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薄膜生产线中的薄膜冷却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7164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式薄膜生产线中的薄膜冷却成型装置,属于冷却成型装置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薄膜冷却技术中冷却效果差,设备占地空间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薄膜生产线中的薄膜冷却成型装置,包括机架、水冷装置、风冷装置、展平辊和卷绕装置;其中水冷装置包括进水管道、水泵、水冷管道、旋转接头、冷却辊、排水阀门和排水管道;风冷装置包括风机箱体、风机、出风管道和百叶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立式结构,极大的节省了设备的占地面积。挤出过后的薄膜依次通过水冷装置,风冷装置,展平辊,可以充分的将薄膜温度降低,保证进入卷绕装置的是干燥合格,光滑平整的薄膜。

A film cooling and forming device in vertical film produc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薄膜生产线中的薄膜冷却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成型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立式薄膜生产线中的薄膜冷却成型装置,主要用于对薄膜进行冷却、成型。
技术介绍
在PE薄膜的生产过程中,对薄膜主要有两种冷却方式:一种是风冷,其冷却速度较慢,使得薄膜在卷绕过程中会出现由于降温不够而互相粘连的问题;另一种是水冷,其冷却速度较快,但是会出现薄膜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粘附在薄膜上的问题。并且,由于传统的卧式生产线占地空间大,在厂房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其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冷却效果好,占地空间省的立式薄膜生产线中的薄膜冷却成型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立式薄膜生产线中的薄膜冷却成型装置,包括机架、水冷装置、风冷装置、展平辊和卷绕装置。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机架从后往前依次是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并且由第一支撑架至第四支撑架高度呈降低趋势,形成立式结构。所述水冷装置包括水泵、进水管道、第一水冷管道、第二水冷管道、旋转接头、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排水阀门和排水管道,所述水冷装置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进水管道与水泵上方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水冷管道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却和第二冷却辊的中心沿其轴线方向分别设置有中空的第一内管道和第二内管道,第一内管道和第二内管道分别穿透第一冷却辊和第二冷却辊的两端,所述第一冷却辊和第二冷却辊的两侧都接有旋转接头,通过旋转接头分别与第一水冷管道和第二水冷管道相连,使得第一水冷管道和第二水冷管道分别与第一第二冷却辊的内管道两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却辊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二冷却辊连接在第二支撑架上,支撑架对冷却辊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所述第二水冷管道与排水阀门相连,排水阀门与排水管道相连。这种构造可以使冷却水进入水泵后由第一水冷管道通过冷却辊再由第二水冷管道排出,冷却水在冷却辊中实现给薄膜降温的作用,通过热传导带走薄膜的热量。所述风冷装置包括风机、出风管道、风机箱体和百叶风口,风冷装置固定在机架上,位于水冷装置前;所述风机与出风管道相连,出风管道管口竖直向上,所述百叶风口置于出风管道上方。这样设计风口位置可以正对薄膜,冷却效果更好。所述展平辊包括第一展平辊和第二展平辊,所述第一展平辊连接在第三支撑架上,所述第二展平辊连接在第四支撑架上;第二展平辊在第一展平辊前方,并且低于第一展平辊;所述卷绕装置置于第二展平辊前方。展平辊对冷却风干后的薄膜进行展平,使薄膜表面平整光滑。作为优选,本技术中的风机箱体侧面镂空。有利于风机进风,提高冷却效率。作为优选,本技术中的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第一展平辊和第二展平辊为不锈钢金属材料。不锈钢金属材料结实耐用,性价比高。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技术采用立式结构,极大的节省了设备的占地面积。挤出过后的薄膜通过冷却装置的过程,首先是通过水冷装置,可以较快速的进行降温,紧接着通过风冷装置,降温冷却的同时将薄膜上可能带有的凝结的水汽蒸发干,水汽被蒸发干的同时也带走一部分热量,这三重冷却可以充分的将薄膜温度降低,保证进入卷绕装置进行缠绕的是经过充分冷却后并且干燥合格的薄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水冷部分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冷却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百叶风口的示意图。图中:1-水泵;2-进水管道;3-第一水冷管道;4-第一冷却辊;5-第二冷却辊;6-第一展平辊;7-第二展平辊;8-卷绕装置;9-风机;10-通风管道;11-风机箱体;12-机架;13-第一支撑架;14-第二支撑架;15-第三支撑架;16-第四支撑架;17-排水管道;18-排水阀门;19-第二水冷管道;20-一号旋转接头;21-二号旋转接头;22-百叶风口;23-第一内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的立式薄膜生产线中的薄膜冷却成型装置包括机架12、水冷装置、风冷装置、展平辊和卷绕装置8。本实施例中的机架12上从后往前依次设有第一支撑架13、第二支撑架14、第三支撑架15、第四支撑架16,并且由第一支撑架13至第四支撑架16高度呈降低趋势。