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信息写入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6159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5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日志信息写入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方法包括:接收启动指令;响应所述启动指令创建信息传输管道;触发第一线程调用日志工具获取日志信息,并将所述日志信息写入至所述信息传输管道;获取写入至所述信息传输管道的日志信息,并将所述日志信息写入至第二线程的存储文件内。可以避免日志信息的丢失,提高测试信息的完整性。

Log information writing method, system, storage medium and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日志信息写入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日志信息写入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Logcat作为一个命令行工具,可以用于得到程序的日志信息(log),然而在开发研制KaiOS系统设备的时候,需要将debug(测试)信息存储于KaiOS自带的存储设备。但是采用KaiOS系统的设备价格低廉,这样设备采用的存储设备空间都比较小,导致需要控制使用Logcat工具生成log的大小和数量。传统的logcat工具有提供控制log文件大小的方法,但是在结束一份log,生成新的log中间会有log信息的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日志信息写入方法,可以避免日志信息的丢失,提高测试信息的完整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日志信息写入方法,包括:接收启动指令;响应所述启动指令创建信息传输管道;触发第一线程调用日志工具获取日志信息,并将所述日志信息写入至所述信息传输管道;获取写入至所述信息传输管道的日志信息,并将所述日志信息写入至第二线程的存储文件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写入至所述信息传输管道的日志信息,并将所述日志信息写入至第二线程的存储文件内,包括:触发第二线程创建存储文件,以及获取所述信息传输管道的传输规则;获取写入至所述信息传输管道的第一目标信息;按照所述传输规则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写入所述存储文件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按照所述传输规则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写入所述存储文件内之后,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一目标信息是否达到存储文件的第一预设容量阈值;若所述第一目标信息未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容量阈值,则将从所述信息传输管道中获取的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写入所述存储文件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按照所述传输规则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写入所述存储文件内之后,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一目标信息是否达到存储文件的第一预设容量阈值;若检测到所述第一目标信息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容量阈值时,则检测所述存储文件的文件数量是否达到预设数量阈值;和/或检测所述存储文件的存储容量是否达到第二预设容量阈值;若所述存储文件的文件数量未达到预设数量阈值;和/或所述存储文件的存储容量未达到第二预设容量阈值,则继续创建存储文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文件携带有生成所述存储文件的时间戳,在所述将所述日志信息写入所述存储文件内之后,还包括:若检测到写入至所述存储文件内的日志信息达到第一预设容量阈值时,则检测所述存储文件的文件数量是否达到预设数量阈值;和/或检测所述存储文件的容量是否达到第二预设容量阈值;若所述存储文件的文件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和/或所述存储文件的容量达到第二预设容量阈值,则获取所述存储文件的时间戳;确定时间戳在前的目标文件;清除所述目标文件。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日志信息写入系统,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启动指令;创建模块,用于响应所述启动指令创建信息传输管道;触发模块,用于触发第一线程调用日志工具获取日志信息,并将所述日志信息写入至所述信息传输管道;写入模块,用于获取写入至所述信息传输管道的日志信息,并将所述日志信息写入至第二线程的存储文件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写入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触发第二线程创建存储文件,以及获取所述信息传输管道的传输规则;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写入至所述信息传输管道的第一目标信息;第一写入子模块,用于按照所述传输规则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写入所述存储文件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写入模块,还包括:检测子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目标信息是否达到存储文件的第一预设容量阈值;第二写入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目标信息未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容量阈值,则将从所述信息传输管道中获取的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写入所述存储文件内。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日志信息写入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日志信息写入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志信息写入方法,包括:接收启动指令;响应所述启动指令创建信息传输管道;触发第一线程调用日志工具获取日志信息,并将所述日志信息写入至所述信息传输管道;获取写入至所述信息传输管道的日志信息,并将所述日志信息写入至第二线程的存储文件内。可以避免日志信息的丢失,提高测试信息的完整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志信息写入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志信息写入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志信息写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具体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志信息写入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1、接收启动指令。具体的,该启动指令可以是开启移动终端的指令,或者启动移动终端后,触发移动终端中操作系统启动的指令,在此不做赘述。其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步骤102、响应启动指令创建信息传输管道。具体的,当接收到启动指令后,会创建一信息传输管道,该信息传输管道用于存放信息以及传输信息,应当注意,该信息传输管道为一虚拟管道,实际原理是通过“丨”(管道符)将多个命令隔开,位于管道符左侧的命令所输出的信息会作为位于管道符右侧的命令所需要输入的信息,从而将多个命令通过管道关联起来。步骤103、触发第一线程调用日志工具获取日志信息,并将所述日志信息写入至所述信息传输管道。其中,日志工具获取日志信息即为管道符左侧的命令,该条命令通过处理器中的第一线程进行处理,在日志工具获取到日志信息后,将日志信息写入信息传输管道中,用于作为管道符右侧命令的输入信息。具体的,日志信息可以包括debug#系统调试信息;info#常规信息;warning#警告信息;err#报错(级别低,阻止了某个功能不能正常工作);crit#报错(级别高,组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日志信息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接收启动指令;/n响应所述启动指令创建信息传输管道;/n触发第一线程调用日志工具获取日志信息,并将所述日志信息写入至所述信息传输管道;/n获取写入至所述信息传输管道的日志信息,并将所述日志信息写入至第二线程的存储文件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日志信息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启动指令;
响应所述启动指令创建信息传输管道;
触发第一线程调用日志工具获取日志信息,并将所述日志信息写入至所述信息传输管道;
获取写入至所述信息传输管道的日志信息,并将所述日志信息写入至第二线程的存储文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志信息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写入至所述信息传输管道的日志信息,并将所述日志信息写入至第二线程的存储文件内,包括:
触发第二线程创建存储文件,以及获取所述信息传输管道的传输规则;
获取写入至所述信息传输管道的第一目标信息;
按照所述传输规则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写入所述存储文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日志信息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照所述传输规则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写入所述存储文件内之后,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目标信息是否达到存储文件的第一预设容量阈值;
若所述第一目标信息未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容量阈值,则将从所述信息传输管道中获取的所述第二目标信息写入所述存储文件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日志信息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照所述传输规则将所述第一目标信息写入所述存储文件内之后,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目标信息是否达到存储文件的第一预设容量阈值;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目标信息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容量阈值时,则检测所述存储文件的文件数量是否达到预设数量阈值;和/或检测所述存储文件的存储容量是否达到第二预设容量阈值;
若所述存储文件的文件数量未达到预设数量阈值;和/或所述存储文件的存储容量未达到第二预设容量阈值,则继续创建存储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日志信息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文件携带有生成所述存储文件的时间戳,在所述将所述日志信息写入所述存储文件内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写入至所述存储文件内的日志信息达到第一预设容量阈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