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冷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334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实现不锈钢带材退火余热回收利用,降低能耗,同时避免环境中氧气对其进行氧化的空冷余热回收装置。该空冷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罩体、所述罩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吸收罩、过渡腔体以及风机;所述吸收罩的下端与罩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吸收罩的下端具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风板;所述吸收罩内以及过渡腔体内均设置有热交换管;所述风机上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罩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罩体内腔内设置有第二挡风板;所述出气管在罩体内腔内的入气口位于第一挡风板与第二挡风板之间。采用该空冷余热回收装置够降低能耗,便于废热的回收利用,能够避免钢带受到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冷余热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不锈钢带材退火余热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空冷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的:不锈钢带材在进行退火处理后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需要对不锈钢带材进行冷却处理,不锈钢带材在经过快速冷却后,一般还会进行风冷,现有的风冷一般是直接将不锈钢带材进行风冷,并未实现不锈钢带材余热的回收利用。因此大量废热排放到环境中,从而造成工作环境较差,大量热量被浪费,因此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不锈钢带材退火余热回收利用,降低能耗,同时避免环境中氧气对其进行氧化的空冷余热回收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冷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罩体、所述罩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吸收罩、过渡腔体以及风机;所述吸收罩的下端与罩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吸收罩的下端具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风板;所述吸收罩内设置有多层水平设置的热交换管;所述吸收罩上设置有与热交换管连通的四个第一连接管,且两两互通;所述过渡腔体水平设置,所述过渡腔体的一端与吸收罩的一侧连通,所述渡腔体的另一端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具有驱动装置;所述风机上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罩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罩体内腔下方设置有钢带支撑辊;所述罩体内腔内设置有第二挡风板;所述出气管在罩体内腔内的入气口位于第一挡风板与第二挡风板之间;所述过渡腔体内设置有多层竖向设置的热交换管,所述过渡腔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两个与热交换管连通的第二连接管。r>进一步的,所述吸收罩以及过渡腔体内的每层热交换管均成蛇形分布,所述吸收罩内的每层热交换管水平蛇形分布;所述过渡腔体内的每层热交换管竖向蛇形分布。进一步的,所述过渡腔体与风机连通的一端具有锥形口,锥形口较小的一端与风机连通。优选的,所述风机的驱动装置采用液压马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空冷余热回收装置,由于通过设置罩体,以及在罩体内腔内设置有第一挡风板、第二挡风板,并且余热回收装置的吸气口和进气口均位于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之间,因此能够在吸气口和进气口之间形成循环的气流,从而避免外界气流进入,对退火后的刚带造成污染。同时通过在吸收罩和过渡腔体内均设置有热交换管,在热交换管内通入冷水后,能够将冷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冷水可以用于生成蒸汽。蒸汽可以用于不锈钢带材的水洗,从而能够降低能耗,便于废热的回收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空冷余热回收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空冷余热回收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空冷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热交换管的蛇形布置示意图;图中标示:1-罩体,2-吸收罩,3-过渡腔体,4-风机,5-驱动装置,6-出气管,7-第一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9-驱动装置,10-热交换管,11-第一挡风板,12-第二挡风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空冷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罩体1、所述罩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吸收罩2、过渡腔体3以及风机4;所述吸收罩2的下端