀壁2与挡风板3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弧形的凹槽32,凸起31卡设在凹槽32内。避免挡风板在第一阀壁1和第二阀壁2之间晃动。参照图4,进一步的,上阀壁和挡风板3的下端设有挡风条33,挡风条33设在上阀壁和挡风板3朝外的一侧,挡风条33的上部固定在上阀壁和挡风板3上,下部延伸出来;风阀挡风板3闭合,挡风条33的下部依次抵在相邻的挡风板3的上部和下阀壁的上部。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通风管漏风。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仿真车站模型用驱动模块,包括一安装在通风管道出风口处的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一风阀,所述风阀包括竖直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阀壁和第二阀壁,所述第一阀壁和所述第二阀壁的顶部和底部连接有相对布置的上阀壁和下阀壁,所述第一阀壁、第二阀壁、上阀壁和下阀壁围成一方框;/n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壁和所述第二阀壁之间设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通过一转轴架设在所述第一阀壁和所述第二阀壁之间,所述第一阀壁上开设有供所述转轴伸出的第一轴孔,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阀壁的外壁,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阀壁的内壁上;/n所述第一阀壁的内壁上还固定有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阀壁上设有第二轴孔,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自所述第二轴孔伸出所述第一阀壁的外壁;/n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转轴之间连接有传动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仿真车站模型用驱动模块,包括一安装在通风管道出风口处的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一风阀,所述风阀包括竖直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阀壁和第二阀壁,所述第一阀壁和所述第二阀壁的顶部和底部连接有相对布置的上阀壁和下阀壁,所述第一阀壁、第二阀壁、上阀壁和下阀壁围成一方框;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壁和所述第二阀壁之间设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通过一转轴架设在所述第一阀壁和所述第二阀壁之间,所述第一阀壁上开设有供所述转轴伸出的第一轴孔,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阀壁的外壁,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阀壁的内壁上;
所述第一阀壁的内壁上还固定有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阀壁上设有第二轴孔,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自所述第二轴孔伸出所述第一阀壁的外壁;
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转轴之间连接有传动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车站模型用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壁上开设有供导线穿过的通孔;
所述风阀的后部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的四角设有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车站模型用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为GA12-N20减速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车站模型用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至少有四块,所述转轴至少有四根,所述转轴与所述挡风板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如珏高圣翔晏晓静李敏刘志君葛纪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