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力油管接头防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7795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管接头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压力油管接头防脱装置,包括防护套、高压力软管、限位座、卡箍接头、卡箍环、螺纹套、油管帽和螺纹管,所述防护套的内壁与高压力软管的外表面连接,所述高压力软管的出口与螺纹管的进口连接,所述防护套的外表面与卡箍环的内壁连接,所述螺纹管的外表面分别与限位座和螺纹套的内壁连接,所述卡箍接头的内壁与螺纹管的外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随着高压力软管总成使用量的增加,容易出现油管接头与油管管体脱落的瞬间,造成操作人员致残、致死的安全事故,高压力软管直接裸露在空气中,导致高压力软管的表皮会产生磨损,致使高压力软管再使用的时候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A high pressure oil pipe joint anti detach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力油管接头防脱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管接头
,具体为一种高压力油管接头防脱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高压力软管总成使用量的增加,容易出现油管接头与油管管体脱落的瞬间,造成操作人员致残、致死的安全事故,高压力软管直接裸露在空气中,导致高压力软管的表皮会产生磨损,致使高压力软管在使用的时候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高压力油管接头防脱装置,达到利用卡箍接头和高压力软管紧紧固定在一起,防止接头崩出伤人,为杜绝伤人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安全保护作用,以及再高压力软管的外表面设置防护套,有效的对高压力软管进行保护,且不影响高压力软管位置的转变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力油管接头防脱装置,包括防护套、高压力软管、限位座、卡箍接头、卡箍环、螺纹套、油管帽和螺纹管,所述防护套的内壁与高压力软管的外表面连接,所述高压力软管的出口与螺纹管的进口连接,所述防护套的外表面与卡箍环的内壁连接,所述螺纹管的外表面分别与限位座和螺纹套的内壁连接,所述卡箍接头的内壁与螺纹管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卡箍接头的两侧分别与限位座和螺纹套相对的面连接,所述螺纹管的出油端与油管帽的内壁连接。优选的,所述卡箍接头的内侧连接有接头连接环,接头连接环在远离卡箍接头的一端连接有钢丝绳。优选的,所述钢丝绳在远离接头连接环的一端连接扣环,扣环的顶部连接有卡箍锁紧螺母。优选的,所述卡箍环包括限位套一、内接螺纹座一、螺纹杆、内接螺纹座二和限位套二,限位套一的底部与限位套二的顶部连接,限位套一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内接螺纹座一相对的面连接,限位套二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内接螺纹座二相对的面连接,内接螺纹座一和内接螺纹座二的内壁均与螺纹杆的外表面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套二的底部内侧与卡箍锁紧螺母的外表面连接。优选的,所述防护套包括上防护套、下防护套、伸缩杆、海绵垫、弹簧和凹形座,上防护套的底部与下防护套的顶部连接,上防护套和下防护套内侧相对的面均与弹簧的底座连接,两侧的弹簧相对的面分别与两侧的凹形座相背的面连接,两侧的凹形座相对的面分别与两侧的海绵垫相背的面连接,两侧的凹形座相背的面均与伸缩杆的输出杆连接。优选的,所述上防护套和下防护套的内壁均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内侧底部与伸缩杆的底座连接。优选的,所述上防护套和下防护套的左侧面均设置有通口,通口的内壁连接有密封垫,两侧的密封垫和海绵垫相对的面均与高压力软管的外表面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力油管接头防脱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利用卡箍环,扣环,钢丝绳,接头连接环,专用卡箍接头,卡箍环固定锁紧在防护套上,卡箍环和扣环通过螺纹管的配合连接。接头连接环固定套在专用卡箍接头上,专用卡箍接头通过螺纹管的配合螺纹接入高压缸内,接头连接环在专用卡箍接头和高压缸之间,接头连接环通过钢丝绳与扣环连接起来,通过螺纹套的设置,通过卡箍环,扣环,钢丝绳,接头连接环,专用卡箍接头的固定作用,可将专用卡箍接头和高压力软管紧紧固定在一起,防止接头崩出伤人,为杜绝伤人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安全保护作用。(2)、本技术通过利用卡箍环可以使防护套固定安装在高压力软管的外表面,通过防护套的内部设置上防护套、下防护套、伸缩杆、海绵垫、弹簧和凹形座的设置,避免了高压力软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高压力软管再遭遇外力的时候,能够对外力进行减缓,以及防止了高压力软管使用不当造成磨损,从而防止了高压力软管损坏注油外露,起到了很好的安全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防护套、2高压力软管、3限位座、4卡箍接头、5卡箍环、6螺纹套、7油管帽、8螺纹管、9接头连接环、10钢丝绳、11扣环、12卡箍锁紧螺母、101上防护套、102下防护套、103凹槽、104伸缩杆、105海绵垫、106弹簧、107凹形座、501限位套一、502内接螺纹座一、503螺纹杆、504内接螺纹座二、505限位套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压力油管接头防脱装置,包括防护套1、高压力软管2、限位座3、卡箍接头4、卡箍环5、螺纹套6、油管帽7和螺纹管8,防护套1的内壁与高压力软管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高压力软管2的出口与螺纹管8的进口固定连接,防护套1的外表面与卡箍环5的内壁活动连接,螺纹管8的外表面分别与限位座3和螺纹套6的内壁螺纹连接,卡箍接头4的内壁与螺纹管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卡箍接头4的两侧分别与限位座3和螺纹套6相对的面活动连接,螺纹管8的出油端与油管帽7的内壁卡接。