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348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插座,其主要包括一壳体、多个电性连接件、多个作动单元、以及多个弹性元件;其中,该多个作动单元包括一斜面以及一盖部。值得说明的是,当外部一电性插头连接至该壳体的一插入口时,该斜面受到该电性插头的一推力作用而进入一凹口,并且该盖部受到该斜面的带动而解除对该电性连接件的一第一电性连接端的遮盖。该工业插座同时具有防尘、防呆及保护连接触点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业插座
本专利技术关于电连接器领域,尤指具有保护触点功能的一种工业插座。
技术介绍
随着个人载具、电动车、与电动汽车的普及使用,工业插座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部分市售用于电动汽车中的工业插座未具有保护触点及防尘的设计,因此灰尘杂质容易进入并堆积于工业插座之内。可想而知,这些堆积的灰尘杂质恐怕会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性能和充电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举例而言,使用堆积大量灰尘杂质的工业插座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之时,工业插座容易出现温度急剧升高的现象;严重者,工业插座的线缆会因高温而自燃起火。因此,图1即显示现有一种工业插座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工业插座1’于结构上主要包括:一壳体10’、多个电性连接件11’以及一保护盖12’。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业插座1’未连接对应工业插头的情况下,可利用保护盖12’遮蔽壳体10’,以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壳体10’进而堆积覆盖于该电性连接件11’之上。然而,若使用者在充电完成后,未随手阖上保护盖12’,则外部灰尘还是会进入壳体10’进而堆积覆盖于该电性连接件11’之上。有鉴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缺失,本案的专利技术人极力加以研究创作,而终于研发完成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工业插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插座,其主要包括一壳体、多个电性连接件、多个作动单元、以及多个弹性元件;其中,该多个作动单元包括一斜面以及一盖部。值得说明的是,当无外力作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工业插座时,该盖部穿过一侧孔且位于遮盖一第一电性连接端的位置,以达到遮挡且保护该多个电性连接件的连接触点。当外部一电性插头连接至该壳体的一插入口时,该斜面受到该电性插头的一推力作用而进入一凹口,并且该盖部受到该斜面的带动而解除对该第一电性连接端的遮盖。为了达成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工业插座的一实施例,包括:一壳体,具有一插入口以及形成于该插入口内壁面的多个凹口;多个电性连接件,以其一第一电性连接端延伸进入该壳体内;多个作动单元,枢设于该壳体内并位于该插入口周围;其中,该作动单元包括一斜面与一盖部,且该盖部遮盖该第一电性连接端;以及多个弹性元件,置于该壳体内,并位于该壳体的内壁与该作动单元之间;其中,当外部一电性插头连接至该插入口时,该斜面受到该电性插头的一推力作用而进入该凹口,并且该盖部受到该斜面的带动而解除对该第一电性连接端的遮盖。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现有一种工业插座的立体图;图2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工业插座的第一立体图;图3为显示壳体的立体图;图4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业插座的爆炸图;图5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业插座的第一示意图;图6A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业插座的第二示意图;图6B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业插座的第三示意图;图7A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业插座的第二立体图;以及图7B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业插座的第三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工业插座10壳体11电性连接件12作动单元13弹性元件14外盖16结合部101插入口102凹口103枢接杆104枢接结构105卡合部10a前盖10b底座10c鞘件111第一电性连接端112第二电性连接端111a侧孔121斜面122盖部123枢接件141枢接部142凸缘2电性插头<现有>1’工业插座10’壳体11’电性连接件12’保护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工业插座,以下将配合图式,详尽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2,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工业插座的第一立体图。