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坑灌水法路基压实度检测用挖坑体积检测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4682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挖坑灌水法路基压实度检测用挖坑体积检测装置,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测量单元,每个测量单元均包括检测盖,检测盖底部密封固定有弹性膜,检测盖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弹性膜上侧通水而使弹性膜变形的通水孔,通水孔的上端连接有用于显示液位高度的液位显示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灌水来获得检测孔体积的挖坑灌水法路基压实度检测用挖坑体积检测装置及使用该挖坑体积检测装置的挖坑体积检测方法。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excavation volume for detection of subgrade compactness by excavation and irrig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挖坑灌水法路基压实度检测用挖坑体积检测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挖坑灌水法路基压实度检测用挖坑体积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路基压实度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检测的关键指标之一,表征现场压实后的密度状况,压实度越高,密度越大,材料整体性能越好。对于路基、路面半刚性基层及粒料类柔性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工地上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实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对沥青面层、沥青稳定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现场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因此路基压实度的测定主要包括室内标准密度(最大干密度)确定和现场密度试验。室内标准密度比较容易测量,因此压实度检测的关键在于现场密度试验,挖坑法检测是一种常见的现场密度试验方式,其基本的工作方式是在被检测的路面上挖一个检测坑,挖坑取出的材料干燥处理后可以称得重量,通过漏斗向检测坑中灌砂,沙子灌满检测坑后,通过漏斗中原有沙子的体积和漏斗中剩余沙子的体积差来获得检测坑的体积,然后通过计算获得路基的现场密实度。通过灌砂来获得检测孔体积存在以下问题:检测结束后,检测孔中的沙子需要取出,重新筛选以待下次使用,工作劳动强度较大;另外由于沙子具有流动性,当待挖孔路面表面不平整时,无法准确的获得检测孔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灌水来获得检测孔体积的挖坑灌水法路基压实度检测用挖坑体积检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挖坑体积检测装置的挖坑体积检测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如下:挖坑灌水法路基压实度检测用挖坑体积检测装置,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测量单元,每个测量单元均包括检测盖,检测盖底部密封固定有弹性膜,检测盖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弹性膜上侧通水而使弹性膜变形的通水孔,通水孔的上端连接有用于显示液位高度的液位显示管。液位显示管上端连接有气压腔,挖坑体积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气压腔压力的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与气压腔腔壁导向密封配合的压力调节活塞。弹性膜由硅胶材料制成。所述测量单元有两个,其中一个测量单元为第一测量单元,另外一个测量单元为第二测量单元,第一测量单元的弹性膜为用于铺满待挖孔区域挖孔前的路基表面的平面膜结构,第二测量单元的弹性膜为用于铺满检测孔内孔壁的筒形膜结构。第一测量单元的检测盖底部于所述弹性膜外围具有第一基准平面,第一测量单元还包括用于置于所述第一测量单元的弹性膜下侧的上表面用于与第一基准平面对贴设置的基准板。第二测量单元的检测盖底部于所述弹性膜外围具有第二基准平面,第二测量单元还包括用于置于所述第二测量单元的弹性膜下侧的基准筒,基准筒具有上表面用于与第二基准平面对贴设置筒沿。挖坑灌水法路基压实度检测用挖坑体积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对应测量单元置于待检测路基的待挖孔位置表面,在弹性膜上侧的液体作用力下,弹性膜铺满待挖孔区域挖孔前的路基表面,获得待挖孔区域挖孔前表面不平整部分的体积V1,第二步,将待挖孔区域挖出检测孔,将对应的测量单元置于检测孔上端,在弹性膜上侧的液体作用力下,弹性膜铺满检测孔的孔壁,获得检测孔孔底距离路基表面之间的体积V2,检测孔的体积V=V2-V1。第一步中所使用的测量单元为第一测量单元,第二步中所使用的测量单元为第二测量单元,第一测量单元的弹性膜为用于铺满待挖孔区域挖孔前的路基表面的平面膜结构,第二测量单元的弹性膜为用于铺满检测孔内孔壁的筒形膜结构。在所述第一步之前,将基准板顶抵于第一测量单元的环形压板的下侧,此时液位显示管中的液位刻度Vn,第一步中,弹性膜铺满待挖孔区域挖孔前的路基表面后,液位显示管的液位刻度Vm,V1=Vm-Vn;在所述第二步之前,将基准筒顶抵于第二测量单元的环形压板的下侧,第二测量单元铺满整个基准筒内腔,此时液位显示管中的液位刻度Va,第二步中,弹性膜铺满检测孔后,液位显示管中的液位刻度Vc,V2=Vc-(Va-Vb),Vb为基准筒的内腔体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在检测盖底部密封固定有弹性膜,使用时,弹性膜的上侧有用于充满检测孔的液体,使用时,针对不平整路面,可以先第一步,将对应测量单元置于待检测路基的待挖孔位置表面,在弹性膜上侧的液体作用力下,弹性膜铺满待挖孔区域挖孔前的路基表面,获得待挖孔区域挖孔前表面不平整部分的体积V1,然后进行第二步,将待挖孔区域挖出检测孔,将对应的测量单元置于检测孔上端,在弹性膜上侧的液体作用力下,弹性膜铺满检测孔的孔壁,获得检测孔孔底距离路基表面之间的体积V2,检测孔的体积V=V2-V1。