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部具有防撑脚杆滑脱结构的大提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506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底部具有防撑脚杆滑脱结构的大提琴,包括琴体、撑脚、防滑器、撑杆、托架、固定连接部、开口、限位槽、防滑纹;琴体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撑脚,且撑脚的上部通过嵌入方式与琴体相连接;撑脚的上部设置有固定连接部,且固定连接部的内部通过贯穿方式设置有圆柱形的撑杆;撑杆的顶端设置有盖帽,且盖帽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撑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以上结构的改进,具有双重防滑脱结构,既能避免撑脚整体与琴体之间发生滑脱现象,又能减少撑杆与地面之间产生滑动而造成琴体滑脱的现象,提高了大提琴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A cello with an anti sliding foot bar structure at the bott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部具有防撑脚杆滑脱结构的大提琴
本技术涉及大提琴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底部具有防撑脚杆滑脱结构的大提琴。
技术介绍
大提琴是西洋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有“音乐贵妇”之称,它也是非常为人们所喜爱的独奏乐器,在1845年左右,由阿德里安-塞尔韦为大提琴添加了可调整的尾柱,使大提琴在演奏中更加稳定,在这之前,大提琴是没有尾柱的,是由演奏者夹在两腿之间来演奏,这是大提琴的一大革命,从此,当演奏者调整尾柱的长短,可使提琴稳定和达到个人的最佳位置。尾柱撑杆是圆柱形结构,其表面是光滑的,因此摩擦阻力小,大提琴演奏时主要是依靠大提琴尾柱将大提琴琴体倾斜支撑在地面上,而大提琴尾柱底端与地面的接触面很小,难免会发生打滑现象,当意外发生时,将极大的影响演奏效果,且尾柱撑杆的顶端只有一个点与琴体的底端面接触,承托面积小,长时间使用易与琴体产生松动,脱离琴体,影响琴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底部具有防撑脚杆滑脱结构的大提琴,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部具有防撑脚杆滑脱结构的大提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撑杆表面光滑、摩擦阻力小、易发生打滑,且撑杆的承托面积小,长时间使用易与琴体产生松动、脱离琴体,影响琴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底部具有防撑脚杆滑脱结构的大提琴,琴体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撑脚,且撑脚的上部通过嵌入方式与琴体相连接;撑脚的上部设置有固定连接部,且固定连接部的内部通过贯穿方式设置有圆柱形的撑杆;撑杆的顶端设置有盖帽,且盖帽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撑杆相连接;固定连接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凵形状的托架,且托架与固定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托架的下方设置有蝶形螺栓,且蝶形螺栓的一端贯穿固定连接部的侧壁并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固定连接部及撑杆相连接;撑杆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器,且撑杆的底端与防滑器通过插接方式相连接;防滑器的一侧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开口,且防滑器的内部底端开设有与撑杆相配合的圆形限位槽;防滑器的底端设置有环形状的防滑纹,且防滑纹与防滑器通过粘合方式为一体式结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防滑器为底端呈平面设置的球形状,且防滑器的顶端呈-倾斜设置有圆形的开口。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防滑器的内部开设有与防滑器的形状相同的内腔,且内腔的内径为防滑器内径的三分之二。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防滑纹设置有多处,且多处防滑纹为从外向内依次递减的同心圆环,并且防滑纹采用软性橡胶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托架采用不锈钢圆管弯折焊接而成,且托架的内部的两端设置有与琴体的底端面呈过渡配合的弧形倒角。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底部设置软性防护纹的防滑器设置,不仅能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与摩擦力,避免防滑器因外力作用产生滑动,还能撑杆起到限位作用,能减少撑杆与地面之间产生滑动而造成的琴体滑脱现象,提高撑脚杆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2、本技术通过托架的设置,能增加撑脚的支撑面积,提高撑脚的承托性能,避免撑脚与琴体之间由于长时间的表演造成支撑不稳定而发生滑脱现象,提高了撑脚的支撑效果。3、本技术通过对以上结构的改进,具有双重防滑脱结构,既能避免撑脚与琴体之间发生滑脱现象,又能减少撑杆与地面之间产生滑动而造成的琴体滑脱现象,提高了大提琴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撑脚与防滑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撑脚展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防滑器的轴侧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防滑器的轴侧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琴体1、撑脚2、防滑器3、撑杆201、托架202、固定连接部203、盖帽204、蝶形螺栓205、开口301、限位槽302、防滑纹30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底部具有防撑脚杆滑脱结构的大提琴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琴体1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撑脚2,且撑脚2的上部通过嵌入方式与琴体1相连接。