并请参阅图3与图4,为显示壳体的立体图以及本专利技术的工业插座的爆炸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业插座1包括:一壳体10、多个电性连接件11、多个作动单元12、以及多个弹性元件13,其中,该壳体10具有一插入口101以及形成于该插入口101内壁面的多个凹口102。并且,该多个电性连接件11以其一第一电性连接端111延伸进入该壳体10内。再者,该多个作动单元12枢设于该壳体10内并位于该插入口101周围。更详细地,该多个作动单元12包括一斜面121与一盖部122,且该盖部122遮盖该第一电性连接端111。继续地参阅图2至图4。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业插座1更包括多个弹性元件13,位于该壳体10内壁与该作动单元12之间。值得说明的是,当一外部电性插头连接至该插入口101时,该斜面121受到该电性插头2的一推力作用而进入该凹口102,并且该盖部122受到该斜面121的带动而解除对该第一电性连接端111的遮盖。如此,该电性插头2的多个电性连接端子分别与该多个电性连接件11达成电性连接。此外,该多个电性连接件11之中,部分的电性连接件11的该第一电性连接端111形成有一侧孔111a。并且,该盖部122通过插入该侧孔111a的方式达成对于所述第一电性连接端111的遮蔽。继续参阅图2至图4。如图所示,该壳体10包括一前盖10a以及一底座10b;其中,该前盖10a形成有该插入口101。并且,该底座10b结合至该前盖10a的底部,且该底座10b的底部连接有一鞘件10c。此外,该多个电性连接件11的一第二电性连接端112穿出该底座10b的底部,并延伸进入该鞘件10c。更详细地,底座10b的顶部设有多个枢接杆103,且该多个枢接杆103位于该鞘件10c的周围。再者,该多个作动单元12之中每一个作动单元12皆具有一枢接件123,分别套设对应的该多个枢接杆103。必须特别说明的是,虽然图2与图3显示该前盖10a以及一底座10b为一方形壳体,但并非以此限制壳体10的实施态样。于应用上,该壳体10也可以是圆形或三角形等。于本专利技术中,与该工业插座1相对应的示范性插头整理于表(1)之中。换句话说,本专利技术的工业插座1适用于欧洲标准(IEC62196-2type1&tape2)、美国标准(SAEJ1772)、以及中国标准(GB/T20234.4-2011)。表(1)请参阅图4,并请参阅图5,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业插座的第一示意图。并请同时参阅图6A与图6B,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业插座的第二示意图与第三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无外力作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工业插座1时,该盖部122藉由该多个弹性元件13所提供的支撑力插入该侧孔111a,进而对应地遮蔽该第一电性连接端111,以达到遮挡且保护该电性连接件11的连接触点。当外部一电性插头2连接至该插入口101时,该斜面121受到该电性插头2的一推力作用而进入该凹口102;更详细地,该作动单元12藉由该斜面121所受到的推力以该枢接件123为轴心作一旋转动作;如此,该盖部122由于该斜面121的带动而解除对该第一电性连接端111的遮盖。此外,当该电性插头2从该工业插座1中移出时,该工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壳体,具有一插入口以及形成于该插入口内壁面的多个凹口;/n多个电性连接件,以其一第一电性连接端延伸进入该壳体内;/n多个作动单元,枢设于该壳体内并位于该插入口周围;其中,该作动单元包括一斜面与一盖部,且该盖部遮盖该第一电性连接端;以及/n多个弹性元件,置于该壳体内,并位于该壳体的内壁与该作动单元之间;/n其中,当外部一电性插头连接至该插入口时,该斜面受到该电性插头的一推力作用而进入该凹口,并且该盖部受到该斜面的带动而解除对该第一电性连接端的遮盖,使得该电性插头的多个电性连接端子分别与该多个电性连接件达成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插入口以及形成于该插入口内壁面的多个凹口;
多个电性连接件,以其一第一电性连接端延伸进入该壳体内;
多个作动单元,枢设于该壳体内并位于该插入口周围;其中,该作动单元包括一斜面与一盖部,且该盖部遮盖该第一电性连接端;以及
多个弹性元件,置于该壳体内,并位于该壳体的内壁与该作动单元之间;
其中,当外部一电性插头连接至该插入口时,该斜面受到该电性插头的一推力作用而进入该凹口,并且该盖部受到该斜面的带动而解除对该第一电性连接端的遮盖,使得该电性插头的多个电性连接端子分别与该多个电性连接件达成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插座,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电性连接件之中,部分的该多个电性连接件的该第一电性连接端形成有一侧孔;并且,该盖部通过插入该侧孔的方式达成对于所述第一电性连接端的遮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插座,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
一前盖,形成有该插入口;以及
一底座,结合至该前盖的底部,且该底座的底部连接有一鞘件;
其中,该多个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雲吕正伟黄纪瀚叶大丰何应松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崧腾电子有限公司崧腾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崧腾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