可以适用于不平整路面的挖坑体积检测,此外由于弹性膜的存在,不会有液体泄漏,因此不存在后期再去回收液体的问题,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未挖坑前路基的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测量单元对未挖坑前路基进行检测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测量单元与基准板的配合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测量单元对挖坑后路基进行检测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测量单元与基准筒的配合示意图;图6是图5中第二测量单元的弹性膜铺满整个检测孔后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挖坑灌水法路基压实度检测用挖坑体积检测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6所示:包括两个测量单元,两个测量单元分别为先后使用的第一测量单元3和第二测量单元16,各测量单元均包括检测盖,检测盖的底部密封固定有弹性膜,本实施例中,检测盖包括上部盖体11和通过螺钉固定于上侧盖体底部的环形压板12,弹性膜夹设固定于上部盖体11与环形压板12之间,上部盖体11的中部与弹性膜之间具有储液腔15。环形压板的底部于弹性膜的外围形成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基准平面,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测量单元上的基准平面称为第一基准平面14,第二测量单元16上的基准平面称为第二基准平面17。第一测量单元、第二测量单元的弹性膜均由硅胶材料制成,第一测量单元与第二测量单元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挖坑后的测量孔体积与挖坑前路基表面不平整之间的体积差较大,因此第一测量单元、第二测量单元不易使用同样的弹性膜,因为如果使用同样的弹性膜,对弹性膜的弹性变形能力要求较高,弹性膜容易因为变形幅度过大而破裂,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测量单元的弹性膜13为用于铺满待挖孔区域挖孔前的路基表面的平面膜结构,第二测量单元的弹性膜18为用于铺满检测孔19内孔壁的筒形膜结构,也就是说第二测量单元的弹性膜18形状与检测孔的形状一致,更容易变形而铺满整个检测孔19。各测量单元的检测盖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弹性膜上侧的储液腔15通水而使弹性膜变形的通水孔9,通水孔的上端连接有用于显示液位高度的液位显示管10,液位显示管10为竖向布置的透明直管,液位显示管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布置的体积刻度20。液位显示管旁设置有可以手动操作而上下移动的刻度指针8。液位显示管上端连接有气压腔6,挖坑体积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气压腔压力的压力调节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压力调节装置包括与气压腔腔壁导向密封配合的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挖坑灌水法路基压实度检测用挖坑体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测量单元,每个测量单元均包括检测盖,检测盖底部密封固定有弹性膜,检测盖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弹性膜上侧通水而使弹性膜变形的通水孔,通水孔的上端连接有用于显示液位高度的液位显示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挖坑灌水法路基压实度检测用挖坑体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测量单元,每个测量单元均包括检测盖,检测盖底部密封固定有弹性膜,检测盖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弹性膜上侧通水而使弹性膜变形的通水孔,通水孔的上端连接有用于显示液位高度的液位显示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坑体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位显示管上端连接有气压腔,挖坑体积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气压腔压力的压力调节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挖坑体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与气压腔腔壁导向密封配合的压力调节活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坑体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膜由硅胶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挖坑体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单元有两个,其中一个测量单元为第一测量单元,另外一个测量单元为第二测量单元,第一测量单元的弹性膜为用于铺满待挖孔区域挖孔前的路基表面的平面膜结构,第二测量单元的弹性膜为用于铺满检测孔内孔壁的筒形膜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挖坑体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测量单元的检测盖底部于所述弹性膜外围具有第一基准平面,第一测量单元还包括用于置于所述第一测量单元的弹性膜下侧的上表面用于与第一基准平面对贴设置的基准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挖坑体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测量单元的检测盖底部于所述弹性膜外围具有第二基准平面,第二测量单元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跟上邵景干尚廷东贾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牛帕力学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