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空气净化拦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30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阶梯式空气净化拦截器,包括有外壳、电机和转动辐条,所述外壳包括有壳体一和壳体二,该壳体一内形成通风道一,壳体二形成通风道二,所述通风道一小于通风道二,使壳体一与壳体二形成阶梯式变径排风外壳,所述转动辐条安装在壳体二的通风道二上,靠近通风道一和通风道二对接位置处,该转动辐条由电机驱动转动,所述转动辐条的转动直径大于通风道一、并小于通风道二,使转动辐条转动直径超出通风道一,实现完全拦截空气进行净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提高转动辐条拦截空气中的颗粒物,以致提高空气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阶梯式空气净化拦截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拦截空气中颗粒物的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空气净化拦截器由壳体、旋转滤网或盘辐条组成,其空气净化拦截器通过电机驱动旋转滤网或盘辐条在壳体内转动,拦截通过壳体内排放的气体颗粒物进行净化空气,该拦截器应用时,由于旋转滤网或盘辐条的转动,由此产出与排放气体逆向的阻拦风,该阻拦风与排放空气产生碰撞被逼强行穿过旋转滤网或盘辐条,因此容易出现空气净化拦截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空气净化拦截装置存在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阶梯式空气净化拦截器。阶梯式空气净化拦截器,包括有外壳、电机和转动辐条,所述外壳包括有壳体一和壳体二,该壳体一内形成通风道一,壳体二形成通风道二,所述通风道一小于通风道二,使壳体一与壳体二形成阶梯式变径排风外壳,所述转动辐条安装在壳体二的通风道二上,靠近通风道一和通风道二对接位置处,该转动辐条由电机驱动转动,所述转动辐条的转动直径大于通风道一、并小于通风道二,使转动辐条转动直径超出通风道一,实现完全拦截空气进行净化。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一伸入安装在壳体二内通风道二前端,使伸入通风道二内部分的壳体一形成阻拦挡边,该阻拦挡边与壳体二之间的间距形成通风道一和通风道二在排放气体时,转动辐条拦截气体的缓冲空间。进一步的,所述阻拦挡边的长度大于1cm。进一步的,所述阻拦挡边的外侧位置边缘设有环形凸缘。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一和壳体二之间设有空气循回的循环通道。进一步的,所述循环通道为壳体一和壳体二对接安装时的安装间距。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一和壳体二之间设有连接件相互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通过一固定件固定在壳体一内。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为环形固定架。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一为小径圆形壳体,壳体二为大径圆形壳体。本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1、本技术的通风道一小于通风道二,使壳体一与壳体二形成阶梯式变径排风外壳,所述转动辐条安装在壳体二的通风道二上,靠近通风道一和通风道二对接位置处,该转动辐条由电机驱动转动,所述转动辐条的转动直径大于通风道一、并小于通风道二,使转动辐条转动直径超出通风道一,实现完全拦截空气进行净化,因此,本技术有效提高转动辐条拦截空气中的颗粒物,以致提高空气净化效果。2、本技术的壳体一伸入安装在壳体二内通风道二前端,使伸入通风道二内部分的壳体一形成阻拦挡边,该阻拦挡边与壳体二之间的间距形成通风道一和通风道二在排放气体时,转动辐条拦截气体的缓冲空间,由此,本技术防止转动辐条转动产出与排放气体逆向的阻拦风而影响拦截空气中的颗粒物,可有效的避免转动辐条拦截空气中的颗粒物时,颗粒物从转动辐条与壳体二之间的间隙穿过,有效地提高空气净化效果。3、本技术的壳体一和壳体二之间设有空气循回的循环通道,该循环通道为壳体一和壳体二对接安装时的安装间距,因此,在转动辐条拦截空气颗粒物时,更好避免颗粒物从转动辐条与壳体二之间的间隙穿过,净化空气从循环通道输送回通风道一前端再次重新由转动辐条进行拦截净化,以实现更好的净化效果。4、本技术的阻拦挡边的外侧位置边缘设有环形凸缘,该环形凸缘与壳体一和壳体二更好地形成转动辐条拦截气体的缓冲空间,避免拦截空气返回转动辐条的拦截面,增加转辐条的拦截负荷。5、本技术壳体一为小径圆形壳体,壳体二为大径圆形壳体,其结构简单,组合便捷,应用方便安装。