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式除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785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膜式除湿装置,属于室内除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包括除湿空调、储液罐、加热锅炉、再生模块和除湿溶液循环泵;通过该设计一方面,借助高分子膜式除湿器和高分子膜式再生器进行除湿和再生,其中,空气在膜的一侧流动,除湿溶液在膜的另一侧流动,高分子膜上布满10纳米以下的孔洞,这些孔洞直径大于水蒸气分子的直径而小于除湿溶液分子的直径,因而在确保空气中水蒸气透过膜被除湿溶液吸收的同时,限制了除湿溶液透过膜对空气造成污染;另一方面,本申请系统中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冷源和热源对除湿溶液进行相应的降温和升温处理,显著了优化了系统结构,降低了能源的损耗。

A membrane dehumid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式除湿装置
本技术涉及物理领域,尤其涉及从空气中分离水的技术,特别是一种膜式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人们生产品质的提高,对降低空气湿度的需求也越来越频繁;且随着仓储物流、医药行业、电力电子、船舶制造、高精度仪器仪表、新能源行业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场合对空气除湿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当前除湿行业主要采用三种传统的除湿方式:降温除湿、转轮除湿和溶液除湿。降温除湿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但是除湿能力非常有限,对高精度和高要求的除湿环境不适合;转轮除湿具有除湿能力强的特点,但是设备运行成本极高,不适合推广;溶液除湿具有结构简单、除湿效率高的优点,但是存在对空气的二次污染,所以不能用于对空气质量要求高的场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膜式除湿装置,其借助高分子膜式除湿器和高分子膜式再生器进行除湿和再生,其中,空气在膜的一侧流动,除湿溶液在膜的另一侧流动,高分子膜上布满10纳米以下的孔洞,这些孔洞直径大于水蒸气分子的直径而小于除湿溶液分子的直径,因而在确保空气中水蒸气透过膜被除湿溶液吸收的同时,限制了除湿溶液透过膜对空气造成污染。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膜式除湿装置除湿效果不稳定、除湿成本高昂、空气二次污染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膜式除湿装置,其中,包括除湿空调、储液罐、加热锅炉、再生模块和除湿溶液循环泵;除湿空调,所述除湿空调包括送风机和膜式除湿器,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进口与储液罐的出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出口与加热锅炉的进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的空气进口与所述送风机的出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的空气出口连通室内,所述除湿溶液在所述膜式除湿器中吸收水分且浓度降低;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用于储存除湿溶液;加热锅炉,除湿溶液在所述加热锅炉中温度升高并到达再生温度要求;再生模块,所述再生模块包括膜式再生器和冷凝设备,其中,所述膜式再生器的除湿溶液进口与所述加热锅炉的出口连通,所述膜式再生器的除湿溶液出口与储液罐连通,所述除湿溶液在所述膜式再生器中浓度升高;所述冷凝设备包括冷凝器和冷却塔,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膜式再生器的上方,所述冷凝器一端通道连接所述冷却塔、另一端连接冷凝水排出管;除湿溶液循环泵,所述除湿溶液循环泵包括供液泵和回液泵,所述供液泵串接于所述储液罐出口和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进口之间的通道,所述回液泵串接于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出口和所述加热锅炉进口之间的通道。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膜式除湿装置,其中,还包括冷却套管,所述冷却套管套设于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进口和所述供液泵之间的通道,且所述冷却套管内腔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冷凝水排出管,所述冷却套管的上端开设排水孔,所述除湿溶液在流经套设有冷却套管的通道时降温;以上结构充分利用了系统中的冷凝水对再生后的除湿溶液降温处理,以使得除湿溶液达到20℃的最佳除湿温度,区别于传统另外增设辅助冷却装置的做法,结构更为简单,且节约了能耗和资源。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膜式除湿装置,其中,还包括温度调节模块,所述温度调节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和三通调节阀,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进口端并与所述三通调节阀实现联动,用于监测所述除湿溶液的温度,所述三通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管路中,当所述除湿溶液温度满足除湿要求时调节所述三通调节阀控制冷凝水排出,不满足时调节所述三通调节阀将冷凝水引导至所述冷却套管内腔;通过该三通调节阀的设置,在除湿溶液冷却到除湿温度要求时便无需再继续降温处理,此时三通调节阀关闭管路通道,将冷凝水通过另一阀口排出,一旦温度高于所需温度时,三通调节阀再导通管路通道,关闭排出阀口,将冷凝水引导至冷却套管,对该区域通道内的除湿溶液进行降温处理。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膜式除湿装置,为了更进一步减少能耗及资源浪费现象,其中,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内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串接于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出口和所述加热锅炉进口之间的通道,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串接于膜式再生器的除湿溶液出口和所述储液罐进口之间的通道,吸收了空气中水蒸气分子的除湿溶液由于仍处于低温状态,不利于再生时对其中的水分蒸发处理,而经过加热锅炉加热完成再生后的除湿溶液又处于高温状态,为了达到除湿要求,需要对其进行降温处理,对此本申请独创地将吸收了水分的低温除湿溶液和蒸发了水分的高温除湿溶液在同一块换热器中流通,流通的同时,高温再生的除湿溶液对低温的除湿溶液进行预热处理,同时又满足了对再生除湿溶液的降温处理,结构设计合理,显著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膜式除湿装置,为了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降低能源损耗,其中,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安装于送风机的进风口并与所述送风机实现联动,用于实时监测室内湿度值以驱动送风机运作与否。