进一步,卡箍接头4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接头连接环9,接头连接环9在远离卡箍接头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10。进一步,钢丝绳10在远离接头连接环9的一端固定连接扣环11,扣环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箍锁紧螺母12。进一步,卡箍环5包括限位套一501、内接螺纹座一502、螺纹杆503、内接螺纹座二504和限位套二505,限位套一501的底部与限位套二505的顶部活动连接,限位套一501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内接螺纹座一502相对的面固定连接,限位套二505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内接螺纹座二504相对的面固定连接,内接螺纹座一502和内接螺纹座二504的内壁均与螺纹杆50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进一步,限位套二505的底部内侧与卡箍锁紧螺母1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进一步,防护套1包括上防护套101、下防护套102、伸缩杆104、海绵垫105、弹簧106和凹形座107,上防护套101的底部与下防护套102的顶部活动连接,上防护套101和下防护套102内侧相对的面均与弹簧106的底座固定连接,两侧的弹簧106相对的面分别与两侧的凹形座107相背的面固定连接,两侧的凹形座107相对的面分别与两侧的海绵垫105相背的面固定连接,两侧的凹形座107相背的面均与伸缩杆104的输出杆固定连接。进一步,上防护套101和下防护套102的内壁均开设有凹槽103,凹槽103的内侧底部与伸缩杆104的底座固定连接。进一步,上防护套101和下防护套102的左侧面均开设有通口,通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垫13,两侧的密封垫13和海绵垫105相对的面均与高压力软管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在使用时,通过利用卡箍环5,扣环11,钢丝绳10,接头连接环9,专用卡箍接头4,卡箍环5固定锁紧在防护套1上,卡箍环5和扣环11通过螺纹管12的配合连接。接头连接环9固定套在专用卡箍接头4上,专用卡箍接头4通过螺纹管8的配合螺纹接入高压缸内,接头连接环9在专用卡箍接头4和高压缸之间,接头连接环9通过钢丝绳10与扣环11连接起来,通过螺纹套6的设置,通过卡箍环5,扣环11,钢丝绳10,接头连接环9,专用卡箍接头4的固定作用,可将专用卡箍接头4和高压力软管2紧紧固定在一起,防止接头崩出伤人,为杜绝伤人事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力油管接头防脱装置,包括防护套(1)、高压力软管(2)、限位座(3)、卡箍接头(4)、卡箍环(5)、螺纹套(6)、油管帽(7)和螺纹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1)的内壁与高压力软管(2)的外表面连接,所述高压力软管(2)的出口与螺纹管(8)的进口连接,所述防护套(1)的外表面与卡箍环(5)的内壁连接,所述螺纹管(8)的外表面分别与限位座(3)和螺纹套(6)的内壁连接,所述卡箍接头(4)的内壁与螺纹管(8)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卡箍接头(4)的两侧分别与限位座(3)和螺纹套(6)相对的面连接,所述螺纹管(8)的出油端与油管帽(7)的内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力油管接头防脱装置,包括防护套(1)、高压力软管(2)、限位座(3)、卡箍接头(4)、卡箍环(5)、螺纹套(6)、油管帽(7)和螺纹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1)的内壁与高压力软管(2)的外表面连接,所述高压力软管(2)的出口与螺纹管(8)的进口连接,所述防护套(1)的外表面与卡箍环(5)的内壁连接,所述螺纹管(8)的外表面分别与限位座(3)和螺纹套(6)的内壁连接,所述卡箍接头(4)的内壁与螺纹管(8)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卡箍接头(4)的两侧分别与限位座(3)和螺纹套(6)相对的面连接,所述螺纹管(8)的出油端与油管帽(7)的内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力油管接头防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接头(4)的内侧连接有接头连接环(9),接头连接环(9)在远离卡箍接头(4)的一端连接有钢丝绳(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力油管接头防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10)在远离接头连接环(9)的一端连接扣环(11),扣环(11)的顶部连接有卡箍锁紧螺母(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力油管接头防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环(5)包括限位套一(501)、内接螺纹座一(502)、螺纹杆(503)、内接螺纹座二(504)和限位套二(505),限位套一(501)的底部与限位套二(505)的顶部连接,限位套一(501)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内接螺纹座一(502)相对的面连接,限位套二(505)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金胜王德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杰为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