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部具有防撑脚杆滑脱结构的大提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506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底部具有防撑脚杆滑脱结构的大提琴,包括琴体、撑脚、防滑器、撑杆、托架、固定连接部、开口、限位槽、防滑纹;琴体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撑脚,且撑脚的上部通过嵌入方式与琴体相连接;撑脚的上部设置有固定连接部,且固定连接部的内部通过贯穿方式设置有圆柱形的撑杆;撑杆的顶端设置有盖帽,且盖帽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撑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以上结构的改进,具有双重防滑脱结构,既能避免撑脚整体与琴体之间发生滑脱现象,又能减少撑杆与地面之间产生滑动而造成琴体滑脱的现象,提高了大提琴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A cello with an anti sliding foot bar structure at the bott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部具有防撑脚杆滑脱结构的大提琴
本技术涉及大提琴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底部具有防撑脚杆滑脱结构的大提琴。
技术介绍
大提琴是西洋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有“音乐贵妇”之称,它也是非常为人们所喜爱的独奏乐器,在1845年左右,由阿德里安-塞尔韦为大提琴添加了可调整的尾柱,使大提琴在演奏中更加稳定,在这之前,大提琴是没有尾柱的,是由演奏者夹在两腿之间来演奏,这是大提琴的一大革命,从此,当演奏者调整尾柱的长短,可使提琴稳定和达到个人的最佳位置。尾柱撑杆是圆柱形结构,其表面是光滑的,因此摩擦阻力小,大提琴演奏时主要是依靠大提琴尾柱将大提琴琴体倾斜支撑在地面上,而大提琴尾柱底端与地面的接触面很小,难免会发生打滑现象,当意外发生时,将极大的影响演奏效果,且尾柱撑杆的顶端只有一个点与琴体的底端面接触,承托面积小,长时间使用易与琴体产生松动,脱离琴体,影响琴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部具有防撑脚杆滑脱结构的大提琴,包括琴体(1)、撑脚(2)和防滑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琴体(1)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撑脚(2),且撑脚(2)的上部通过嵌入方式与琴体(1)相连接;所述撑脚(2)的底端与防滑器(3)通过插接方式相连接;/n所述撑脚(2)包括有撑杆(201)、托架(202)、固定连接部(203)、盖帽(204)和蝶形螺栓(205);所述撑脚(2)的上部设置有固定连接部(203),且固定连接部(203)的内部通过贯穿方式设置有圆柱形的撑杆(201);所述撑杆(201)的顶端设置有盖帽(204),且盖帽(204)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撑杆(201)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部(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部具有防撑脚杆滑脱结构的大提琴,包括琴体(1)、撑脚(2)和防滑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琴体(1)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撑脚(2),且撑脚(2)的上部通过嵌入方式与琴体(1)相连接;所述撑脚(2)的底端与防滑器(3)通过插接方式相连接;
所述撑脚(2)包括有撑杆(201)、托架(202)、固定连接部(203)、盖帽(204)和蝶形螺栓(205);所述撑脚(2)的上部设置有固定连接部(203),且固定连接部(203)的内部通过贯穿方式设置有圆柱形的撑杆(201);所述撑杆(201)的顶端设置有盖帽(204),且盖帽(204)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撑杆(201)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部(20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凵形状的托架(202),且托架(202)与固定连接部(20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托架(202)的下方设置有蝶形螺栓(205),且蝶形螺栓(205)的一端贯穿固定连接部(203)的侧壁并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固定连接部(203)及撑杆(201)相连接;所述撑杆(201)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器(3),且撑杆(201)的底端与防滑器(3)通过插接方式相连接;
所述防滑器(3)包括有开口(301)、限位槽(302)和防滑纹(303);所述防滑器(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硕关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惠安县盛源五金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