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电池温度控制系统以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6340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2:19
本公开提供冷却装置、电池温度控制系统以及车辆,其中冷却装置被减薄并且改善了快速冷却。冷却装置(20)包括第一平面状构件(30)和第二平面状构件(40)。在第一平面状构件的第二表面(32)与第二平面状构件的第三表面(41)之间,设置有被构造为允许冷却剂流动的冷却剂通道(70)和被构造为允许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通道(80)。第一冷却剂通道(71)、第一制冷剂通道(81)、第二冷却剂通道(72)和第二制冷剂通道(82)相邻并交替布置。冷却剂通道和制冷剂通道被沿着平行于第二表面的预定方向延伸的第一壁部(61)、第二壁部(62)和第三壁部(62)分开。冷却装置被构造为冷却与第一平面状构件的第一表面(31)接触的电池模块(10)。

Cooling device, battery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装置、电池温度控制系统以及车辆
本公开涉及冷却装置、电池温度控制系统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辆配备有向作为驱动源的马达供给电能的车载电池。日本特开2010-5000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混合式热交换器,其同时供给制冷剂和冷却剂两者以抑制车载电池的温度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在抑制车载电池的温度上升的冷却装置等中,需要薄型化、快速冷却性的改善、温度均匀性的改善等。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其包括:第一平面状构件,其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第二平面状构件,其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三表面和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反的第四表面;第一冷却剂通道,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冷却剂通道被构造为允许冷却剂流动;第一制冷剂通道,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之间,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剂通道相邻,并且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被构造为允许制冷剂流动;第二冷却剂通道,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之间,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与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相邻,并且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装置(20),其包括:/n第一平面状构件(30),其包括第一表面(31)和与所述第一表面(31)相反的第二表面(32);/n第二平面状构件(40),其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32)相对的第三表面(41)和与所述第三表面(41)相反的第四表面(42);/n第一冷却剂通道(71),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32)与所述第三表面(41)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冷却剂通道(71)被构造为允许冷却剂流动;/n第一制冷剂通道(81),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32)与所述第三表面(41)之间,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81)与所述第一冷却剂通道(71)相邻,并且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81)被构造为允许制冷剂流动;/n第...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11 JP 2018-1316691.一种冷却装置(20),其包括:
第一平面状构件(30),其包括第一表面(31)和与所述第一表面(31)相反的第二表面(32);
第二平面状构件(40),其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32)相对的第三表面(41)和与所述第三表面(41)相反的第四表面(42);
第一冷却剂通道(71),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32)与所述第三表面(41)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冷却剂通道(71)被构造为允许冷却剂流动;
第一制冷剂通道(81),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32)与所述第三表面(41)之间,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81)与所述第一冷却剂通道(71)相邻,并且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81)被构造为允许制冷剂流动;
第二冷却剂通道(72),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32)与所述第三表面(41)之间,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72)与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81)相邻,并且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72)被构造为允许冷却剂流动;
第二制冷剂通道(82),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32)与所述第三表面(41)之间,所述第二制冷剂通道(82)与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72)相邻,并且所述第二制冷剂通道(82)被构造为允许制冷剂流动;
第一壁部(61),其连接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三表面(41),并且所述第一壁部(61)分开所述第一冷却剂通道(71)与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81);
第二壁部(62),其连接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三表面(41),并且所述第二壁部(62)分开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81)与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72);以及
第三壁部(63),其连接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三表面(41),并且所述第三壁部(63)分开所述第二冷却剂通道(72)与所述第二制冷剂通道(82),
其中,所述第一壁部(61)、所述第二壁部(62)和所述第三壁部(63)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32)的预定方向延伸,并且
至少沿着所述第一表面(31)配置的多个二次电池单元(11)能够被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第一平面状构件(30)、所述第一壁部(61)、所述第二壁部(62)和所述第三壁部(63)具有等于或大于预定导热率的导热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第一平面状构件(30)、所述第一壁部(61)、所述第二壁部(62)和所述第三壁部(63)由铝合金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第一壁部(61)和所述第三壁部(63)相对于第一虚拟平面(S1)在预定定向上以预定角度倾斜,所述第一虚拟平面(S1)被虚拟地限定为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32)并且沿着所述预定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角度被设定在40度至60度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定向被设定为第一定向(T1),
所述预定角度被设定为第一角度(θ1),并且
所述第二壁部(62)相对于所述第一虚拟平面(S1)在与所述第一定向(T1)相反的第二定向(T2)上以第二角度(θ2)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角度(θ2)被设定在40度至60度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方向被设定为第一方向(X1),并且
在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一壁部(61)交叉处的第一交叉线(L1)与在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二壁部(62)交叉处的第二交叉线(L2)之间的在沿着所述第二表面(32)延伸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1)的第二方向(Y1)上的第一距离(D1)短于所述第二交叉线(L2)与在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三壁部(63)交叉处的第三交叉线(L3)之间的在所述第二方向(Y1)上的第二距离(D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方向被设定为第一方向(X1),并且
在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一壁部(61)交叉处的第一交叉线(L1)与在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二壁部(62)交叉处的第二交叉线(L2)之间的在沿着所述第二表面(32)延伸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1)的第二方向(Y1)上的第一距离(D1)长于在所述第三表面(41)和所述第一壁部(61)交叉处的第四交叉线(L4)与在所述第三表面(41)和所述第二壁部(62)交叉处的第五交叉线(L5)之间的在所述第二方向(Y1)上的第三距离(D3)。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20),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方向被设定为第一方向(X1),并且
在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二壁部(62)交叉处的第二交叉线(L2)与在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第三壁部(63)交叉处的第三交叉线(L3)之间的在沿着所述第二表面(32)延伸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牧田祐纪末吉敦谷口胜志野田圭俊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