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工掺合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274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海洋工程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工掺合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矿渣微粉50~90份、粉煤灰10~50份,或还包括激发剂1~10份,经上述原料按比例复配后搅拌均匀得到。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海工掺合料可以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致密度,形成低渗透、高密实和低缺陷的混凝土结构,从根本上改善混凝土结构在海洋中的防腐能力,提高混凝土抗碳化、抗渗透和抗冻能力;而且以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对于资源再生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原料易得,制备过程简单,工艺可控。

A marine adm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工掺合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工程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海工掺合料。
技术介绍
海水环境对海洋工程设施耐腐蚀和耐久性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沿海地区开展填海造陆和基础工程建设,面临着高温、高湿、高盐雾、水深浪大等恶劣的气候环境,这对海洋工程建筑材料性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然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抗蚀性差,水化热高,而且由于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弹性模量小,这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出现严重的温度裂缝,从而严重影响海洋工程构筑物的强度和耐久性。海洋环境下温度场、湿度场、有害离子侵蚀、超强台风等多因素耦合作用,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服役和耐久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导致混凝土建筑物服役寿命远低于规范设计的预期值。国内外海工水泥混凝土面临的最严重和普遍的耐久性问题是水泥基材料溶蚀、腐蚀和氯致钢筋锈蚀。水化产物在海水介质中不稳定是当前海洋工程结构用硅酸盐水泥(OPC)在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难题。硅酸盐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CH)和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在海水介质中均易溶蚀或腐蚀。调整熟料组成、大量引入辅助性胶凝材料是降低水化热、提升抗蚀性和阻滞Cl-的重要途径,但仍然无法克服产物稳定性问题。加州伯克利大学早期的研究表明,减少水泥产物中CH比例,同时在CSH凝胶中引入铝质组分生成硅酸铝钙(CASH)凝胶,可显著提高其抗海水侵蚀性能。欧洲对古罗马具有千年历史的海工建筑物的研究表明,胶结物中形成海水中稳定的沸石类产物是其长期抗侵蚀的重要原因。这些研究启示设计引入在海水介质中稳定的产物,是开发高抗蚀胶凝材料的重要途径,目前挪威、美国、拉法基、我国都建立了海工水泥标准,并生产和工程应用。海洋施工环境恶劣及缺少专用水泥外加剂,导致施工质量不良,服役中缺少Cl-快速在线检测技术导致海洋工程耐久性差。因此,发展专用外加剂、现场无损Cl-测量、钢筋锈蚀早期诊断技术和长期服役性能检测是本领域的主要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国内外水泥基海工材料现有的研发经验和启示,以增加海水介质中稳定型产物和复合阻氯为核心,开发高抗蚀、高强、长期性能稳定的海工硅酸盐水泥满足海洋工程耐久性能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工掺合料,该海工掺合料使用大量冶金工业废弃物,如矿渣微粉、粉煤灰、脱硫石膏等,按照一定比例,添加适量的激发剂材料复配而成,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改善海洋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海工掺合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矿渣微粉50~90份,粉煤灰10~50份,或还包括激发剂1~10份,且经上述原料按配比复配后搅拌均匀得到。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海工掺合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原料:矿渣微粉55~80份,粉煤灰15~40份,激发剂1~8份。矿渣微粉和粉煤灰的合理配比,用于海洋工程用混凝土,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温度裂缝,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激发剂的加入,可以起到激发活性,提高早期强度等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矿渣微粉为S95级,比表面积为400~450m2/kg,优选其比表面积为420m2/kg。本专利技术所述粉煤灰满足GB/T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相关技术指标,含水量为≤1.0%,SO3含量≤3.0%。本专利技术所述激发剂选自三异丙醇胺、三乙醇胺、乙二醇、脱硫石膏、氧化钙、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进一步,所述的脱硫石膏为电厂脱硫石膏或烧结脱硫石膏。在某一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海工掺合料按照重量份计,由60份比表面积420m2/kg的S95级矿渣微粉、35份粉煤灰和5份脱硫石膏组成。在某一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海工掺合料按照重量份计,由65份比表面积420m2/kg的S95级矿渣微粉、32份粉煤灰和3份硫酸钠组成。