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判识与评价的地震技术组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482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判识与评价的地震技术组合方法。针对大型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结构多样,盆地内部裂缝、断层岩难以用地震技术识别与评价的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优选地震技术组合判识与评价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在走滑断裂精细解释与地震响应分析基础上,通过常规与突出不连续性处理地震剖面的响应判识断裂破碎带边界,优选导航蚂蚁追踪技术、滤波相干数据体技术与断层自动拾取技术组合判识断裂破碎带的平面分布,并以融合振幅变化率属性与断层自动拾取技术为主进行断裂破碎带的分带、分段、分区划分与破碎程度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盆地深部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的地震判识与评价,为断裂破碎带的结构研究与地质评价提供了方法支持。

A combination method of seismic technology for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trike slip fracture fracture zone of carbonate r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判识与评价的地震技术组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构造地质与油气勘探开发的评价
更具体地,涉及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的地震判识与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大型断裂往往发育较宽的变形带,在狭窄的应变与位移集中的断层核外围,往往发育宽阔的受断裂作用影响的破碎带(McGrathandDavison,1995;Kimetal.,2004;Peacocketal.,2017)。断层核是断层位移集中部位,为断层滑动面分布区(Kimetal.,2004;Peacocketal.,2017)。破碎带是断层核周围受控于沿断层滑动的形成、扩展、相互作用和积聚而形成的变形岩体(CowieandScholz,1992;McGrathandDavison,1995;Kimetal.,2004;Peacocketal.,2017)。大型断裂破碎带宽度可达数公里,根据垂直破碎带走向结构的变化,可以碳酸盐岩破碎带进一步划分为内带(强变形带)与外带(弱变形带),或是划分为转换带与破碎带。破碎带内带邻近断层核,与断层核突变接触或渐变接触,发育多组方向的裂缝,形成裂缝密集分布区域;局部构造变形强烈,形成角砾岩、碎裂岩发育区,地层原始层面不连续,或已碎裂不清。破碎带外带以裂缝发育为特征,碳酸盐岩通常以单一的1-2组裂缝为主,裂缝发育程度较内带明显降低,地层连续性好,缺少角砾岩与碎裂岩。断裂破碎带(包括断层核与破碎带)不仅控制断裂带岩石力学特征及其渗流性能,具有复杂内部构造变形、流体-岩石作用、渗流作用(McGrathandDavison,1995;Shiptonetal.,2003;Jeanneetal.,2012),而且与油气运聚成藏关系密切(Caineetal.,1996;Olierooketal.,2014)。因此,判识与划分断裂破碎带的内外边界对破碎带的岩石物理、渗流作用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区。目前,断裂破碎带宽度与位移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野外露头,并主要是碎屑岩,盆地内部中-大尺度的研究很少。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结构更复杂、时空演变差异大、非均质性强烈,地质模型研究与预测面临更多挑战。通常而言,断裂破碎带裂缝的发育程度会随距断层核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MitchellandFaulkner,2009;SavageandBrodsky,2011;Faulkneretal.,2011;TorabiandBerg,2011;Choi,etal.,2016),因此通过露头获得的裂缝密度沿破碎带的边界的突变可以用来划分断裂破碎带的分布,并可以应用到井下(Choietal.,2016;Wuetal.,2019)。含油气盆地中,勘探阶段或开发阶段早期很多断裂带钻井较少,或是获取断裂破碎带裂缝参数的数据少,不能满足裂缝密度(频率)进行断裂破碎带边界判识的条件。尤其是位于断裂破碎带边界附近的钻井裂缝资料少,不能有效限定破碎带的分布。更为重要的是,受控钻井井筒的限制,在非均质性较强的地层中,尤其是致密储层中,受断裂作用地下裂缝分布复杂、纵横向变化大,少量的岩心与测井资料往往只能反映井筒附近的裂缝分布,不能反映储层中裂缝的整体分布规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裂缝密度参数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数据量不够,存在较大的误差(Wuetal.,2019),从而造成破碎带判识的不准确性。