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锅铅液捞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7525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锅铅液捞渣装置。属于铅及铅合金制造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目前捞渣主要为人工使用铁铲进行捞渣,劳动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下,影响精炼进度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铲柄和行车,所述铲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扶手,铲柄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形凹状的铲身,铲柄上靠近铲身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吊耳,吊耳的方向与铲身的开口方向一致;所述铲身中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小孔,小孔的直径小于浮渣中较大颗粒的粒径;所述行车的下方通过铁索连接有行车挂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捞渣效率高效和成本较低的特点,可有效解决目前人工使用铁铲进行捞渣,劳动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下,影响精炼进度的问题。

A device for catching slag in lead 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锅铅液捞渣装置
本技术属于铅及铅合金制造
,具体涉及地是一种铅锅铅液捞渣装置。
技术介绍
在粗铅火法精炼的过程中,需要加入较多辅料来对粗铅中的氧化杂质及其他元素进行去除,从而会在铅液的表面产生不同的铅渣。一般情况下,粗铅精炼过程需要捞渣约10%,以100吨规格的铅锅计算,一次精炼过程需要捞渣10吨左右。目前捞渣主要为人工使用铁铲进行捞渣,劳动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下,影响精炼的进度,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铅锅铅液捞渣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捞渣主要为人工使用铁铲进行捞渣,劳动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下,影响精炼进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铅锅铅液捞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铲柄和行车,所述铲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扶手,铲柄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形凹状的铲身,铲柄上靠近铲身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吊耳,吊耳的方向与铲身的开口方向一致;所述铲身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小孔,小孔的直径小于浮渣中较大颗粒的粒径,浮渣中较大颗粒的粒径是指根据需要而设定的需去除的最小浮渣粒径;所述行车的下方通过铁索连接有行车挂钩。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扶手为T型,扶手的中部与铲柄相连接,扶手的长度为1m。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铲柄为内部中空,铲柄的厚度为0.5cm,铲柄的长度为4m,铲柄的直径为6cm。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吊耳的厚度2cm,吊耳上设有圆形的吊孔,吊孔的直径为12cm。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铲身的直径为1m,铲身的深度为10cm,铲身上小孔的直径为2cm。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扶手、吊耳和铲身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铲柄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扶手、铲柄、吊耳和铲身均为铸铁材料制成。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扶手为T型,扶手的中部与铲柄相连接,扶手的长度为1m;所述的铲柄为内部中空,铲柄的厚度为0.5cm,铲柄的长度为4m,铲柄的直径为6cm;所述的吊耳的厚度2cm,吊耳上设有圆形的吊孔,吊孔的直径为12cm;所述的铲身的直径为1m,铲身的深度为10cm,铲身上小孔的直径为2cm;所述的扶手、吊耳和铲身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铲柄连接;所述的扶手、铲柄、吊耳和铲身均为铸铁材料制成。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铅锅铅液捞渣装置,可以解决目前人工使用铁铲进行捞渣,劳动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下,影响精炼进度的问题,本技术的捞渣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捞渣效率高效和成本较低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除行车外部分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除行车外部分的俯视图。图中:1、扶手;2、铲柄;3、吊耳;4、铲身;5行车;6、行车挂钩;7、吊孔;8、浮渣;9、铅液。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铅锅铅液捞渣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铲柄2和行车5,铲柄2的厚度为0.5cm,铲柄2的长度为4m,铲柄2的直径为6cm。铲柄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T型扶手1,扶手1的中部通过焊接方式与铲柄2相连接,扶手1的长度为1m;铲柄2的另一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有圆形凹状的铲身4,铲身4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小孔,小孔的直径为2cm,小孔的直径小于浮渣8的粒径,铲身4的直径为1m,铲身4的深度为10cm。铲柄2上靠近铲身4的一端焊接有吊耳3,吊耳3的方向与铲身4的开口方向一致,吊耳3的厚度2cm,吊耳3上设有圆形的吊孔7,吊孔7的直径为12cm。行车5安装在行车轨道上,行车5的下方通过铁索连接有行车挂钩6,行车挂钩6与吊孔7相连用于起吊捞渣装置,扶手1、铲柄2、吊耳3和铲身4均为铸铁材料制成。工作原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行车5调整至吊孔7的正上方,防止起吊时铲身4出现大幅度移动,将行车挂钩6与吊孔7相连接。捞渣时,将铲柄2靠近扶手1的一端抬起,并旋转T型扶手1使铲身2与水平线呈一定角度,放下行车5连接的铁索,铲身4便伸入浮渣8的下部,再将扶手1转正,提升铁索,由于铲身4上小孔的直径小于浮渣8中较大颗粒的粒径,因此当铲身4离开液面时,铅液从铲身4的小孔中漏下,浮渣8被留在铲身4中被捞起;将捞渣铲推至铁箱上方,旋转T型扶手1使铲身4倾斜,浮渣8便落入铁箱中,这便完成了一个周期的捞渣过程。本技术的捞渣装置传统捞渣方式相比,将最为费力的捞渣提升过程由行车5替代,且由于行车5的位置较高,仅需使用较少的动力便可使捞渣铲在水平方向移动,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而且由于此大型捞渣铲的铲身4直径较大,一次捞起的渣量较多,一次打捞约可捞起50kg铅渣,而人工捞渣一铲约为几千克,显著提升了捞渣效率。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铅锅铅液捞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铲柄(2)和行车(5),所述铲柄(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扶手(1),铲柄(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形凹状的铲身(4),铲柄(2)上靠近铲身(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吊耳(3),吊耳(3)的方向与铲身(4)的开口方向一致;所述铲身(4)中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小孔,小孔的直径小于浮渣(8)中较大颗粒的粒径;所述行车(5)的下方通过铁索连接有行车挂钩(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锅铅液捞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铲柄(2)和行车(5),所述铲柄(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扶手(1),铲柄(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形凹状的铲身(4),铲柄(2)上靠近铲身(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吊耳(3),吊耳(3)的方向与铲身(4)的开口方向一致;所述铲身(4)中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小孔,小孔的直径小于浮渣(8)中较大颗粒的粒径;所述行车(5)的下方通过铁索连接有行车挂钩(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锅铅液捞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1)为T型,扶手(1)的中部与铲柄(2)相连接,扶手(1)的长度为1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锅铅液捞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柄(2)为内部中空,铲柄(2)的厚度为0.5cm,铲柄(2)的长度为4m,铲柄(2)的直径为6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锅铅液捞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耳(3)的厚度2cm,吊耳(3)上设有圆形的吊孔(7),吊孔(7)的直径为12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锅铅液捞渣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翰天张行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金洋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