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式蜂巢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介质过滤器和蜂巢净化器,所述介质过滤器和所述蜂巢净化器均设置在电控外框内,同时所述介质过滤器位于所述蜂巢净化器外侧,且所述介质过滤器的外侧与所述电控外框的边缘相吻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将介质过滤器和蜂巢净化器放置在同一外框内,使用便捷;二者结合,有效的节约了净化装置的使用空间,间接节约了成本;同时使得净化颗粒物和杀菌的功能完美结合,并方便机器维修及清洗。
A compound honeycomb air purific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蜂巢空气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式蜂巢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减弱了不少,很多地区都出现了雾霾,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很多人在此期间就减少出门或者不开窗,但是长时间的密闭,使室内空气也变得糟糕起来,于是就有了空气净化器装置。众所周知,空气中有粉尘、颗粒物、甲醛、微生物等,这些东西都会被人体呼吸进入身体,影响身体健康的,所以空气净化器的具体作用就是过滤或是分解净化掉这些空气中的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强迫室内空气经过空气净化设备的循环处理,过滤或去除封闭建筑物内部环境中的微小尘埃粒子和其他有害物质,从而最终达到净化建筑物内部空气环境的目的。目前市场上解决空气颗粒物主要的方式有两种:1、单纯使用无纺布、玻纤等材质的介质过滤器,或单独使用电子净化器,但粉尘浓度较高时,容易电晕闭塞,影响使用;2.所以一般会在电子净化器的前面单独做支架安装介质过滤器,用介质过滤器阻挡大部分大颗粒物来降低粉尘浓度,但是这样增加了制造和维护成本。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介质过滤器和电子净化器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净化效果,同时又能够方便清洗维护,减少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式蜂巢空气净化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粉尘浓度过高时,电子净化器容易电晕闭塞,介质过滤器和静电净化器不能有效结合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式蜂巢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介质过滤器和蜂巢净化器,所述介质过滤器和所述蜂巢净化器均设置在电控外框内,同时所述介质过滤器位于所述蜂巢净化器外侧,且所述介质过滤器的外侧与所述电控外框的边缘相吻合。进一步的,所述电控外框整体呈立方体,且其顶部设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一侧固定连接上挡板,所述上挡板底部对称设有两个凹槽,所述上挡板铆接两个粗效网锁扣,且两个所述粗效网锁扣顶部位于所述电控外框内部,其底部从所述凹槽通过并延伸至所述电控外框外面。进一步的,所述电控外框正面两侧均设有外框侧板,所述外框侧板底部设有下挡板。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上设有呈船型结构的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一侧设有指示灯,所述电源开关和所述指示灯与蜂巢净化器和外部电路相连,所述电控外框的两侧均设有外部电路接口。进一步的,所述下挡板一侧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多个托板,多个所述托板组成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由反方向设置的两个所述托板组成,所述第二托板由同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所述托板组成,介质过滤器放置于第一托板上,所述蜂巢净化器放置于第二托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在电子过滤器前面设置介质过滤器,用于阻挡粉尘中大部分的大颗粒物,降低粉尘浓度,减少电子净化器产生电晕闭塞的风险;(2)本技术采用的电子净化器为蜂巢式,在相同风量时,蜂巢式净化器通风面积比板式大,风阻相对板式较小;且采用蜂巢式静电净化器,比平板式静电净化器积尘面更大,维护周期更长;(3)通过设置一个电控外框,将介质过滤器和蜂巢净化器融为一体,二者结合使用有效的节约了净化装置的使用空间,使得净化颗粒物和杀菌的功能完美结合,同时能够方便清洗维护,减少制造成本。应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及阐释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技术所欲主张的范围。附图说明下面的附图是本技术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其绘示了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所附附图与说明书的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的组成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控外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左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介质过滤器;2-蜂巢净化器;3-电控外框;31-上盖板;32-上挡板;321-凹槽;322-电源开关;323-指示灯;33-粗效网锁扣;34-外框侧板;35-下挡板;36-底板;37-托板;4-外部电路接口。