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扩凹槽管的后装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92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内扩凹槽管的后装连接件,包括拉杆,拉杆底部设有止反转部,止反转部底部设有防脱止正转部,防脱止正转部和止反转部伸至内扩凹槽管的内扩凹槽内,拉杆正转时,防脱止正转部与内扩凹槽两侧壁紧贴止正转,拉杆拉紧时,防脱止正转部与内扩凹槽扣接,止反转部伸至内扩凹槽的槽口并与槽口形成约束止反转。该后装连接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可实现防脱、止转和止退功能的优点。

Rear mounted connector for internally fluted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内扩凹槽管的后装连接件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内扩凹槽管的后装连接件。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面流行采用玻璃幕墙,幕墙包括龙骨、幕墙板、压板和螺栓,幕墙板承载在龙骨上,压板压设在幕墙板上,压板通过螺栓与龙骨连接,锁紧螺栓时带动压板压紧压板。这种幕墙结构,螺栓直接吃丝在龙骨上,相当于螺栓直接与龙骨的承载面螺纹连接,也就是说锁紧力集中在螺纹连接位形成了点受力,一方面容易造成应力集中而破坏龙骨;另一方面,螺栓在该点也容易造成较大的剪切力而断裂失效。为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将龙骨设置为带内扩凹槽的结构,利用螺栓的螺头扣于内扩凹槽内再与压板形成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往往只能达到防脱功能,而由于螺栓位置是连接节点,该位置往往受力复杂,常期使用后经常出现螺栓转动现象,从而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影响,故而需要在外部配合固定卡扣以防止螺栓转动回退现象,其安装不方便,推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具有防脱、止转和止退功能的用于内扩凹槽管的后装连接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内扩凹槽管的后装连接件,包括拉杆,所述拉杆底部设有止反转部,所述止反转部底部设有防脱止正转部,所述防脱止正转部和止反转部伸至内扩凹槽管的内扩凹槽内,拉杆正转时,所述防脱止正转部与内扩凹槽两侧壁紧贴止正转,拉杆拉紧时,所述防脱止正转部与内扩凹槽扣接,所述止反转部伸至内扩凹槽的槽口并与槽口形成约束止反转。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脱止正转部靠近止反转部的一面在长度方向于止反转部两侧设有防脱扣接面,所述防脱止正转部在长度方向相对的两侧设有止正转面,拉杆正转时,所述止正转面与内扩凹槽两侧壁紧贴止正转,拉杆拉紧时,所述防脱扣接面与内扩凹槽扣接。以在防脱止正转部长度方向贯穿拉杆中心的线为中线,所述止正转面在中线的一对角位置设有一对避空段,在中线的另一对角位置设有一对止正转段,拉杆正转时,通过一对避空段的避空后其一对止正转段与内扩凹槽两侧壁紧贴止正转。所述避空段与同侧的止正转段相连,所述止正转段不跨过中线。所述止反转部在防脱止正转部长度方向于拉杆两侧设有止反转面。所述止反转面设置为直面。所述止反转面跨过中线。所述拉杆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拉杆的横截面为腰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用于内扩凹槽管的后装连接件,包括拉杆,拉杆底部设有止反转部,止反转部底部设有防脱止正转部,防脱止正转部和止反转部伸至内扩凹槽管的内扩凹槽内,拉杆正转时,防脱止正转部与内扩凹槽两侧壁紧贴止正转,拉杆拉紧时,防脱止正转部与内扩凹槽扣接,止反转部伸至内扩凹槽的槽口并与槽口形成约束止反转。安装时,先将防脱止正转部和止反转部伸至内扩凹槽管的内扩凹槽内,然后将拉杆正转90°,此时防脱止正转部与内扩凹槽两侧壁紧贴,达到止正转效果,再将拉杆拉紧,此时防脱止正转部与内扩凹槽形成扣接,而连接件会被整体拉高,即止反转部会伸至内扩凹槽的槽口,并与槽口形成约束,达到止反转效果。较传统结构而言,该后装连接件的防脱止正转部能与内扩凹槽扣接以及侧壁紧贴,同时实现了防脱和止正转功能;而止反转部与槽口形成约束,实现了止反转效果,即该后装连接件同时具有防脱、止转和止退作用,不需要固定卡扣以防止回退,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大大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拉杆;2、止反转部;21、止反转面;3、防脱止正转部;31、防脱扣接面;32、止正转面;321、避空段;322、止正转段;4、内扩凹槽管;41、内扩凹槽;411、槽口;5、中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图1至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用于内扩凹槽管的后装连接件的第一种实施例,包括拉杆1,拉杆1底部设有止反转部2,止反转部2底部设有防脱止正转部3,防脱止正转部3和止反转部2伸至内扩凹槽管4的内扩凹槽41内,拉杆1正转时,防脱止正转部3与内扩凹槽41两侧壁紧贴止正转,拉杆1拉紧时,防脱止正转部3与内扩凹槽41扣接,止反转部2伸至内扩凹槽41的槽口411并与槽口411形成约束止反转。