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膜式除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7858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膜式除湿装置,属于室内除湿设备技术领域,该方案一方面,借助高分子膜式除湿器和独创的雾化蒸馏方式进行除湿和再生,空气在膜的一侧流动,除湿溶液在膜的另一侧流动,高分子膜上布满10纳米以下的孔洞,这些孔洞直径大于水蒸气分子的直径而小于除湿溶液分子的直径,因而在确保空气中水蒸气透过膜被除湿溶液吸收的同时,限制了除湿溶液透过膜对空气造成污染;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将高温除湿溶液进行雾化处理,雾化后的除湿溶液中的水分更容易蒸发分离,高温水蒸气向上运动,除湿溶液在自重下向下运动落入除湿溶液储液腔,在这过程中下降的除湿溶液与上升的水蒸气形成对流,对除湿溶液起到冷却作用。

An improved membrane dehumid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膜式除湿装置
本技术涉及物理领域,尤其涉及除湿技术,特别涉及通过高分子膜实现除湿的技术,具体的是一种改进的膜式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产品质的不断提高,对降低空气湿度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且随着仓储物流、医药行业、电力电子、船舶制造、高精度仪器仪表、新能源行业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场合对空气除湿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当前除湿行业主要采用三种传统的除湿方式:降温除湿、转轮除湿和溶液除湿。降温除湿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但是除湿能力非常有限,基本处于“看天吃饭”的状态,不适合高精度和高要求的除湿环境;转轮除湿具有除湿能力强的特点,但是设备运行成本极高,不适合推广;溶液除湿具有结构简单、除湿效率高的优点,但是存在对空气的二次污染,所以不能用于对空气质量要求高的场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膜式除湿装置,其借助高分子膜式除湿器和独创的雾化蒸馏方式进行除湿和再生,其中,空气在膜的一侧流动,除湿溶液在膜的另一侧流动,高分子膜上布满10纳米以下的孔洞,这些孔洞直径大于水蒸气分子的直径而小于除湿溶液分子的直径,因而在确保空气中水蒸气透过膜被除湿溶液吸收的同时,限制了除湿溶液透过膜对空气造成污染,此外区别于传统蒸馏塔的蒸馏方式,本技术先将高温除湿溶液进行雾化处理,雾化后的除湿溶液中的水分更容易蒸发分离,高温水蒸气向上运动,除湿溶液在自重下向下运动落入除湿溶液储液腔,在这过程中下降的除湿溶液与上升的水蒸气形成对流,对除湿溶液起到冷却作用。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改进的膜式除湿装置除湿效果不稳定、除湿成本高昂、空气二次污染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膜式除湿装置,包括除湿空调装置、加热锅炉、再生模块和除湿溶液循环泵;除湿空调装置,所述除湿空调装置包括送风机和膜式除湿器,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进口与再生模块的出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出口与加热锅炉的进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的空气进口与所述送风机的出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的空气出口连通室内,所述除湿溶液在所述膜式除湿器中吸收水分且浓度降低;加热锅炉,除湿溶液在所述加热锅炉中温度升高并到达再生温度要求;再生模块,所述再生模块包括缸体和雾化喷嘴,所述缸体的底部为除湿溶液储液腔,且所述缸体的出口连通所述除湿溶液储液腔并与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进口连通,在所述缸体的顶部开设有若干蒸汽排出口;所述雾化喷嘴设置于所述缸体的顶部中央,且雾化喷嘴的进口与所述加热锅炉的出口连通,所述雾化喷嘴沿竖直方向指向所述缸体内腔;除湿溶液循环泵,所述除湿溶液循环泵包括供液泵和回液泵,所述供液泵串接于所述再生模块出口和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进口之间的通道,所述回液泵串接于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出口和所述加热锅炉进口之间的通道。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改进的膜式除湿装置,为了加快水蒸气的分离工作,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蒸汽排出口处设置排风扇,用于排出所述缸体内的水蒸气。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改进的膜式除湿装置,考虑到在排风扇的作用下,雾化的除湿溶液也有部分会被排出,造成除湿溶液的泄露,其中,还增加了倒扣的漏斗状高分子膜,且所述高分子膜的漏斗管嘴部套设于雾化喷嘴,所述高分子膜的漏斗口边缘密封连接于缸体内壁;该高分子膜上布满10纳米以下的孔洞,这些孔洞直径大于水蒸气分子的直径而小于除湿溶液分子的直径,因而可确保雾化除湿溶液不泄露,在实际工况下,雾化水由于高温作用形成高温水蒸气向上运动,堆积于漏斗状高分子膜腔内,位于高分子膜内腔壁的局部水蒸气率先在高分子膜另一侧的负压作用下穿透孔洞排出,位于下方的水蒸气会迅速补填之前的空位,并顺序穿透孔洞。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改进的膜式除湿装置,其中,还包括冷凝设备,所述冷凝设备包括冷凝器和冷却塔,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缸体内腔并置于所述雾化喷嘴的射程之外,所述冷却塔设置于所述缸体的外侧,且所述冷凝器通道连接所述冷却塔;通过该设置,使得雾化除湿溶液在喷射时的最远端触及不到冷凝器,以防水蒸气碰触后液化继续被除湿溶液吸收,只有雾化除湿溶液和雾化水都不接触到冷凝器的情况下,雾化水蒸发后逆向向上运动,而雾化除湿溶液在自重作用下继续向下沉降,碰触冷凝器后实现降温和再生。