具体实施方式现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在不背离本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技术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技术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请参照附图1-4,一种复合式蜂巢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介质过滤器1和蜂巢净化器2,所述介质过滤器1和所述蜂巢净化器2均设置在电控外框3内,同时所述介质过滤器1位于所述蜂巢净化器2外侧,且所述介质过滤器1的外侧与所述电控外框3的边缘相吻合,通过设置一个电控外框,将介质过滤器和蜂巢净化器融为一体,二者结合使用有效的节约了净化装置的使用空间,使得净化颗粒物和杀菌的功能完美结合,同时能够方便清洗维护,减少制造成本。请着重参照附图1-4,所述电控外框3整体呈立方体,且其顶部设有上盖板31,所述上盖板31一侧固定连接上挡板32,所述上挡板32底部对称设有两个凹槽321,所述上挡板32铆接两个粗效网锁扣33,且两个所述粗效网锁扣33顶部位于所述电控外框3内部,其底部从所述凹槽321通过并延伸至所述电控外框3外面,便于固定介质过滤器1,防止在外力的作用下或者装置发生倾斜时介质过滤器1从装置内倾出或者位置发生改变,同时放便拆卸,便于维修和清洗。请着重参照附图1-2,所述电控外框3正面两侧均设有外框侧板34,所述外框侧板34底部设有下挡板35,通过设置外框侧板34增加支撑力,同时使介质过滤器1处于上、下挡板形成的中间空窗处,结构简单美观。所述挡板32上设有呈船型结构的电源开关322,所述电源开关322一侧设有指示灯323,所述电源开关322和所述指示灯323与蜂巢净化器2和外部电路相连,所述电控外框3的两侧均设有外部电路接口4,便于使用。所述下挡板35一侧设有底板36,所述底板36上表面固定连接多个托板37,多个所述托板37组成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由反方向设置的两个所述托板37组成,所述第二托板由同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所述托板37组成,介质过滤器1放置于第一托板上,所述蜂巢净化器2放置于第二托板上,这样设置使得介质过滤器1的下部固定,同时与蜂巢净化器2相贴,提高了空气净化效果。本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1)将蜂巢净化器2放置在第二托板上,之后将介质过滤器1放置在第一托板上,使得介质过滤器1和蜂巢净化器2均位于电控外框3内部,同时用粗效网锁扣33将介质过滤器固定;(2)将安装完成的净化装置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322,指示灯323点亮,该装置开始工作,待处理的空气首先进入介质过滤器1中,空气中的颗粒物被介质过滤器1拦截下来,初步处理后的空气再进入蜂巢净化器2中,蜂巢净化器2完成细颗粒物的去除和杀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式蜂巢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介质过滤器(1)和蜂巢净化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过滤器(1)和所述蜂巢净化器(2)均设置在电控外框(3)内,同时所述介质过滤器(1)位于所述蜂巢净化器(2)外侧,且所述介质过滤器(1)的外侧与所述电控外框(3)的边缘相吻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蜂巢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介质过滤器(1)和蜂巢净化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过滤器(1)和所述蜂巢净化器(2)均设置在电控外框(3)内,同时所述介质过滤器(1)位于所述蜂巢净化器(2)外侧,且所述介质过滤器(1)的外侧与所述电控外框(3)的边缘相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蜂巢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外框(3)整体呈立方体,且其顶部设有上盖板(31),所述上盖板(31)一侧固定连接上挡板(32),所述上挡板(32)底部对称设有两个凹槽(321),所述上挡板(32)铆接两个粗效网锁扣(33),且两个所述粗效网锁扣(33)顶部位于所述电控外框(3)内部,同时其底部从所述凹槽(321)通过并延伸至所述电控外框(3)外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式蜂巢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外框(3)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千秋,张庭祥,潘辉,余立尧,陈笑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肯菲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