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绕包式的电线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150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绕包式的电线及其加工工艺,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电线长时间使用后易出现弯曲,而电线弯曲后其与外层绕包结构的贴合度大幅降低,其增加了导体局部电流的窜动并增加了电磁波损耗,进而影响了导体对信号的正常传输解决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设置同心绕包的导体、绝缘介质和屏蔽层使电线在使用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外界因素及信号窜屏对导体传输信号的影响;设置拉丝、退火及绞制的工艺使导体自身延展性、韧性及体积达到均衡且至优的状态;设置外护套进一步加强了电线的机械强度,同时使电线具备一定的阻燃和防水能力,达到了有效保护电线在各类恶劣环境下通直的运转,减少了成品电线易弯曲的效果。

A multi-layer wrapped wire and its process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绕包式的电线及其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层绕包式的电线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通信电缆线作为信号传输的重要媒介,其对于电线及其组件的信号屏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电线外围的绕包结构是提高电线绝缘和屏蔽性能的重要途径。现有申请号为CN201110081769.7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绝缘电线,其包括导体和设置于导体外侧壁的绝缘披覆。绝缘披覆是混合有聚苯硫醚和聚酰胺构成的组合物,二者间的混合比例为5/95-30/70之间。该混合物混合后直接挤出到导体外侧壁批覆,再由25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进行热处理,以使绝缘层固定于导体外侧壁,进而减少导体低频电流在局部放电引发的安全隐患。但是,电线的绝缘层大多既有机械强度也有一定的柔软性,电线在长时间使用后易出现弯曲的现象,而电线弯曲后其与外层绕包结构的贴合度大幅降低,其增加了导体局部电流的窜动并增加了电磁波损耗,进而影响了导体对信号的正常传输,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绕包式的电线及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01:拉制原材料,常温下将电线中导体(1)成型所需用到的铜、铝等原材料放入拉丝机预设的模孔中以拉伸;/nS02:退火处理,将拉制后的导体(1)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其外周边出现部分熔融,再自然冷却以结晶;/nS03:绞制导体(1),将退火处理后的多根金属原材料单丝绞合到一起;/nS04:紧压,将多根金属单丝绞制成一根导体(1)后,通过紧压模具将多根单丝进一步压紧;/nS05:绝缘处理,将绝缘介质包裹于成型后的导体(1)外周边;/nS06:屏蔽处理,在绝缘层(2)外侧壁批覆一层屏蔽层(3);/nS07:外护套(4)装铠,在导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绕包式的电线及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拉制原材料,常温下将电线中导体(1)成型所需用到的铜、铝等原材料放入拉丝机预设的模孔中以拉伸;
S02:退火处理,将拉制后的导体(1)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其外周边出现部分熔融,再自然冷却以结晶;
S03:绞制导体(1),将退火处理后的多根金属原材料单丝绞合到一起;
S04:紧压,将多根金属单丝绞制成一根导体(1)后,通过紧压模具将多根单丝进一步压紧;
S05:绝缘处理,将绝缘介质包裹于成型后的导体(1)外周边;
S06:屏蔽处理,在绝缘层(2)外侧壁批覆一层屏蔽层(3);
S07:外护套(4)装铠,在导体(1)的最外层套设带有铠装结构的外护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绕包式的电线及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02中,加热需达到得温度是660℃,加热时间为30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绕包式的电线及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02中,通过打磨装置去除退火并结晶后的导体(1)外侧壁的毛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绕包式的电线及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05中,绝缘介质由聚乙树脂、塑料颗粒、抗氧化剂和阻燃剂混合制成,其中聚乙树脂和塑料颗粒各占比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大强陈嘉铭黄金根
申请(专利权)人:信电电线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