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改进的膜式除湿装置,为了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降低能源损耗,其中,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安装于送风机的进风口并通过信号线与所述送风机的控制器连接,从而与所述送风机实现联动,用于实时监测室内湿度值以驱动送风机运作与否。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改进的膜式除湿装置,其中,所述除湿溶液为氯化钙溶液、氯化锂溶液、溴化锂溶液三者其一。本技术一种改进的膜式除湿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方面,借助高分子膜式除湿器和独创的雾化蒸馏方式进行除湿和再生,其中,空气在膜的一侧流动,除湿溶液在膜的另一侧流动,高分子膜上布满10纳米以下的孔洞,这些孔洞直径大于水蒸气分子的直径而小于除湿溶液分子的直径,因而在确保空气中水蒸气透过膜被除湿溶液吸收的同时,限制了除湿溶液透过膜对空气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区别于传统蒸馏塔的蒸馏方式,本技术先将高温除湿溶液进行雾化处理,雾化后的除湿溶液中的水分更容易蒸发分离,高温水蒸气向上运动,除湿溶液在自重下向下运动落入除湿溶液储液腔,在这过程中下降的除湿溶液与上升的水蒸气形成对流,对除湿溶液起到冷却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改进的膜式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改进的膜式除湿装置的再生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除湿空调装置;100、送风机;101、膜式除湿器;2、加热锅炉;3、再生模块;300、缸体;301、雾化喷嘴;302、除湿溶液储液腔;4、湿度传感器;5、排风扇;6、高分子膜;7、供液泵;8、回液泵;9、冷凝器;10、冷却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膜式除湿装置,包括除湿空调装置1、加热锅炉2、再生模块3和除湿溶液循环泵;除湿空调装置1,所述除湿空调装置1包括送风机100和膜式除湿器101,所述膜式除湿器101的除湿溶液进口与再生模块3的出口连通,本实施例中的除湿溶液可以是氯化钙溶液、氯化锂溶液、溴化锂溶液三者其一(优选氯化钙溶液),所述膜式除湿器101的除湿溶液出口与加热锅炉2的进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101的空气进口与所述送风机100的出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101的空气出口连通室内,所述除湿溶液在所述膜式除湿器101中吸收水分且浓度降低;为了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降低能源损耗,其中,还包括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膜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湿空调装置、加热锅炉、再生模块和除湿溶液循环泵;/n除湿空调装置,所述除湿空调装置包括送风机和膜式除湿器,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进口与再生模块的出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出口与加热锅炉的进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的空气进口与所述送风机的出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的空气出口连通室内,在所述膜式除湿器中、除湿溶液吸收水分并降低浓度;/n再生模块,所述再生模块包括缸体和雾化喷嘴,所述缸体的底部为除湿溶液储液腔,且所述缸体的出口连通所述除湿溶液储液腔并与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进口连通,在所述缸体的顶部开设有若干蒸汽排出口;所述雾化喷嘴设置于所述缸体的顶部中央,且雾化喷嘴的进口与所述加热锅炉的出口连通,所述雾化喷嘴沿竖直方向指向所述缸体内腔;/n除湿溶液循环泵,所述除湿溶液循环泵包括供液泵和回液泵,所述供液泵串接于所述再生模块出口和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进口之间的通道,所述回液泵串接于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出口和所述加热锅炉进口之间的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膜式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湿空调装置、加热锅炉、再生模块和除湿溶液循环泵;
除湿空调装置,所述除湿空调装置包括送风机和膜式除湿器,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进口与再生模块的出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出口与加热锅炉的进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的空气进口与所述送风机的出口连通,所述膜式除湿器的空气出口连通室内,在所述膜式除湿器中、除湿溶液吸收水分并降低浓度;
再生模块,所述再生模块包括缸体和雾化喷嘴,所述缸体的底部为除湿溶液储液腔,且所述缸体的出口连通所述除湿溶液储液腔并与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液进口连通,在所述缸体的顶部开设有若干蒸汽排出口;所述雾化喷嘴设置于所述缸体的顶部中央,且雾化喷嘴的进口与所述加热锅炉的出口连通,所述雾化喷嘴沿竖直方向指向所述缸体内腔;
除湿溶液循环泵,所述除湿溶液循环泵包括供液泵和回液泵,所述供液泵串接于所述再生模块出口和所述膜式除湿器的除湿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幼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同创紫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