6、本技术壳体一和壳体二之间设有连接件相互固定,因此制作简单、方便,可根据使用环境制作不同大小的壳体,大小不受的限制,制作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应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壳体一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壳体二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转动辐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图10所示的阶梯式空气净化拦截器,包括有外壳1、电机2和转动辐条3,所述外壳1包括有壳体一11和壳体二12,该壳体一11内形成通风道一111,壳体二12形成通风道二121,所述通风道一111小于通风道二121,使壳体一11与壳体二12形成阶梯式变径排风外壳,所述转动辐条3安装在壳体二12的通风道二121上,靠近通风道一111和通风道二121对接位置处,该转动辐条3由电机2驱动转动,所述转动辐条3的转动直径大于通风道一111、并小于通风道二121,使转动辐条3转动直径超出通风道一111,实现完全拦截空气进行净化,即所述的转动辐条3整体的直径大于通风道一111的直径,实现完全拦截通风道一111经过通风道二121的空气,应用时,净化空气由通风道一111进入通过通风道二121排出。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辐条3由固定盘31、外环圈32和辐条33组成,该若干条辐条33均匀环形分布固定在固定盘31上,然后通过外环圈32固定。所述壳体一11伸入安装在壳体二12内通风道二121前端,使伸入通风道二121内部分的壳体一11形成阻拦挡边112,该阻拦挡边112防止转动辐条3外端转动产出与排放气体逆向的阻拦风而影响拦截空气中的颗粒物,可有效的避免转动辐条3拦截空气中的颗粒物时,颗粒物从转动辐条3与壳体二12之间的间隙穿过,有效地提高空气净化效果。所述阻拦挡边112的长度大于1cm,即壳体一11安装时伸入壳体二12内的长度大于1cm,如3cm、5cm、7cm等等,该阻拦挡边112与壳体二12之间的间距形成通风道一111和通风道二121在排放气体时,转动辐条3拦截气体的缓冲空间4,该阻拦挡边112与壳体二12之间的间距为3cn,如4cm、6cm、8cm等等。具体的,所述的阻拦挡边112的长度和阻拦挡边112与壳体二12之间的间距大小视外壳1的大小而定,为避免转动辐条3拦截空气返回转动辐条3的拦截面,增加转辐条3的拦截负荷,所述阻拦挡边112的外侧位置边缘设有环形凸缘113,该环形凸缘113与所述阻拦挡边112和壳体二12形成一个具有拦阻性能的缓冲空间4,该缓冲空间4可将转动辐条3拦截的颗粒物(如油烟颗粒物)顺着环形凸缘113一侧的壳体1外侧侧面滑落至外壳1底板进行集中清理避免,避免颗粒物直接掉入壳体一11的通风道一111上再次受转动辐条3拦阻,有效地减低转动辐条3的拦截负荷。一般情况下,被拦截空气会从转动辐条3与壳体二12之间的间隙挤压穿过,由此影响空气的净化率,因此,在所述壳体一11和壳体二12之间设有空气循回的循环通道5,该循环通道5为壳体一11和壳体二12对接安装时的安装间距,该安装间距在具体拦截空气颗粒物过程中,当转动辐条3转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阶梯式空气净化拦截器,包括有外壳(1)、电机(2)和转动辐条(3),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包括有壳体一(11)和壳体二(12),该壳体一(11)内形成通风道一(111),壳体二(12)内形成通风道二(121),所述通风道一(111)小于通风道二(121),使壳体一(11)与壳体二(12)形成阶梯式变径排风外壳,所述转动辐条(3)安装在壳体二(12)的通风道二(121)上,靠近通风道一(111)和通风道二(121)对接位置处,该转动辐条(3)由电机(2)驱动转动,所述转动辐条(3)的转动直径大于通风道一(111)、并小于通风道二(121),使转动辐条(3)转动直径超出通风道一(111),实现完全拦截空气进行净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阶梯式空气净化拦截器,包括有外壳(1)、电机(2)和转动辐条(3),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包括有壳体一(11)和壳体二(12),该壳体一(11)内形成通风道一(111),壳体二(12)内形成通风道二(121),所述通风道一(111)小于通风道二(121),使壳体一(11)与壳体二(12)形成阶梯式变径排风外壳,所述转动辐条(3)安装在壳体二(12)的通风道二(121)上,靠近通风道一(111)和通风道二(121)对接位置处,该转动辐条(3)由电机(2)驱动转动,所述转动辐条(3)的转动直径大于通风道一(111)、并小于通风道二(121),使转动辐条(3)转动直径超出通风道一(111),实现完全拦截空气进行净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空气净化拦截器,其特征是:所述壳体一(11)伸入安装在壳体二(12)内通风道二(121)前端,使伸入通风道二(121)内部分的壳体一(11)形成阻拦挡边(112),该阻拦挡边(112)与壳体二(12)之间的间距形成通风道一(111)和通风道二(121)在排放气体时,转动辐条(3)拦截气体的缓冲空间(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阶梯式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继蓬郝润祥李云路陈智颖胡运昆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朗洁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