安装时,先将防脱止正转部3和止反转部2伸至内扩凹槽管4的内扩凹槽41内,然后将拉杆1正转90°,此时防脱止正转部3与内扩凹槽41两侧壁紧贴,达到止正转效果,再将拉杆1拉紧,此时防脱止正转部3与内扩凹槽41形成扣接,而连接件会被整体拉高,即止反转部2会伸至内扩凹槽41的槽口411,并与槽口411形成约束,达到止反转效果。较传统结构而言,该后装连接件的防脱止正转部3能与内扩凹槽41扣接以及侧壁紧贴,同时实现了防脱和止正转功能;而止反转部2与槽口411形成约束,实现了止反转效果,即该后装连接件同时具有防脱、止转和止退作用,不需要固定卡扣以防止回退,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大大降低了成本。本实施例中,防脱止正转部3靠近止反转部2的一面在长度方向于止反转部2两侧设有防脱扣接面31,防脱止正转部3在长度方向相对的两侧设有止正转面32。该结构中,拉杆1正转时,止正转面32与内扩凹槽41两侧壁紧贴止正转,拉杆1拉紧时,防脱扣接面31与内扩凹槽41扣接,其结构简单可靠。本实施例中,以在防脱止正转部3长度方向贯穿拉杆1中心的线为中线5,止正转面32在中线5的一对角位置设有一对避空段321,在中线5的另一对角位置设有一对止正转段322。该结构中,拉杆1正转时,通过一对避空段321的避空后其一对止正转段322与内扩凹槽41两侧壁紧贴止正转。其结构简单可靠。本实施例中,避空段321与同侧的止正转段322相连,止正转段322不跨过中线5。这样设置,使得能够增大止正转段322与内扩凹槽41两侧壁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止正转效果。本实施例中,止反转部2在防脱止正转部3长度方向于拉杆1两侧设有止反转面21。该结构中,止反转面21会与内扩凹槽41的槽口411形成相互约束,防止发生反转回退现象,大大提高了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止反转面21设置为直面。当直面伸至槽口411时,会与槽口411边沿形成两个平行直面,两个平行直面即形成了相互约束,其结构简单实用。本实施例中,止反转面21跨过中线5。这样设置,使得能够增大止反转面21与槽口411的有效约束长度,进一步提高了防退效果。本实施例中,拉杆1的横截面为圆形。圆形杆易于成型,可降低成本。实施例2:图4至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用于内扩凹槽管的后装连接件的第二种实施例,该后装连接件与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内扩凹槽管的后装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1),所述拉杆(1)底部设有止反转部(2),所述止反转部(2)底部设有防脱止正转部(3),所述防脱止正转部(3)和止反转部(2)伸至内扩凹槽管(4)的内扩凹槽(41)内,拉杆(1)正转时,所述防脱止正转部(3)与内扩凹槽(41)两侧壁紧贴止正转,拉杆(1)拉紧时,所述防脱止正转部(3)与内扩凹槽(41)扣接,所述止反转部(2)伸至内扩凹槽(41)的槽口(411)并与槽口(411)形成约束止反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内扩凹槽管的后装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1),所述拉杆(1)底部设有止反转部(2),所述止反转部(2)底部设有防脱止正转部(3),所述防脱止正转部(3)和止反转部(2)伸至内扩凹槽管(4)的内扩凹槽(41)内,拉杆(1)正转时,所述防脱止正转部(3)与内扩凹槽(41)两侧壁紧贴止正转,拉杆(1)拉紧时,所述防脱止正转部(3)与内扩凹槽(41)扣接,所述止反转部(2)伸至内扩凹槽(41)的槽口(411)并与槽口(411)形成约束止反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扩凹槽管的后装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止正转部(3)靠近止反转部(2)的一面在长度方向于止反转部(2)两侧设有防脱扣接面(31),所述防脱止正转部(3)在长度方向相对的两侧设有止正转面(32),拉杆(1)正转时,所述止正转面(32)与内扩凹槽(41)两侧壁紧贴止正转,拉杆(1)拉紧时,所述防脱扣接面(31)与内扩凹槽(41)扣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内扩凹槽管的后装连接件,其特征在于:以在防脱止正转部(3)长度方向贯穿拉杆(1)中心的线为中线(5),所述止正转面(32)在中线(5)的一对角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斌泉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坚致幕墙安装设计有限公司湖南省金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