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820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2‑(2‑甲基‑5‑硝基‑1H‑咪唑基)乙基肌氨酰组氨酸,分子式为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具体涉及一类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技术介绍
甲硝唑(metronidazo1e),又名灭滴灵,为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的厌氧菌,对脆弱类杆菌均有强力的杀菌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抗感染基本药物。随着甲硝唑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对其药理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各种文献报道甲硝唑的不良反应屡见不鲜。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S形或者弧形弯曲的细菌,经流行病学、临床和病理学研究显示,Hp能诱发人类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ucosa-associatelymphoidtissue)淋巴瘤、肠性胃癌。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I类致癌物,它是胃癌的主要诱发因子。因此,有必要对甲硝唑进行修饰,改善其针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的厌氧菌,尤其是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药菌作用,并减少其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增强甲硝唑类药物对幽门螺旋杆菌抑制作用的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类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1N7O5,结构式为:上述的一类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的制备,反应式如下:上述的一类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S1、将甲硝唑(化合物1)和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2)溶于适量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同时加入一定量的DCC和DMAP,搅拌反应后,减压蒸馏出粗品;S2、经柱层析提纯粗品,制得白色粉末(化合物3)。进一步的,上述步骤S1中甲硝唑(化合物1)和Phe-Lys二肽(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1:1.1。进一步的,上述DCC为1.5equiv,DMAP为0.3equiv。进一步的,上述步骤S1中,使用TLC跟踪反应。上述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由多肽合成仪合成;利用Fmoc/tBu固相多肽合成法,然后用20wt%六氢吡啶、二甲基甲酰胺脱去Fmoc,制得的粗品经柱层析纯化,得到纯品Sar-His。上述的一类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的应用,用于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类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综合利用组氨酸和肌氨酸的优势,将组氨酸和肌氨酸合成为Sar-His二肽,并修饰到甲硝唑上,增强甲硝唑的抗菌作用,尤其增强其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抑制作用,降低甲硝唑对人体的副反应,提升人体免疫力。组氨酸是一个咪唑基结构,它能够与二价铁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促进铁的吸收,可以用于防治贫血。更重要的是,组氨酸能够降低胃液酸度,缓和胃肠手术的疼痛,减少胃部灼烧感,抑制消化道溃烂;这对缓解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溃疡和肠炎有极大的疗效。肌氨酸在人体中以磷酸肌酸的形式存在,能够不断促进人体所需ATP的合成。本专利技术的一类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原料易获取,合成工艺简单,易操作,有效降低了幽门杆菌的耐药性,增强甲硝唑类药物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抑制作用,优化甲硝唑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抑制效果,大大增加了甲硝唑修饰物的市场前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适用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剂均为市购。DCC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MAP为4-二甲氨基吡啶。一类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即2-(2-甲基-5-硝基-1H-咪唑基)乙基肌氨酰组氨酸(化合物3),其分子式为:C15H21N7O5,结构式为:反应式如下:制备步骤,包括:S1、将甲硝唑(化合物1)200mg和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2)291mg按1:1.1的摩尔比比例溶于适量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同时加入1.5equivDCC和0.3equivDMAP,在室温下搅拌反应,TLC跟踪反应,反应完全后,减压蒸馏出粗品;S2、经柱层析提纯粗品,制得白色粉末(化合物3)(798mg,产率88%)。1HNMR(500MHz,CDCl3)δ7.94(d,J=12.8Hz,1H),7.91(s,1H),7.54(dd,J=7.6,1.7Hz,1H),6.99(dd,J=6.6,1.8Hz,1H),6.90(dd,J=7.5,6.6Hz,1H),4.65–4.53(m,3H),4.47(ddd,J=7.7,7.1,1.8Hz,2H),4.38(tq,J=6.9,3.3Hz,1H),3.31–3.09(m,4H),2.50(d,J=3.3Hz,3H),2.43(s,3H)。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Sar-His)化合物,可由多肽合成仪合成;利用Fmoc/tBu固相多肽合成法,然后用20wt%六氢吡啶、二甲基甲酰胺脱去Fmoc,制得的粗品经柱层析纯化,得到纯品Sar-His。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检测:(一)、实验材料培养基:营养琼脂;新鲜脱纤维马血;淀粉;混合抗生素:万古霉素、黄胺增效剂TMP、两性霉素、多粘菌素;实验菌株:幽门螺旋杆菌;药物溶剂:乙醇。(二)、幽门螺旋杆菌培养培养条件:温度37℃,pH值7.0-7.2,氧气含量2-8%;培养基:加入适量马血、适量混合抗生素和1%淀粉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时间:3-5天。(三)、检测结果将实验组分为四组:不加任何药物的滤纸片、加甲硝唑(10mg/mL)的滤纸片、加化合物2(10mg/ml的二肽复合物)的滤纸片、加化合物3(10mg/ml的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复合物)的滤纸片。细菌培养好之后,通过常规的滤纸扩散法测抑菌圈大小进行药敏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不同化合物对幽门螺旋杆菌抑制效果组分无药物作用化合物2甲硝唑化合物3抑菌圈大小/比例00.411.5由上表1的实验结果可见,化合物3,即本专利技术的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对幽门螺旋杆菌具有明显于甲硝唑的抑制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类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分子式为: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分子式为:C15H21N7O5,结构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的制备,其特征在于,反应式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的制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甲硝唑(化合物1)和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2)溶于适量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同时加入一定量的DCC和DMAP,搅拌反应后,减压蒸馏出粗品;
S2、经柱层析提纯粗品,制得白色粉末(化合物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类甲硝唑接肌氨酰-组氨酸二肽化合物的制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甲硝唑(化合物1)和Phe-Lys二肽(化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烨张旭萍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益唯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