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电线路中主导线与分导线之间的接线方法及其接线夹
本专利技术公开涉及输电线路中接线的
,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路中主导线与分导线之间的接线方法及其接线夹。
技术介绍
目前,输电线路中主导线与分导线之间均采用T型结构的接线方法进行接线,该种接线方法中,主导线与分导线之间没有直接接触,而是通过设备线夹连接,进行电流导通,因此,通过T型结构连接的输电线路中,来自主导线的电流需先通过设备线夹后,再流向分导线,使得输电线路中多了一个设备线夹进行电流的传递。在电流负荷较大的情况下,主导线、设备线夹以及分导线三者之间任何接触点出现接触不良,都会造成接触点过热、火花放电以及烧断导线等事故发生,存在危险系数高等问题。此外,在大风天气中,会出现线路振动、导线摆动等情况,随着线路的长期振动以及导线的摆动,会导致设备线夹中的螺丝出现松动的情况,使得分导线从设备线夹中意外滑出,发生线路缺相运行的事故。而且,由于大多分导线均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设备线夹中滑出的分导线,容易与铁塔及其它导线刮碰,造成相间短路或接地等事故,危险系数高。因此,如何研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电线路中主导线与分导线之间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将输电线路中的分导线头部进行硬性弯曲,使所述分导线整体呈7字型;/n将所述分导线中硬性弯曲的头部相对输电线路中的主导线平行设置,且所述分导线中硬性弯曲的头部与所述主导线直接接触后,通过接线夹进行所述分导线与所述主导线的位置固定以及夹紧,完成接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中主导线与分导线之间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输电线路中的分导线头部进行硬性弯曲,使所述分导线整体呈7字型;
将所述分导线中硬性弯曲的头部相对输电线路中的主导线平行设置,且所述分导线中硬性弯曲的头部与所述主导线直接接触后,通过接线夹进行所述分导线与所述主导线的位置固定以及夹紧,完成接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电线路中主导线与分导线之间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导线中硬性弯曲的头部长度为400mm。
3.一种接线夹,所述接线夹适用于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夹包括:下船体(1)、主船体(2)以及多个第一紧固件(3);
所述下船体(1)包括:双线下船分体(11)、单线下船分体(12)以及多个第二紧固件(13);
所述双线下船分体(11)整体呈7字型,包括:双线固定夹片(111)以及第一引出夹片(112);
所述双线固定夹片(111)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通两端的第一沟槽(1111);
所述第一引出夹片(112)相对所述双线固定夹片(111)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引出夹片(112)的上端与所述双线固定夹片(1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引出夹片(112)的外侧壁设置有贯通上下两端的第二沟槽,且所述第二沟槽与所述第一沟槽(1111)连通;
所述单线下船分体(12)整体呈7字型,包括:单线固定夹片(121)以及第二引出夹片(122);
所述单线固定夹片(121)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通两端的第三沟槽(1211);
所述第二引出夹片(122)相对所述单线固定夹片(121)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引出夹片(122)的上端与所述单线固定夹片(1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引出夹片(122)的外侧壁设置有贯通上下两端的第四沟槽(1221),且所述第四沟槽(1221)与所述第三沟槽(1211)连通;
所述单线下船分体(12)与所述双线下船分体(11)背向设置,且所述第二引出夹片(22)与所述第一引出夹片(12)扣合后,所述第四沟槽(221)与所述第二沟槽(121)形成分导线引出腔,所述单线固定夹片(121)与所述双线固定夹片(111)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三沟槽(1211)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森,宋丽,范光哲,张正保,张佳莹,谭秋月,康正茂,赵群,袁鹤文,范释艺,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