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造差异活动的烃源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4796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构造差异活动的烃源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湖盆的前生长地层与生长地层的接触关系,确定湖盆的隆起定型期;S2、根据确定的隆起定型期,解剖湖盆的洼陷结构特征,结合湖盆的地震相、沉积相和沉降速率,划分湖盆的构造‑沉积响应模式,定性识别烃源岩分布,建立洼隆变迁控烃分析方法;S3、根据控制沉积期湖盆分布广度和沉积厚度的构造参数,拟合A‑L曲线法半定量化计算烃源岩规模随控洼断裂走向的变化趋势;S4、定性识别与半定量化计算相互佐证,确定烃源岩的发育规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构造差异活动的烃源识别方法,以半定量化计算与定性分析相互佐证,获得烃源岩的识别技术,可信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构造差异活动的烃源识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地质勘探初期烃源岩识别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陆相箕状半地堑湖盆的基于构造差异活动的烃源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在石油地质领域,湖盆在沉积期或沉积后经历断裂强烈活动或隆升改造,形成湖盆现今结构复杂,原型盆地识别难度大的洼陷简称“改造型洼陷”。在此类洼陷油气勘探中,若无井或少井钻遇烃源岩,则能否准确评价生油区内烃源岩分布,将对资源评价及整个勘探部署起到重要指示作用。对于无井或少井区,烃源岩预测方法和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造演化分析方法,即从沉降速率、沉积速率/沉降速率、断层活动速率、伸展率等方面讨论构造运动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2)、层序地层分析识别方法,即从层序地层学角度分析认为在最大湖泛期附近的沉积物是可能的烃源岩发育层段;(3)、利用地震相识别优质烃源岩。上述烃源识别方法主要为定性识别方法,且方法相对单一,而对于经历构造活动强烈改造的洼陷,利用上述方法无法有效识别烃源岩。针对无井钻遇中深湖相烃源岩的洼陷,尚无形成定量评价烃源岩的有效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构造差异活动的烃源识别方法,用于陆相箕状断陷湖盆中烃源岩规模预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根据湖盆的前生长地层与生长地层的接触关系,确定所述湖盆的隆起定型期;/nS2、根据确定的隆起定型期,解剖湖盆的洼陷结构特征,结合湖盆的地震相、沉积相和沉降速率,划分湖盆的构造-沉积响应模式,定性识别烃源岩分布,以此建立洼隆变迁控烃分析方法;/nS3、根据控制沉积期湖盆分布广度和沉积厚度的构造参数,拟合A-L曲线法半定量化计算烃源岩规模随控洼断裂走向的变化趋势;/n其中,A表示湖盆的可容纳空间,L表示湖盆走向;/nS4、以步骤S2获得的定性识别与步骤S3获得的半定量化计算相互佐证,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构造差异活动的烃源识别方法,用于陆相箕状断陷湖盆中烃源岩规模预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湖盆的前生长地层与生长地层的接触关系,确定所述湖盆的隆起定型期;
S2、根据确定的隆起定型期,解剖湖盆的洼陷结构特征,结合湖盆的地震相、沉积相和沉降速率,划分湖盆的构造-沉积响应模式,定性识别烃源岩分布,以此建立洼隆变迁控烃分析方法;
S3、根据控制沉积期湖盆分布广度和沉积厚度的构造参数,拟合A-L曲线法半定量化计算烃源岩规模随控洼断裂走向的变化趋势;
其中,A表示湖盆的可容纳空间,L表示湖盆走向;
S4、以步骤S2获得的定性识别与步骤S3获得的半定量化计算相互佐证,确定烃源岩的发育规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构造差异活动的烃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前生长地层与生长地层的接触关系包括:
当沉积速率>隆升速率时,生长地层退覆沉积在前生长地层之上;当沉积速率<隆升速率时,生长地层超覆沉积在前生长地层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构造差异活动的烃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根据所述洼陷结构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杰刘培陈维涛董小云罗明石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