本实施例中的水冷装置包括水泵1、进水管道2、第一水冷管道3、第二水冷管道19、四个旋转接头、第一冷却辊4、第二冷却辊5、排水阀门18和排水管道17,水冷装置固定在机架12上,进水管道2与水泵1上方进水口相连,第一水冷管道3与水泵1出水口相连,第二水冷管道19与排水阀门18相连,排水阀门18与排水管道17相连,第一冷却辊4和第二冷却辊5中心沿其轴线方向分别设置有中空的第一内管道23和第二内管道,第一内管道23和第二内管道分别穿透第一冷却辊4和第二冷却辊5的两端,第一冷却辊4和第二冷却辊5两侧都接有旋转接头,通过旋转接头分别与第一水冷管道3和第二水冷管道19相连,使得第一水冷管道3和第二水冷管道19均与第一内管道23和第二内管道两端连通。使用时,先关闭排水阀门18,打开自来水开关,直至管道中充满冷却水,再调节排水阀门18,使得作业中水冷管道系统中一直保持充满冷却水的状态。冷却水经进水管道2、水泵1进入第一水冷管道3,再通往第一冷却辊4、第二冷却辊5,在冷却辊中实现水冷薄膜的作用,然后通往第二水冷管道19,最后经过排水阀门18、排水管道17排出。本实施例中的风冷装置包括风机9、出风管道10、风机箱体11和百叶风口22,风冷装置固定在机架12上,且位于水冷装置前;风机箱体11侧面镂空,上面设置有百叶风口22;风机9与出风管道10相连,出风管道10管口竖直向上;百叶风口22位于出风管道10正上方,百叶风口22的风叶可调节,方便控制风向与风量大小。使用时,打开风机9的开关,调节百叶风口22,一般情况下,将百叶风口12设置成竖直向上的方向,正对薄膜,冷却效果较好。本实施例中的展平辊包括第一展平辊6和第二展平辊7,第一展平辊6连接在第三支撑架15上,第二展平辊7连接在第四支撑架16上;第二展平辊7在第一展平辊6前方,并且低于第一展平辊6;卷绕装置8置于第二展平辊7前。冷却完成后,薄膜依次经过第一展平辊6、第二展平辊7,最后进入卷绕装置8卷绕成型。本实施例中在作业时,挤出后的高温薄膜经过第一冷却辊4、第二冷却辊5,能够快速地冷却;紧接着再经过风冷装置,再次降温冷却的同时将薄膜上凝结的水汽蒸发干,蒸发干同时水汽也带走一部分热量,经过这三重冷却已经能够充分的将薄膜冷却;随后薄膜经过第一展平辊6、第二展平辊7,进一步塑形,使得薄膜表面光滑平整;最后薄膜进入卷绕装置8卷绕成型。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薄膜生产线中的薄膜冷却成型装置,包括机架(12)、展平辊和卷绕装置(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冷装置和风冷装置;所述机架(12)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支撑架(13)、第二支撑架(14)、第三支撑架(15)和第四支撑架(16),并且第一支撑架(13)、第二支撑架(14)、第三支撑架(15)、第四支撑架(16)的高度依次降低;所述水冷装置包括水泵(1)、进水管道(2)、第一水冷管道(3)、第二水冷管道(19)、旋转接头、第一冷却辊(4)、第二冷却辊(5)、排水阀门(18)和排水管道(17),所述水冷装置固定在机架(12)上,所述进水管道(2)与水泵(1)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水冷管道(3)与水泵(1)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却辊(4)和第二冷却辊(5)的中心沿其轴线方向分别设置有中空的第一内管道(23)和第二内管道,所述第一内管道(23)和第二内管道分别穿透第一冷却辊(4)和第二冷却辊(5)的两端,所述第一冷却辊(4)和第二冷却辊(5)的两侧都接有旋转接头,该第一冷却辊(4) 通过旋转接头分别与第一水冷管道(3)和第二水冷管道(19)相连,该第二冷却辊(5)也通过旋转接头分别与第一水冷管道(3)和第二水冷管道(19)相连,使得第一水冷管道(3)和第二水冷管道(19) 均与第一内管道(23)和第二内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辊(4)连接在第一支撑架(13)上,所述第二冷却辊(5)连接在第二支撑架(14)上,所述第二水冷管道(19)与排水阀门(18)相连,排水阀门(18)与排水管道(17)相连;所述风冷装置包括风机(9)、出风管道(10)、风机箱体(11)和百叶风口(22),所述风机箱体(11)固定在机架(12)上,且位于水冷装置前,所述风机(9)和出风管道(10)位于风机箱体(11)内,所述风机(9)与出风管道(10)的下端相连,所述出风管道(10)的上端管口朝向为竖直向上,所述风机箱体(11)的顶部设有百叶风口(22),所述百叶风口(22)位于出风管道(10)上方;所述展平辊包括第一展平辊(6)和第二展平辊(7),所述第一展平辊(6)连接在第三支撑架(15)上,所述第二展平辊(7)连接在第四支撑架(16)上,所述第二展平辊(7)在第一展平辊(6)的前方,并且低于第一展平辊(6);所述卷绕装置(8)置于第二展平辊(7)的前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薄膜生产线中的薄膜冷却成型装置,包括机架(12)、展平辊和卷绕装置(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冷装置和风冷装置;所述机架(12)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支撑架(13)、第二支撑架(14)、第三支撑架(15)和第四支撑架(16),并且第一支撑架(13)、第二支撑架(14)、第三支撑架(15)、第四支撑架(16)的高度依次降低;所述水冷装置包括水泵(1)、进水管道(2)、第一水冷管道(3)、第二水冷管道(19)、旋转接头、第一冷却辊(4)、第二冷却辊(5)、排水阀门(18)和排水管道(17),所述水冷装置固定在机架(12)上,所述进水管道(2)与水泵(1)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水冷管道(3)与水泵(1)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却辊(4)和第二冷却辊(5)的中心沿其轴线方向分别设置有中空的第一内管道(23)和第二内管道,所述第一内管道(23)和第二内管道分别穿透第一冷却辊(4)和第二冷却辊(5)的两端,所述第一冷却辊(4)和第二冷却辊(5)的两侧都接有旋转接头,该第一冷却辊(4)通过旋转接头分别与第一水冷管道(3)和第二水冷管道(19)相连,该第二冷却辊(5)也通过旋转接头分别与第一水冷管道(3)和第二水冷管道(19)相连,使得第一水冷管道(3)和第二水冷管道(19)均与第一内管道(23)和第二内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祥永
申请(专利权)人:东阳市瑞祺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