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导电关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412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导电关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旋转导电关节装置包括:第一旋转导电单元、第二旋转导电单元、绝缘护套和联结限位单元;所述第一旋转导电单元包括第一绝缘防护罩、绝缘轴、第一导电连接排和导电芯轴;第二旋转导电单元包括第二绝缘防护罩、第二导电连接排、导电环套和导电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导电关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旋转同时导电的功能,既能保证结构的牢固性和导电性,又能保证工作时绝缘性、安全性。可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在自由升降或运动过程中大电流运动传输领域,不但解决了导电的安全性和导电装置的外观美观性,还解决了线缆导电的载流局限性及弯折使用寿命。

Rotating conductive joint device and its us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导电关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导电关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公交车等大型车辆主要采用充电弓进行快速充电,与传统的充电桩相比,充电弓的充电时间可以由原有的3个小时缩短到15分钟,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使电动公交车在始末站上下客的时间就可以实现5分钟迅速补充电量。因此,采用充电弓的充电方式,便于调度城市公交线路,减少充电时间,减少公交车辆投入,其应用方式越来越广泛。充电弓充电突破了目前国标规定的单枪最大输出电流250A的限制,可以将最大充电电流提升至1000A甚至更高,减少充电时间。现有技术中,充电弓充电的原理为:在固定充电站安装充电弓;充电弓包括安装座,设于安装座上的驱动单元,与驱动单元连接的伸缩单元,以及与伸缩单元固定连接的充电极板;并且,充电极板通过线缆与充电弓内的供电接口连接。在电动公交车的车顶固定安装受电极板;因此,当电动公交车的受电极板运动到充电弓的充电极板的正下方时,通过驱动单元的驱动,使伸缩单元伸长,从而使充电极板下降,并同时使充电极板的线缆伸长,从而使充电极板与受电极板接触,进而通过充电极板向受电极板充电。上述充电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充电极板反复上下运动时,与充电极板连接的大电流线缆也需要同时进行反复运动,并不断折弯,因此,线缆不断进行折弯,易磨损,使用寿命低。另外,为使线缆达到载流要求,需要采用粗规格的线缆,线缆笨重,折弯半径很大,导致充电弓不能灵活升降充电。另外,线缆与弓架的配合及外观很不合理。>因此,如何克服与充电极板连接的大电流线缆的以上使用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导电关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导电关节装置,包括:第一旋转导电单元(100)、第二旋转导电单元(200)、绝缘护套(300)和联结限位单元(400);其中,所述第一旋转导电单元(100)包括第一绝缘防护罩(101)、绝缘轴(102)、第一导电连接排(103)和导电芯轴(104);所述第一绝缘防护罩(101)的内侧中心一体成形所述绝缘轴(102);所述第一导电连接排(103)的中心穿过所述绝缘轴(102),并与所述第一绝缘防护罩(101)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导电芯轴(104)包括导电盘(1041)以及与所述导电盘(1041)的中心一体成形的导电轴(1042);所述导电芯轴(104)的所述导电轴(1042)同轴套于所述绝缘轴(102)的外部,并使所述导电芯轴(104)的所述导电盘(1041)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排(103)的内侧端面固定连接;由此使所述第一导电连接排(103)和所述导电芯轴(104)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导电单元(200)与所述第一旋转导电单元(10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旋转导电单元(200)包括第二绝缘防护罩(201)、第二导电连接排(202)、导电环套(203)和导电簧(204);所述第二绝缘防护罩(201)的内侧固定安装所述第二导电连接排(202);所述导电环套(203)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排(202)的端面固定连接,由此使所述第二导电连接排(202)和所述导电环套(203)形成电性连接;在所述导电环套(203)的内腔设置若干个所述导电簧(204);所述第二旋转导电单元(200)的所述导电环套(203)套于所述第一旋转导电单元(100)的所述导电芯轴(104)的外部,此时,所述导电环套(203)和所述导电芯轴(104)之间通过所述导电簧(204)柔性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连接排(103)、所述导电芯轴(104)、所述导电簧(204)、所述导电环套(203)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排(202)形成电性连接通路;所述绝缘护套(300)套于所述导电环套(203)和所述导电芯轴(104)的导电盘(1041)的外部,其两端分别被所述第一导电连接排(103)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排(202)夹紧;所述联结限位单元(400)包括联结轴(401)、固定挡环(402)和卡簧(403);所述固定挡环(402)套于所述绝缘轴(102)的远离所述第一绝缘防护罩(101)的一端,并且,所述固定挡环(402)挡于所述导电芯轴(104)和所述导电环套(203)的外侧;所述联结轴(401)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绝缘防护罩(101)的外侧,所述联结轴(40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绝缘轴(102)和所述固定挡环(402),而延伸到所述固定挡环(402)的外部,并在所述固定挡环(402)的外部采用所述卡簧(403)固定限位,进而对所述第一旋转导电单元(100)和所述第二旋转导电单元(200)的轴向移动进行限位。优选的,在所述导电环套(203)的内腔等间隔开设若干个环形槽(2031);所述导电簧(204)为环形簧,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环形槽(2031)内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旋转导电关节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充电弓的伸缩折叠机构由首尾相连的折叠臂组成;折叠臂具有导电功能;在相邻两个折叠臂的交点位置安装旋转导电关节装置;其中,前一个折叠臂作为第一导电连接排装配,后一个折叠臂作为第二导电连接排装配;步骤2:电流沿折叠臂传递,通过旋转导电关节装置后传递到下一个折叠臂,实现电流的传输;并且,通过旋转导电关节装置,折叠臂可自由进行折叠功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导电关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导电关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旋转同时导电的功能,既能保证结构的牢固性和导电性,又能保证工作时绝缘性、安全性。