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互耦PID协同控制理论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未知非线性复杂系统控制,尤其是涉及一种互耦PID(Mutual-couplingPID,MCPID)协同控制理论新方法。
技术介绍
基于误差来消除误差的经典控制理论(控制论)与基于被控系统数学模型的现代控制理论(模型论)独立发展,形成了各自的方法论体系。在控制工程实际中,控制目标与被控对象实际行为之间的误差是容易获取的,也是能够适当加以处理的,因而“基于误差来消除误差”的控制策略原形,即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器在实际工业控制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由于实际控制工程通常很难给出其“内部机理的描述”,因而基于数学模型的现代控制理论给出的控制策略在实际控制工程中很难得到有效应用,这就是控制工程实践与现代控制理论之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而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脱节现象。然而,PID及其各种改进型PID都存在增益鲁棒性差、抗扰动鲁棒性也差的局限性。此外,无论经典控制理论还是现代控制理论,长期以来都忽视了控制器增益的物理属性问题。专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互耦PID协同控制理论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A:测量未知非线性系统的动态特性,确定被控对象过渡过程时间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互耦PID协同控制理论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测量未知非线性系统的动态特性,确定被控对象过渡过程时间Tr的取值范围,进而获得最小中心速度zcm为:
zcm=10α/Tr
其中,1<α≤10,Tr为过渡过程时间;
步骤B:根据给定的期望轨迹yd及其微分信号和结合未知非线性受控对象的实际输出y,建立跟踪误差e1及其积分e0与微分e2分别为:
e1=yd-y,e0=∫e1dt,
其中,是被控对象的状态变化速度;
步骤C:根据步骤A和步骤B分别获得的zcm和e2,定义中心速度zc及其偏差率σ的自适应模型分别为:
zc=zcmexp(-β|e2|),σ=1-0.38exp(-β|e2|)
其中,β=1+0.1α,1<α≤10,0.62≤σ≤1;
步骤D:根据步骤C获得的zc和σ,定义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