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膜式除湿装置,为了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降低能源损耗,其中,还包括液体浓度检测传感器,所述液体浓度检测传感器安装于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出口与加热锅炉的进口通路上并与所述加热锅炉实现联动,用于检测除湿溶液的浓度以驱动加热锅炉运作与否。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膜式除湿装置,其中,所述除湿溶液为氯化钙溶液、氯化锂溶液、溴化锂溶液三者其一。本技术一种膜式除湿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方面,借助高分子膜式除湿器和高分子膜式再生器进行除湿和再生,其中,空气在膜的一侧流动,除湿溶液在膜的另一侧流动,高分子膜上布满10纳米以下的孔洞,这些孔洞直径大于水蒸气分子的直径而小于除湿溶液分子的直径,因而在确保空气中水蒸气透过膜被除湿溶液吸收的同时,限制了除湿溶液透过膜对空气造成污染;另一方面,本申请系统中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冷源和热源对除湿溶液进行相应的降温和升温处理,显著了优化了系统结构,降低了能源的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膜式除湿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膜式除湿装置中除湿溶液进行再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除湿空调;100、送风机;101、膜式除湿器;2、储液罐;3、加热锅炉;4、再生模块;400、膜式再生器;401、冷凝设备;4010、冷凝器;4011、冷却塔;4012、冷凝水排出管;5、供液泵;6、回液泵;7、湿度传感器;8、液体浓度检测传感器;9、冷却套管;10、管路;11、温度传感器;12、三通调节阀;13、换热器;130、第一换热通道;131、第二换热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膜式除湿装置,包括除湿空调1、储液罐2、加热锅炉3、再生模块4和除湿溶液循环泵;除湿空调1,所述除湿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湿空调、储液罐、加热锅炉、再生模块和除湿溶液循环泵;/n除湿空调,所述除湿空调包括送风机和膜式除湿器,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进口与储液罐的出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出口与加热锅炉的进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的空气进口与所述送风机的出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的空气出口连通室内,所述除湿溶液在所述膜式除湿器中吸收水分且浓度降低;/n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用于储存除湿溶液;/n加热锅炉,除湿溶液在所述加热锅炉中温度升高并到达再生温度要求;/n再生模块,所述再生模块包括膜式再生器和冷凝设备,其中,所述膜式再生器的除湿溶液进口与所述加热锅炉的出口连通,所述膜式再生器的除湿溶液出口与储液罐连通,所述除湿溶液在所述膜式再生器中浓度升高;所述冷凝设备包括冷凝器和冷却塔,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膜式再生器的上方,所述冷凝器一端通道连接所述冷却塔、另一端连接冷凝水排出管;/n除湿溶液循环泵,所述除湿溶液循环泵包括供液泵和回液泵,所述供液泵串接于所述储液罐出口和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进口之间的通道,所述回液泵串接于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出口和所述加热锅炉进口之间的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湿空调、储液罐、加热锅炉、再生模块和除湿溶液循环泵;
除湿空调,所述除湿空调包括送风机和膜式除湿器,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进口与储液罐的出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出口与加热锅炉的进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的空气进口与所述送风机的出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的空气出口连通室内,所述除湿溶液在所述膜式除湿器中吸收水分且浓度降低;
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用于储存除湿溶液;
加热锅炉,除湿溶液在所述加热锅炉中温度升高并到达再生温度要求;
再生模块,所述再生模块包括膜式再生器和冷凝设备,其中,所述膜式再生器的除湿溶液进口与所述加热锅炉的出口连通,所述膜式再生器的除湿溶液出口与储液罐连通,所述除湿溶液在所述膜式再生器中浓度升高;所述冷凝设备包括冷凝器和冷却塔,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膜式再生器的上方,所述冷凝器一端通道连接所述冷却塔、另一端连接冷凝水排出管;
除湿溶液循环泵,所述除湿溶液循环泵包括供液泵和回液泵,所述供液泵串接于所述储液罐出口和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进口之间的通道,所述回液泵串接于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出口和所述加热锅炉进口之间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套管,所述冷却套管套设于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进口和所述供液泵之间的通道,且所述冷却套管内腔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冷凝水排出管,所述冷却套管的上端开设排水孔,所述除湿溶液在流经套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幼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同创紫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