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金属载体的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70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金属载体的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由波峰部和波谷部顺次连续相接,形成正弦波浪形或折弯形结构;在每个波谷部的表面上,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开有多组第一切口,每组的两个第一切口之间的波谷部向上隆起,形成圆弧状或折弯状的上凸段,其两端的第一切口分别形成第一开口;在每个波峰部的表面上,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开有多组第二切口,每组的两个第二切口之间的波峰部向下凹陷,形成圆弧状或折弯状的下凹段,其两端的第二切口分别形成第二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型制作时采用滚轮滚压连续成型,没有边角料,效率高成本低。制作形成的金属载体具有结构稳定,热力性能好,气流被均匀打散,稳定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金属载体的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尾气净化用金属载体
,尤其是一种用于金属载体的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
技术介绍
金属载体主要用于燃油发动机的尾气净化,其需要通过的气流与其内壁有充分的接触,且其使用环境温度落差较大,在较大的温差造成的热胀冷缩下,整体结构需要有很好的韧性来保证结构不被破坏。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箔带卷制出金属载体,卷制出的载体为一体孔洞型结构,故气流在通过其中时为直接通过,孔洞中央的气体根本无法与孔道表面接触,故而实际接触面积较小;若卷制采用的波带为一体波浪形,波带与平带接触面(钎焊处焊点)为一条直线,在高强度的热胀冷缩下,容易导致其脱焊;若卷制采用的波带为一条金属箔带,其正弦波形波浪结构与平带叠加时,形成类三角的孔道,其界面结构在在高强度的热胀冷缩下,亦容易导致箔带拉裂。此外,传统的金属箔带成型加工通常采用冲压的工艺,该工艺在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边角料,单次冲压只能生产一片或多片可用的波浪形破孔金属箔带,且制备过程对于模具的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特别是需要制备同心圆结构产品的时,需要一根相对较长的波纹带,采用冲压工艺的成本会非常高且切换型号将变得极其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用于金属载体的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从而提高金属载体结构强度和通过气流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金属载体的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所述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由波峰部和波谷部顺次连续相接,形成正弦波浪形或折弯形结构;在每个波谷部的表面上,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开有多组第一切口,每组的两个第一切口之间的波谷部向上隆起,形成圆弧状或折弯状的上凸段,上凸段两端的第一切口分别形成第一开口;在每个波峰部的表面上,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开有多组第二切口,每组的两个第二切口之间的波峰部向下凹陷,形成圆弧状或折弯状的下凹段,下凹段两端的第二切口分别形成第二开口。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相邻的下凹段和上凸段沿所述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长度方向错位排列。所述波峰部和波谷部的高度相同,下凹段的高度小于等于波谷部的高度,上凸段的高度小于等于波峰部的高度。所述下凹段和上凸段的长度相等。形成圆弧状的下凹段及上凸段的弧度相等,形成折弯状的下凹段及上凸段的折角相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优化了箔带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卷制后的金属载体的结构稳定性和热力学性能,同时大大增强了气流的稳定性。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形成相互连通的通道,当气体通过由本专利技术的卷制成的金属载体时,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形成的通道,气流沿轴向和径向均被打散,气体在金属载体内部能充分的与内壁接触,极大地增加了气流和气压在载体内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下凹段和上凸段反向隆起,使卷制后金属载体的整体内芯结构在热胀冷缩时的应变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本专利技术的相邻下凹段之间,相邻的上凸段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增强整个波带的强度与韧性;本专利技术在平带配合卷制成相应的金属载体的过程中,若下凹段和上凸段的高度与波峰部的正弦波峰等高,在钎焊时可焊接在平带上,若小于波峰高度,则钎焊时不焊接在平带上,焊接方便。本专利技术采用滚压方式,利用特殊的带有凹凸面的滚轮模具,实现连续加工,且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截断成需要的长度,高速高效且无边角料的产生,跟传统的冲压工艺相比,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表面和下表面同时叠放平板金属箔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利用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卷制的同心圆结构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利用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卷制的双芯结构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利用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制成的立方体结构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2、平板金属箔带;11、波谷部;12、波峰部;111、上凸段;112、第一开口;121、下凹段;122、第二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金属载体的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1由波峰部12和波谷部11顺次连续相接,形成正弦波浪形或折弯形结构;在每个波谷部11的表面上,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开有多组第一切口,每组的两个第一切口之间的波谷部11向上隆起,形成圆弧状或折弯状的上凸段111,上凸段111两端的第一切口分别形成第一开口112;在每个波峰部12的表面上,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开有多组第二切口,每组的两个第二切口之间的波峰部12向下凹陷,形成圆弧状或折弯状的下凹段121,下凹段121两端的第二切口分别形成第二开口122。相邻的下凹段121和上凸段111沿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1长度方向错位排列。波峰部12和波谷部11的高度相同,下凹段121的高度小于等于波谷部11的高度,上凸段111的高度小于等于波峰部12的高度。下凹段121和上凸段111的长度相等。形成圆弧状的下凹段121及上凸段111的弧度相等,形成折弯状的下凹段121及上凸段111的折角相等。如图2和图3所示,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1的上表面、下表面同时叠放有平板金属箔带2,其截面形状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金属载体的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的成型方法:制备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1时,对平板金属箔带2进行滚压加工:利用滚轮分别从上部、下部对平板金属箔带2进行连续滚压,然后根据尺寸要求按照一定长度截断,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1,滚轮上带有与波峰部12、下凹段121以及波谷部11、上凸段111相匹配的凹凸面。如图4所示,利用加工好的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1制作同心圆结构产品时,将一片平板金属箔带2和一片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1叠放,以一端为起点,卷绕形成螺旋形圆柱结构。如图5所示,利用加工好的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1制作双芯结构产品时,将多片平板金属箔带2与多片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1依次间隔叠放,然后进行S型卷绕成双芯结构。如图6所示,根据需求,可将多片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1与多片平板金属箔带2依次间隔叠放后,焊接形成立方体结构的产品。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制作方便,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在成型制作时,采用滚轮滚压方式连续成型,没有边角料,效率高成本低;利用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加工的金属载体,具有结构稳定,热力性能好,气流被均匀打散稳定性强等优点,在耐用性和通过效果上都有显著的提升。以上描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不是对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金属载体的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1)由波峰部(12)和波谷部(11)顺次连续相接,形成正弦波浪形或折弯形结构;在每个波谷部(11)的表面上,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开有多组第一切口,每组的两个第一切口之间的波谷部(11)向上隆起,形成圆弧状或折弯状的上凸段(111),上凸段(111)两端的第一切口分别形成第一开口(112);在每个波峰部(12)的表面上,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开有多组第二切口,每组的两个第二切口之间的波峰部(12)向下凹陷,形成圆弧状或折弯状的下凹段(121),下凹段(121)两端的第二切口分别形成第二开口(1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金属载体的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1)由波峰部(12)和波谷部(11)顺次连续相接,形成正弦波浪形或折弯形结构;在每个波谷部(11)的表面上,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开有多组第一切口,每组的两个第一切口之间的波谷部(11)向上隆起,形成圆弧状或折弯状的上凸段(111),上凸段(111)两端的第一切口分别形成第一开口(112);在每个波峰部(12)的表面上,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开有多组第二切口,每组的两个第二切口之间的波峰部(12)向下凹陷,形成圆弧状或折弯状的下凹段(121),下凹段(121)两端的第二切口分别形成第二开口(1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载体的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下凹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思言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盛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