尽管地下深处的单条裂缝尚难以用地震资料识别,但随着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的发展,可以沿层面、剖面或立体空间开展微小断裂及其破碎带的预测(Liuetal.,2011;Hale,2013;Wuetal.,2016;Iacopinietal.,2016;Botteretal.,2016;Torabietal.,2017)。目前针对断裂破碎带的识别方法研究少,在碳酸盐岩中断裂破碎带的预测中开展了探索研究(万效国等,2016;Iacopinietal.,2016;Wuetal.,2019)。万效国等(2016)通过地震方法与技术的对比分析,利用相干加强(AFE)与裂缝地震相分析技术,结合地震均方根振幅、地震曲率、缝洞体雕刻等多技术手段,进行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的预测与刻画。Wuetal.(2019)提出利用地震剖面进行测量断裂破碎带外部边界的方法,并得出破碎带宽度与断裂两盘高差具有较好相关性的认识。目前研究表明致密碳酸盐岩的大型断裂破碎带可以地震技术进行预测,但由于缺少钻井资料的限定与验证(万效国等,2016;Wuetal.,2019),地震属性受其他影响因素干扰较大,并有很多地震信息是来自的储层响应(万效国等,2016),而且不同方法技术之间有差异,其结果的精度尚待提高。同时,目前缺少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评价的方法。因此,在地质模型约束并有钻探验证的基础上,通过地质约束下的有效地震技术的筛选与综合应用,建立井下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的有效地震判识与评价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大型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结构多样,盆地内部裂缝、断层岩难以用地震技术识别,不能满足断裂破碎带判识与评价需要的缺陷,提出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判识与评价的一种地震技术组合方法(图1)。在走滑断裂精细解释与井-震响应分析基础上,本专利技术通过常规与突出不连续性处理地震剖面的响应判识断裂破碎带边界,优选导航蚂蚁追踪技术、滤波相干数据体技术以及断层自动拾取技术组合判识断裂破碎带的平面分布,利用融合振幅变化率属性与断层自动拾取技术为主的组合进行断裂破碎带的分带、分段与分区,并进行断裂破碎带的破碎强度评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判识与评价的一种地震技术组合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判识与评价的一种地震技术组合方法。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1)走滑断裂的精细解释技术。走滑断裂构造复杂,构造解释困难。在构造建模方法技术基础上,结合地震相干、地层曲率与地震属性等方法技术,形成适用工作区的走滑断裂地震解释方法技术组合,进行走滑断裂带的精细解释。(2)断裂破碎带地震响应分析方法。通过钻探井标定及钻井资料研究,分析断裂破碎带的结构与裂缝分布。结合地质方法判识的断裂破碎带分布,进行断裂破碎带的井-震响应分析,确定断裂破碎带的基本地质特征及其地震响应的基本特点。结合实例分析(图2)表明地震响应特征如下:地震剖面上(图2),断层核通常表现为杂乱反射,波形错乱、分叉或无反射,无连续波组,有异常强振幅或局部弱振幅,以及高频与低频异常。由于断层核狭窄,在地震剖面上往往难以判识其边界与分布。断裂破碎带内带邻近断层核,在地震剖面上(图2),断裂破碎带内带通常呈弱振幅杂乱地震相,波组不稳定、波形变化大,同相轴突变,发生扭曲、分叉。破碎带内带与断层核通常连为一体的杂乱弱振幅区域,区分困难。断裂破碎带外带在地震剖面上(图2),通常呈现同相轴连续,振幅减弱,频率降低。由于破碎带外带与围岩差异较小,其地层变化小,地震剖面识别的外带边界往往较钻井证实的窄。破碎带外带与内带、围岩呈渐变关系时,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判识与评价的地震技术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关键步骤:/n(1)断裂破碎带地震响应;/n(2)基于地震剖面判识断裂破碎带;/n(3)基于地震平面属性识别断裂破碎带;/n(4)断裂破碎带的区带划分与评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判识与评价的地震技术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1)断裂破碎带地震响应;
(2)基于地震剖面判识断裂破碎带;
(3)基于地震平面属性识别断裂破碎带;
(4)断裂破碎带的区带划分与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判识与评价的一种地震技术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断裂破碎带地震响应,是通过钻井资料标定,分析确定断裂破碎带不同结构单元的地震响应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判识与评价的一种地震技术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基于地震剖面判识断裂破碎带的方法,是综合利用常规地震剖面与不连续性处理地震剖面进行断层核、破碎带内带与外带的判识,并测量断裂破碎带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酸盐岩走滑断裂破碎带判识与评价的一种地震技术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光辉万效国黄旭日关宝珠徐云贵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