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644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包括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内端均固接有卡槽,两个所述卡槽的顶部间隙配合有横板,两个窄板的内端通过第二销轴转动相连,所述横板的上方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内部设有调节机构,所述窄板的上方设有开合组件。该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通过开合组件、调节机构和支撑机构的配合,使得该装置的承重能力更强,且能够减小该装置在工作时所受的剪力,进而增加其刚度,减小成本支出和自重,方便人们使用,再通过整体机构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可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进而减小其运输时的占用空间,减少运输时间,进而避免因过大而不便运输的麻烦。

A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with arch transfer sto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
,具体为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物某楼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则该楼层称为结构转换层,目前的高层建筑多为低层商用,上部住宿的多功能要求,在低层商用要求的大空间与上部住宿要求的多墙多柱的小空间之间,往往需要采用一定的结构形式进行转换处理,现有技术中的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存在诸多不足,在使用时容易出现承重能力低、剪力大、刚度小等问题,且在运输时,往往因过大而导致运输不便,进而增加运输时间,为人们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存在诸多不足,在使用时容易出现承重能力低、剪力大、刚度小等问题,且在运输时,往往因过大而导致运输不便,进而增加运输时间,为人们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包括第一竖板(1)和第二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1)和第二竖板(2)的内端均固接有卡槽(3),两个所述卡槽(3)的顶部间隙配合有横板(4),所述第一竖板(1)和第二竖板(2)的内端均固接有第一支架(5),所述第一支架(5)的内端均通过第一销轴(6)转动连接有窄板(10),两个窄板(10)的内端通过第二销轴(11)转动相连,所述横板(4)的上方设有支撑机构(7),所述支撑机构(7)的内部设有调节机构(8),所述窄板(10)的上方设有开合组件(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包括第一竖板(1)和第二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1)和第二竖板(2)的内端均固接有卡槽(3),两个所述卡槽(3)的顶部间隙配合有横板(4),所述第一竖板(1)和第二竖板(2)的内端均固接有第一支架(5),所述第一支架(5)的内端均通过第一销轴(6)转动连接有窄板(10),两个窄板(10)的内端通过第二销轴(11)转动相连,所述横板(4)的上方设有支撑机构(7),所述支撑机构(7)的内部设有调节机构(8),所述窄板(10)的上方设有开合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7)包括竖杆(701)、支脚(702)、通孔(703)和螺钉(704),所述竖杆(701)的上下两端均固接有支脚(702),所述支脚(702)的外端分别与横板(4)的顶部和窄板(10)的底部相抵紧,所述支脚(702)的内部加工有通孔(703),所述通孔(703)的内壁间隙配合有螺钉(704),所述螺钉(704)的外壁外端分别与横板(4)的顶部和窄板(10)的底部螺纹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8)包括双头螺柱(801)、轴承(802)、斜杆(803)、螺栓(804)、第二支架(805)、滑块(806)和滑槽(807),所述双头螺柱(801)的外壁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802)与竖杆(701)转动连接,所述双头螺柱(801)的外壁左右两侧均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灏李洪光解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嘉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