可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在自由升降或运动过程中大电流运动传输领域,不但解决了导电的安全性和导电装置的外观美观性,还解决了线缆导电的载流局限性及弯折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导电关节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导电关节装置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绝缘防护罩和绝缘轴一体成形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导电连接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电芯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旋转导电单元和联结轴的装配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绝缘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导电连接排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电环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旋转导电单元的装配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联结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固定挡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联结限位单元的装配方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导电关节装置的使用场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导电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转导电单元(100)、第二旋转导电单元(200)、绝缘护套(300)和联结限位单元(400);/n其中,所述第一旋转导电单元(100)包括第一绝缘防护罩(101)、绝缘轴(102)、第一导电连接排(103)和导电芯轴(104);所述第一绝缘防护罩(101)的内侧中心一体成形所述绝缘轴(102);所述第一导电连接排(103)的中心穿过所述绝缘轴(102),并与所述第一绝缘防护罩(101)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导电芯轴(104)包括导电盘(1041)以及与所述导电盘(1041)的中心一体成形的导电轴(1042);所述导电芯轴(104)的所述导电轴(1042)同轴套于所述绝缘轴(102)的外部,并使所述导电芯轴(104)的所述导电盘(1041)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排(103)的内侧端面固定连接;由此使所述第一导电连接排(103)和所述导电芯轴(104)形成电性连接;/n所述第二旋转导电单元(200)与所述第一旋转导电单元(10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旋转导电单元(200)包括第二绝缘防护罩(201)、第二导电连接排(202)、导电环套(203)和导电簧(204);所述第二绝缘防护罩(201)的内侧固定安装所述第二导电连接排(202);所述导电环套(203)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排(202)的端面固定连接,由此使所述第二导电连接排(202)和所述导电环套(203)形成电性连接;在所述导电环套(203)的内腔设置若干个所述导电簧(204);/n所述第二旋转导电单元(200)的所述导电环套(203)套于所述第一旋转导电单元(100)的所述导电芯轴(104)的外部,此时,所述导电环套(203)和所述导电芯轴(104)之间通过所述导电簧(204)柔性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连接排(103)、所述导电芯轴(104)、所述导电簧(204)、所述导电环套(203)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排(202)形成电性连接通路;/n所述绝缘护套(300)套于所述导电环套(203)和所述导电芯轴(104)的导电盘(1041)的外部,其两端分别被所述第一导电连接排(103)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排(202)夹紧;/n所述联结限位单元(400)包括联结轴(401)、固定挡环(402)和卡簧(403);所述固定挡环(402)套于所述绝缘轴(102)的远离所述第一绝缘防护罩(101)的一端,并且,所述固定挡环(402)挡于所述导电芯轴(104)和所述导电环套(203)的外侧;所述联结轴(401)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绝缘防护罩(101)的外侧,所述联结轴(40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绝缘轴(102)和所述固定挡环(402),而延伸到所述固定挡环(402)的外部,并在所述固定挡环(402)的外部采用所述卡簧(403)固定限位,进而对所述第一旋转导电单元(100)和所述第二旋转导电单元(200)的轴向移动进行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导电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转导电单元(100)、第二旋转导电单元(200)、绝缘护套(300)和联结限位单元(400);
其中,所述第一旋转导电单元(100)包括第一绝缘防护罩(101)、绝缘轴(102)、第一导电连接排(103)和导电芯轴(104);所述第一绝缘防护罩(101)的内侧中心一体成形所述绝缘轴(102);所述第一导电连接排(103)的中心穿过所述绝缘轴(102),并与所述第一绝缘防护罩(101)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导电芯轴(104)包括导电盘(1041)以及与所述导电盘(1041)的中心一体成形的导电轴(1042);所述导电芯轴(104)的所述导电轴(1042)同轴套于所述绝缘轴(102)的外部,并使所述导电芯轴(104)的所述导电盘(1041)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排(103)的内侧端面固定连接;由此使所述第一导电连接排(103)和所述导电芯轴(104)形成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旋转导电单元(200)与所述第一旋转导电单元(10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旋转导电单元(200)包括第二绝缘防护罩(201)、第二导电连接排(202)、导电环套(203)和导电簧(204);所述第二绝缘防护罩(201)的内侧固定安装所述第二导电连接排(202);所述导电环套(203)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排(202)的端面固定连接,由此使所述第二导电连接排(202)和所述导电环套(203)形成电性连接;在所述导电环套(203)的内腔设置若干个所述导电簧(204);
所述第二旋转导电单元(200)的所述导电环套(203)套于所述第一旋转导电单元(100)的所述导电芯轴(104)的外部,此时,所述导电环套(203)和所述导电芯轴(104)之间通过所述导电簧(204)柔性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连接排(103)、所述导电芯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实丹韩永军刘玉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维通利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