在某一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海工掺合料按照重量份计,由70份比表面积420m2/kg的S95级矿渣微粉、22份粉煤灰、5份脱硫石膏和3份硫酸钠组成。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的海洋工程用混凝土为C30等级,包含上述任一所述海工掺合料,且其添加量占所述混凝土总重量的30%~35%,还包括水泥、中砂、石子、外加剂和水。在某一实施方案中,所述海工掺合料的添加量占所述混凝土总重量的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海工掺合料以冶金固废如矿渣微粉、粉煤灰等为主要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适量的激发剂材料复配而成,一方面减少水泥用量,有效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同时有利于减少混凝土的温度裂痕,提高海洋工程混凝土抗硫酸、抗氯离子等耐久性能。2、本专利技术的海工掺合料可以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致密度,形成低渗透、高密实、低缺陷的混凝土结构,从根本上改善混凝土结构在海洋中的防腐能力,提高混凝土抗碳化、抗渗透、抗冻能力。3、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激发剂可以提高早期强度,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4、本专利技术的海工掺合料以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对于资源再生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产品加工工艺可控,便于实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中制备的海工掺合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矿渣微粉50~90份,粉煤灰10~50份,激发剂1~10份,且经上述原料按配比复配后搅拌均匀得到;矿渣微粉为S95级,比表面积为400~450m2/kg。粉煤灰满足GB/T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相关技术指标,含水量为≤1.0%,SO3含量≤3.0%。激发剂选自三异丙醇胺、三乙醇胺、乙二醇、脱硫石膏、氧化钙、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脱硫石膏为电厂脱硫石膏或烧结脱硫石膏。以下通过实施例1~3进一步解释说明,原料按以下配比投入搅拌设备,搅拌4分钟,混合均匀得到海工掺合料,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按照重量份计,比表面积420m2/kg的S95级矿渣微粉60份,粉煤灰35份,脱硫石膏5份。实施例2按照重量份计,比表面积420m2/kg的S95级矿渣微粉65份,粉煤灰32份,硫酸钠3份。实施例3按照重量份计,比表面积420m2/kg的S95级矿渣微粉70份,粉煤灰22份,脱硫石膏5份,硫酸钠3份。测试数据以配置的海工掺合料进行混凝土试验,混凝土设计为C30等级,配合比选用常用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用水量基本不变,通过调整外加剂掺量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为180±30mm,C30等级混凝土的配合比如表1所示,其中:对比例1是基准混凝土。对比例2是在基准混凝土的原料组成上添加比表面积420m2/kg的S95级矿渣微粉,同时相应减少水泥使用量。效果例1~3是在基准混凝土的原料组成上分别添加实施例1~3得到的海工掺合料,且添加量均为胶凝材料的33%,同时相应减少水泥使用量。混凝土力学性能见表2,按照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测算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工掺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掺合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矿渣微粉50~90份,粉煤灰10~50份,或还包括激发剂1~10份,经上述原料按比例复配后搅拌均匀得到;其中,所述矿渣微粉为S95级,比表面积为400~45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工掺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掺合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矿渣微粉50~90份,粉煤灰10~50份,或还包括激发剂1~10份,经上述原料按比例复配后搅拌均匀得到;其中,所述矿渣微粉为S95级,比表面积为400~450m2/k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工掺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掺合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矿渣微粉55~80份,粉煤灰15~40份,激发剂1~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工掺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矿渣微粉为S95级,比表面积为420m2/kg。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工掺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灰满足GB/T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规定的技术指标,含水量为≤1.0%,SO3含量≤3.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工掺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剂选自三异丙醇胺、三乙醇胺、乙二醇、脱硫石膏、氧化钙、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其中,所述脱硫石膏为电厂脱硫石膏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明周维曹黎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