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布线接线线束化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521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布线接线线束化装置及其方法,涉及风力发电机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生产工艺及流程,将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布线及接线进行线束化。这样的生产工艺及流程不仅提高了操作工人的生产效率,而且将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生产更加规范化,实现了工艺的一致性,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并且降低了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接线错误率。

A wiring harness device for control cabinet of wind turbine and its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布线接线线束化装置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机组
,具体为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布线接线线束化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风力发电事业的发展,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生产工艺及流程直接关系到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生产效率及布线合理性、运行稳定性等。目前,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生产是车间工人做一根线,接一根线,一边做线一边接线。这样,不仅工人生产效率低而且在接线过程中,由于每个操作工人之间布线有差异,就会造成柜子之间工艺的不统一;甚至有的操作工人会把动力线与信号线布在一起,这样就会出现严重的信号干扰现象,影响风力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稳定性;除此之外,这样的生产流程,接线错误率很高。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线束的生产工艺及流程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线束的生产方法,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布线接线线束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设在底板上的分线卡,贴在底板上的部件编号贴纸,以及用于改变线缆走线方向的立柱,所述分线卡竖向间隔设置,所述部件编号贴纸设在分线卡的一侧,所述立柱竖直设在底板上,所述分线卡呈角铁状,其水平部分安装在底板上,竖直部分呈梳子状,水平设在底板下侧的线缆其接线端绕过立柱卡在分线卡竖直部分的相应的槽内。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线束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控制柜内电气元件的布置,按1:1比例绘出的CAD布置图;B.根据控制柜电气原理图,将每一根线缆所要连接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每一根线缆的线径、颜色、使用线鼻子的类型、长度以表格形式的列出,制成线缆接线总表;C.在步骤A中所述的CAD布置图内测量出每根线缆的长度,并填写在步骤B中所述的线缆接线总表内;D.根据电压等级、布线方式将步骤B中所述的线缆接线总表的内容分成多个线缆接线分表,每个线缆接线分表内的所有线缆组成一个线束;E.根据步骤D中所述的线缆接线分表制作出相应的线束制作模板;F.根据每个线缆接线分表的内容,将相应的线缆在相应的线束制作模板上布线,并根据线缆的分支及布线情况用扎带捆绑,做成相应的线束;G.将步骤F中所述的线束从线束制作模板取下放置在控制柜内,并将线束中的每根线缆根据步骤D中所述的线缆接线分表进行接线;所述线束制作模板上设有包括卡线线槽、布线槽、电气元件布局图、电气元件端子号和布线路径;所述线束制作模板与实际的控制柜布线面板成1:1的比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生产工艺及流程,将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布线及接线进行线束化。这样的生产工艺及流程不仅提高了操作工人的生产效率,而且将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生产更加规范化,实现了工艺的一致性,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并且降低了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接线错误率。附图说明图1为线束化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CAD布置图的示例图;图4为线缆接线总表的示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布线接线线束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设在底板1上的分线卡3,贴在底板1上的部件编号贴纸5,以及用于改变线缆4走线方向的立柱2,所述分线卡3竖向间隔设置,所述部件编号贴纸5设在分线卡3的一侧,所述立柱2竖直设在底板1上,所述分线卡3呈角铁状,其水平部分安装在底板1上,竖直部分呈梳子状,水平设在底板1下侧的线缆4其接线端绕过立柱2卡在分线卡3竖直部分的相应的槽内。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线束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控制柜内电气元件的布置,按1:1比例绘出CAD布置图;B.根据控制柜电气原理图,将每一根线缆所要连接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每一根线缆的线径、颜色、使用线鼻子的类型、长度以表格形式的列出,制成线缆接线总表;C.在步骤A中所述的CAD布置图内测量出每根线缆的长度,并填写在步骤B中所述的线缆接线总表内;D.根据电压等级、布线方式将步骤B中所述的线缆接线总表的内容分成多个线缆接线分表,每个线缆接线分表内的所有线缆组成一个线束;E.根据步骤D中所述的线缆接线分表制作出相应的线束制作模板;F.根据每个线缆接线分表的内容,将相应的线缆在相应的线束制作模板上布线,并根据线缆的分支及布线情况用扎带捆绑,做成相应的线束;G.将步骤F中所述的线束从线束制作模板取下放置在控制柜内,并将线束中的每根线缆根据步骤D中所述的线缆接线分表进行接线;所述线束制作模板上设有包括卡线线槽、布线槽、电气元件布局图、电气元件端子号和布线路径;所述线束制作模板与实际的控制柜布线面板成1:1的比例。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利用CAD布置图测量线缆长度精度比较高,这样就在接线过程中避免了出现线缆过长或过短的情况;按照线束制作模板中规定的布线路径去布线,这样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生产更加规范化,实现了工艺的一致性。并且动力线与信号线分开布线,避免了信号干扰的现象,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的稳定性;这样的生产工艺及流程不仅大大提高了操作工人的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接线错误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布线接线线束化装置及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设在底板(1)上的分线卡(3),贴在底板(1)上的部件编号贴纸(5),以及用于改变线缆(4)走线方向的立柱(2),所述分线卡(3)竖向间隔设置,所述部件编号贴纸(5)设在分线卡(3)的一侧,所述立柱(2)竖直设在底板(1)上,所述分线卡(3)呈角铁状,其水平部分安装在底板(1)上,竖直部分呈梳子状,水平设在底板(1)下侧的线缆(4)其接线端绕过立柱(2)卡在分线卡(3)竖直部分的相应的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的布线接线线束化装置及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设在底板(1)上的分线卡(3),贴在底板(1)上的部件编号贴纸(5),以及用于改变线缆(4)走线方向的立柱(2),所述分线卡(3)竖向间隔设置,所述部件编号贴纸(5)设在分线卡(3)的一侧,所述立柱(2)竖直设在底板(1)上,所述分线卡(3)呈角铁状,其水平部分安装在底板(1)上,竖直部分呈梳子状,水平设在底板(1)下侧的线缆(4)其接线端绕过立柱(2)卡在分线卡(3)竖直部分的相应的槽内。


2.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柜线束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控制柜内电气元件的布置,按1:1比例绘出的CAD布置图;
B.根据控制柜电气原理图,将每一根线缆所要连接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每一根线缆的线径、颜色、使用线鼻子的类型、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晓兰刘梅杨潺朱保伟刘航帆李鹏陈煦张卫东覃盛琼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联合动力技术保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