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支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239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支吊架,包括固定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呈方形,固定块的四个侧面和顶端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阻尼器的一端球铰,所述阻尼器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固定座球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减缓振动产生的多方向晃动,360度均可起到抗震的作用,且能够根据安装的现场需求进行高度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支吊架
本技术涉及管道安装固定
,具体地说是一抗震支吊架。
技术介绍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旨在减轻地震对机电工程设施的破坏。机电工程设施主要包括电梯,照明系统和应急电源,通信设备,管道系统,供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火灾报警和消防系统等。目前,国内针对管道系统所设计的抗震支吊架种类繁多,通过减震装置能够减缓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振动,但在安装现场,振动对支吊架产生的晃动往往是多方向的,不仅仅是垂直和水平方向,通过减缓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振动能够起到抗震作用,但因为振动对支吊架产生的多方向的晃动而造成的作用力也会施加到支吊架上,仅能够减缓垂直和水平方向振动的支吊架仍然会承受多方向的作用力而无法做到有效减震,对支吊架造成损伤,减少支吊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震支吊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震支吊架,包括固定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呈方形,固定块的四个侧面和顶端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阻尼器的一端球铰,所述阻尼器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固定座球铰。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相对固定块侧面向上设置,倾斜角度为30-60度。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板和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垂直固定在固定板的底端,所述连接筒与连接杆球铰。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包括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所述下固定块内部中空,内部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上端与上固定块的底端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的底端与下固定块的底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对上支撑臂和一对下支撑臂,所述一对上支撑臂互相铰接在上铰接座上,所述一对下支撑臂互相铰接在下铰接座上,所述上支撑臂与下支撑臂分别铰接在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上,形成菱形框架结构;所述上铰接座与上固定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铰接座与下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上均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上的通孔的内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通过通孔与设有外螺纹的调节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下固定板壁,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设有调节把手。优选的,所述阻尼器为弹簧阻尼器。本技术能够有效减缓振动产生的多方向晃动,360度均可起到抗震的作用,且能够根据安装的现场需求进行高度调整。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抗震支吊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固定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块;101、上固定块;102、下固定块;1021、上支撑臂;1022、下支撑臂;1023、上铰接座;1024、下铰接座;1025、第一铰接座;1026、第二铰接座;1027、调节杆;1028、调节把手;2、固定杆;3、阻尼器;4、连接杆;5、固定座;501、固定板;502、连接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抗震支吊架,包括固定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呈方形,固定块1的四个侧面和顶端设有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与阻尼器3的一端球铰,所述阻尼器3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与固定座5球铰。所述固定杆2相对固定块1侧面向上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30-60度。固定杆2与阻尼器3在同一条直线方向上,倾斜30-60度可将晃动产生的力有效的作用到阻尼器3上,减震效果明显。所述阻尼器3为弹簧阻尼器。所述固定座5包括固定板501和连接筒502,所述连接筒502垂直固定在固定板501的底端,所述连接筒502与连接杆4球铰。固定板501安装在天花板上,用以固定支吊架。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块1包括上固定块101和下固定块102,所述下固定块102内部中空,内部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上端与上固定块101的底端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的底端与下固定块102的底部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对上支撑臂1021和一对下支撑臂1022,所述一对上支撑臂1021互相铰接在上铰接座1023上,所述一对下支撑臂1022互相铰接在下铰接座1024上,所述上支撑臂1021与下支撑臂1022分别铰接在第一铰接座1025和第二铰接座1026上,形成菱形框架结构;所述上铰接座1023与上固定块10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铰接座1024与下固定块10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接座1025和第二铰接座1026上均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铰接座1025和第二铰接座1026上的通孔的内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铰接座1025和第二铰接座1026通过通孔与设有外螺纹的调节杆1027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1027的两端分别穿过下固定板102壁,所述调节杆1027的一端设有调节把手1028。抗震支吊架安装到天花板上之后,固定块1下端安装管道夹,并将管道安装在管道夹内,当支吊架产生振动时,通过阻尼器3的作用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阻尼器3的一端与固定杆2球铰,另一端的连接杆4与连接筒502球铰,使得固定块1在360度任何方向上均可减缓因振动产生的晃动,有效保护支吊架。固定块1内设有升降装置,通过转动调节把手1028,可使得下固定102块进行上下移动,为安装后高度的调整提供便利。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支吊架,包括固定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呈方形,固定块(1)的四个侧面和顶端设有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与阻尼器(3)的一端球铰,所述阻尼器(3)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与固定座(5)球铰;所述固定块(1)的顶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支吊架,包括固定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呈方形,固定块(1)的四个侧面和顶端设有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与阻尼器(3)的一端球铰,所述阻尼器(3)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与固定座(5)球铰;所述固定块(1)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2)相对固定块(1)侧面向上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30-6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5)包括固定板(501)和连接筒(502),所述连接筒(502)垂直固定在固定板(501)的底端,所述连接筒(502)与连接杆(4)球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包括上固定块(101)和下固定块(102),所述下固定块(102)内部中空,内部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上端与上固定块(101)的底端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的底端与下固定块(102)的底部连接。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全斌赵军董传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栗驰联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