与罩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吸收罩2的下端具有吸气口21;所述吸气口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风板11;所述吸收罩2内设置有多层水平设置的热交换管10;所述吸收罩2上设置有与热交换管10连通的四个第一连接管7,且两两互通;所述过渡腔体3水平设置,所述过渡腔体3的一端与吸收罩2的一侧连通,所述渡腔体3的另一端设置有风机4;所述风机4具有驱动装置5;所述风机4上设置有出气管6;所述出气管6与罩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罩体1内腔下方设置有钢带支撑辊9;所述罩体1内腔内设置有第二挡风板12;所述出气管6在罩体1内腔内的入气口位于第一挡风板11与第二挡风板12之间;所述过渡腔体3内设置有多层竖向设置的热交换管10,所述过渡腔体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两个与热交换管10连通的第二连接管8。在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启动风机4,使得在吸气罩2的吸气口21以及出气管6在罩体1内腔内的入气口之间形成循环的气流;气流由吸气罩2吸入通过吸气罩2内水平设置的多层热交换管10进行换热,通过在热交换管10内通入冷水,将气流中的热量吸收,然后再通过过渡腔体3内的竖向设置的多层热交换管10内通入的冷水,对气流中的热量进行进一步的吸收,气流温度降低后,循环的气流由出气管6在罩体1内腔内的入气口进入罩体1内,再次经过罩体1下方的钢带,对钢带实现风冷。综上所述,本技术所述的空冷余热回收装置,由于通过设置罩体,以及在罩体内腔内设置有第一挡风板、第二挡风板,并且余热回收装置的吸气口和进气口均位于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之间,因此能够在吸气口和进气口之间形成循环的气流,从而避免外界气流进入,对退火后的刚带造成污染。同时通过在吸收罩和过渡腔体内均设置有热交换管,在热交换管内通入冷水后,能够将冷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冷水可以用于生成蒸汽。蒸汽可以用于不锈钢带材的水洗,从而能够降低能耗,便于废热的回收利用。为了提高余热的回收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吸收罩2以及过渡腔体3内的每层热交换管10均成蛇形分布,所述吸收罩2内的每层热交换管10水平蛇形分布;所述过渡腔体3内的每层热交换管10竖向蛇形分布。为了便于气流在过渡腔体3内充分实现热交换,进一步的,所述过渡腔体1与风机4连通的一端具有锥形口,锥形口较小的一端与风机4连通。为了便于控制,优选的,所述风机4的驱动装置5采用液压马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冷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1)、所述罩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余热回收装置;/n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吸收罩(2)、过渡腔体(3)以及风机(4);所述吸收罩(2)的下端与罩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吸收罩(2)的下端具有吸气口(21);所述吸气口(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风板(11);/n所述吸收罩(2)内设置有多层水平设置的热交换管(10);所述吸收罩(2)上设置有与热交换管(10)连通的四个第一连接管(7),且两两互通;/n所述过渡腔体(3)水平设置,所述过渡腔体(3)的一端与吸收罩(2)的一侧连通,所述过渡腔体(3)的另一端设置有风机(4);所述风机(4)具有驱动装置(5);所述风机(4)上设置有出气管(6);所述出气管(6)与罩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罩体(1)内腔下方设置有钢带支撑辊(9);/n所述罩体(1)内腔内设置有第二挡风板(12);所述出气管(6)在罩体(1)内腔内的入气口位于第一挡风板(11)与第二挡风板(12)之间;所述过渡腔体(3)内设置有多层竖向设置的热交换管(10),所述过渡腔体(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两个与热交换管(10)连通的第二连接管(8)。/n...

【技术特征摘要】
1.空冷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1)、所述罩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余热回收装置;
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吸收罩(2)、过渡腔体(3)以及风机(4);所述吸收罩(2)的下端与罩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吸收罩(2)的下端具有吸气口(21);所述吸气口(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风板(11);
所述吸收罩(2)内设置有多层水平设置的热交换管(10);所述吸收罩(2)上设置有与热交换管(10)连通的四个第一连接管(7),且两两互通;
所述过渡腔体(3)水平设置,所述过渡腔体(3)的一端与吸收罩(2)的一侧连通,所述过渡腔体(3)的另一端设置有风机(4);所述风机(4)具有驱动装置(5);所述风机(4)上设置有出气管(6);所述出气管(6)与罩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罩体(1)内腔下方设置有钢带支撑辊(9);
所述罩体(1)内腔内设置有第二挡风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坤张亮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天宏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