撑脚2的上部设置有固定连接部203,且固定连接部203的内部通过贯穿方式设置有圆柱形的撑杆201;撑杆201的顶端设置有盖帽204,且盖帽204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撑杆201相连接;固定连接部20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凵形状的托架202,且托架202与固定连接部203为一体式结构;托架202的下方设置有蝶形螺栓205,且蝶形螺栓205的一端贯穿固定连接部203的侧壁并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固定连接部203及撑杆201相连接;撑杆201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器3,且撑杆201的底端与防滑器3通过插接方式相连接。防滑器3的一侧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开口301,且防滑器3的内部底端开设有与撑杆201相配合的圆形限位槽302;防滑器3的底端设置有环形状的防滑纹303,且防滑纹303与防滑器3通过粘合方式为一体式结构。防滑器3为底端呈平面设置的球形状,且防滑器3的顶端呈30-45°倾角倾斜设置有圆形的开口301,便于撑杆201呈一定角度倾斜插接进入防滑器3的内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滑器3的内部开设有与防滑器3的形状相同的内腔,且内腔的内径为防滑器3内径的三分之二,形成便于撑杆201活动的空间,使防护器3不会对大提琴的演奏产生妨碍,影响表演效果。防滑纹303设置有多处,且多处防滑纹303为从外向内依次递减的同心圆环,并且防滑纹303采用软性橡胶材料制成,软性橡胶套在受力较大时易发生形变,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减少防滑器3因外力作用产生移动从而造成琴体1的滑脱现象,提高了琴体1在使用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托架202采用不锈钢圆管弯折焊接而成,且托架202的内部的两端设置有与琴体1的底端面呈过渡配合的弧形倒角,便于托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部具有防撑脚杆滑脱结构的大提琴,包括琴体(1)、撑脚(2)和防滑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琴体(1)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撑脚(2),且撑脚(2)的上部通过嵌入方式与琴体(1)相连接;所述撑脚(2)的底端与防滑器(3)通过插接方式相连接;/n所述撑脚(2)包括有撑杆(201)、托架(202)、固定连接部(203)、盖帽(204)和蝶形螺栓(205);所述撑脚(2)的上部设置有固定连接部(203),且固定连接部(203)的内部通过贯穿方式设置有圆柱形的撑杆(201);所述撑杆(201)的顶端设置有盖帽(204),且盖帽(204)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撑杆(201)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部(20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凵形状的托架(202),且托架(202)与固定连接部(20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托架(202)的下方设置有蝶形螺栓(205),且蝶形螺栓(205)的一端贯穿固定连接部(203)的侧壁并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固定连接部(203)及撑杆(201)相连接;所述撑杆(201)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器(3),且撑杆(201)的底端与防滑器(3)通过插接方式相连接;/n所述防滑器(3)包括有开口(301)、限位槽(302)和防滑纹(303);所述防滑器(3)的一侧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开口(301),且防滑器(3)的内部底端开设有与撑杆(201)相配合的圆形限位槽(302);所述防滑器(3)的底端设置有环形状的防滑纹(303),且防滑纹(303)与防滑器(3)通过粘合方式为一体式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部具有防撑脚杆滑脱结构的大提琴,包括琴体(1)、撑脚(2)和防滑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琴体(1)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撑脚(2),且撑脚(2)的上部通过嵌入方式与琴体(1)相连接;所述撑脚(2)的底端与防滑器(3)通过插接方式相连接;
所述撑脚(2)包括有撑杆(201)、托架(202)、固定连接部(203)、盖帽(204)和蝶形螺栓(205);所述撑脚(2)的上部设置有固定连接部(203),且固定连接部(203)的内部通过贯穿方式设置有圆柱形的撑杆(201);所述撑杆(201)的顶端设置有盖帽(204),且盖帽(204)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撑杆(201)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部(20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凵形状的托架(202),且托架(202)与固定连接部(20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托架(202)的下方设置有蝶形螺栓(205),且蝶形螺栓(205)的一端贯穿固定连接部(203)的侧壁并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固定连接部(203)及撑杆(201)相连接;所述撑杆(201)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器(3),且撑杆(201)的底端与防滑器(3)通过插接方式相连接;
所述防滑器(3)包括有开口(301)、限位槽(302)和防滑纹(303);所述防滑器(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硕关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惠安县盛源五金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