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其亮度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亮度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LCD)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源为摆在侧边的单支光源,从导光板侧边入射,拥有轻量、薄型、窄框化、低耗电的特色。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自发性光源整面放置于背光模组出光面正下方,因安置空间变大,从而增加了模组的厚度、重量、耗电量,其优点为良好的出光视角、光利用效率高、结构简易化等。传统的显示装置中,例如显示器、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屏幕通常为规则的矩形,但是,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用户对显示装置外形的多样化需求,单纯的矩形显示装置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出光区和围绕所述出光区设置的非出光区;所述出光区至少包括异形边缘;/n还包括多个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板均位于所述出光区范围内,且所述多个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四周的至少一侧,所述多个光源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导光板,所述多个光源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n沿第二方向,所述异形边缘位于所述光源的相对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n所述出光区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子出光区,每个所述子出光区包括部分所述异形边缘,每个所述子出光区的亮度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出光区和围绕所述出光区设置的非出光区;所述出光区至少包括异形边缘;
还包括多个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板均位于所述出光区范围内,且所述多个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四周的至少一侧,所述多个光源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导光板,所述多个光源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沿第二方向,所述异形边缘位于所述光源的相对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出光区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子出光区,每个所述子出光区包括部分所述异形边缘,每个所述子出光区的亮度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边缘包括向靠近所述光源方向凹陷的第一子异形边缘和/或向远离所述光源方向凸出的第二子异形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每个所述子出光区内的所述光源的间距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区包括n个所述子出光区,第i个所述子出光区内的所述光源的数量为Ni,其中,Si为第i个所述子出光区的面积,N为所述出光区内所述光源的总数量;n、Ni和N均为正整数,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沿所述第一方向,第i个所述子出光区内的所述光源的间距其中Di为第i个子出光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出光区内的所述光源的间距相同,每个所述子出光区内的所述光源的输入电流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区包括m个所述子出光区,第j个所述子出光区的光通量为RLj,其中,LC为所述背光模组设计所需亮度,Nj为第j个所述子出光区内的所述光源的数量,Sj为第j个所述子出光区的面积;m和Nj均为正整数,j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第j个所述子出光区内的所述光源的输入电流其中,η为所述光源的光效,U为所述光源的输入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提供所述光源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9.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间距为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所述光源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10.一种背光模组的亮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背光模组的形状将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区划分为n个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子出光区,其中,所述背光模组的N个光源和导光板均位于所述出光区范围内,所述N个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四周的至少一侧,所述N个光源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导光板,所述N个光源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沿第二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艳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