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073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包括两钢管桩、一内套管和一外套管;两所述钢管桩同轴设置且两所述钢管桩的相邻端分别通过结构胶与所述内套管的外壁和所述外套管的内壁粘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不需要在室内进行焊接接桩,解决狭小空间焊接接桩难度高质量难保证、套管与钢管桩有效传力面积小,接头抗侧向变形能力不足及施工环境差的问题。

Steel pipe pile conn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建(构)筑物周边环境变化、上部结构使用功能变更、既有建筑进行地下增层、勘察、设计、施工等各方面的原因,需要进行基础托换加固处理。在进行既有建筑基础托换加固施工中,可采用钢管桩进行基础托换加固。受施工空间和施工设备等因素影响,钢管桩单节压桩长度有限需要接桩,通常可以采用对焊、或者在钢管桩外侧焊接外套管等方式进行钢管桩接桩。利用钢管桩进行基础托换加固时,一般将钢管桩布置在墙边或者柱边。由于钢管桩靠近墙柱一侧的空间较小,采用焊接接桩的操作面受限,施工难度高,质量难保证。当采用套管焊接接桩时,仅在套管端部和钢管桩外侧进行焊接,套管和钢管桩之间通过焊缝传力,焊缝传力面积很小,容易出现应力集中,且焊接接头部位抗侧向变形能力不足。同时因室内空间相对封闭,进行焊接施工产生的大量烟尘无法消散,施工环境差,对工人健康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不需要在室内进行焊接接桩,解决狭小空间焊接接桩难度高质量难保证、套管与钢管桩有效传力面积小,接头抗侧向变形能力不足及施工环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包括两钢管桩、一内套管和一外套管;两所述钢管桩同轴设置且两所述钢管桩分别通过结构胶与所述内套管的外壁和所述外套管的内壁粘接固定。优选地,还包括一内衬板;所述外套管套设于所述内套管外,所述内衬板固定于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之间,且所述外套管、所述衬板和所述内套管配合形成两管桩槽,所述管桩槽内填充有所述结构胶,两所述钢管桩分别通过所述结构胶固定于两所述管桩槽内。优选地,所述外套管同轴套设于所述内套管外,所述内衬板呈环形且与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套管的轴向垂直地固定于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套管之间。优选地,所述内衬板焊接固定于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套管之间并位于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套管的中部。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两钢管桩通过内套管和外套管粘接固定,施工便捷且施工质量好,同时室内施工环境无污染,解决了狭小空间焊接接桩难度高、质量难保证的问题。粘接于钢管桩连接部内外两侧的内套管和外套管,增大了钢管桩的有效传力面积,有效提高了连接部的抗侧向变形能力。内衬板固定于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提高了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的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的第一施工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的第二施工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内套管、外套管和内衬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B-B截面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的施工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图1~图8,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功能、特点。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包括两钢管桩1、一内套管2和一外套管3;两钢管桩1同轴设置且两钢管桩1分别通过结构胶4与内套管2的外壁和外套管3的内壁粘接固定。两钢管桩1通过内套管2和外套管3粘接固定,施工便捷且施工质量好,同时室内施工环境无污染,解决了狭小空间焊接接桩难度高、质量难保证的问题,粘接于钢管桩1连接部内外两侧的内套管2和外套管3,增大了钢管桩1的有效传力面积,有效提高了连接部的抗侧向变形能力。本实施例中的钢管桩1、内套管2和外套管3的尺寸及结构胶4的厚度及涂抹面积可根据实际的上部结构、基础形式、结构胶4类型及受力情况综合确定。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其施工过程如下:请参阅图3,首先在内套管2外侧一半长度范围内均匀满涂结构胶4,再与钢管桩1内侧粘接。请参阅图4,然后在外套管3内侧对应的一半长度范围内均匀满涂结构胶4并与钢管桩1外侧粘接。内套管2和外套管3第一次粘接范围均为其总长度的一半,结构胶4根据要求涂抹密实。待结构胶4达到要求的固化时间后可以进行后续压桩施工,单节桩压桩就位后,在外套管3与内套管2之间的空隙内注入结构胶4,在结构胶4初凝前插入钢管桩1完成第二次粘接接桩,结构胶4的用量以插入钢管桩1后溢出为准,获得如图1所示的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外套管3、内套管2与钢管桩1的第一次粘接可以在工厂完成,也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第二次粘接在压完单节钢管桩1后进行,施工方便。请参阅图5~图7,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还包括一内衬板5;外套管3套设于内套管2外,内衬板5固定于内套管2和外套管3之间,且外套管3、衬板5和内套管2配合形成两管桩槽51,管桩槽51内填充有结构胶4,两钢管桩分别通过结构胶4固定于两管桩槽51内。本实施例中,外套管3同轴套设于内套管2外,内衬板5呈环形且与外套管3和内套管2的轴向垂直地焊接固定于外套管3和内套管2之间并位于外套管3和内套管2的中部。内衬板5固定于内套管2和外套管3之间,提高了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的结构稳定性。通过内套管2、外套管3和内衬板5的配合,使得本实施例的一种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相较于现有的焊接施工,具有施工便捷、施工质量好,两钢管桩1连接部抗侧向变形能力强及室内施工环境无污染的优点,解决了狭小空间焊接接桩难度高、质量难保证、传力接触面小和抗侧向变形能力不足的问题,改善了室内施工环境。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外套管3、内套管2和内衬板5的尺寸和结构胶4的用量需根据实际上部结构、基础形式、结构胶4、钢管桩1的类型及受力情况综合确定。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其施工过程如下:请参见图8,首先,在外套管3、内套管2和内衬板5组成的第一侧的管桩槽51中填入结构胶4;将钢管桩1插入该管桩槽51内进行粘接,制作完成单节桩。请参阅图6,待结构胶4达到设计要求的固化时间后可以进行后续压桩施工,压桩就位后,在另一侧管桩槽51内填入结构胶4,在结构胶4初凝前在该侧的管桩槽51中插入钢管桩1完成接桩施工,结构胶4的用量需满足设计要求。外套管3、内套管2和内衬板5的结构可先在工厂内制作完成,运至现场后使用,施工方便。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钢管桩、一内套管和一外套管;两所述钢管桩同轴设置且两所述钢管桩分别通过结构胶与所述内套管的外壁和所述外套管的内壁粘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钢管桩、一内套管和一外套管;两所述钢管桩同轴设置且两所述钢管桩分别通过结构胶与所述内套管的外壁和所述外套管的内壁粘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桩接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内衬板;所述外套管套设于所述内套管外,所述内衬板固定于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之间,且所述外套管、所述衬板和所述内套管配合形成两管桩槽,所述管桩槽内填充有所述结构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建华顾国荣李晓勇李明杨明义陆陈英王友权徐司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