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91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部件输送装置,包括:一传输组件,包括配置成允许部件在其中传输的传输轨道,所述传输轨道中设有对所述部件进行操作的操作位置;以及一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一驱动机构,配置成驱动位于所述操作位置的第一组部件在所述传输轨道中传输;和一第二驱动机构,配置成驱动位于所述操作位置的第二组部件在所述传输轨道中传输,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轮流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组部件以实现连续输送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部件输送装置
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部件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气缸执行输送壳体以将端子插入壳体的过程,从而组装成电连接器。该过程只能是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即执行每个过程期间,只能向一个壳体中插入配合部件。所以利用这种过程输送壳体以组装电连接器的速度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而且在该过程中对壳体的定位精度也不高,不能满足电连接器的品质要求,从而也影响了插针的生产率。对于一些简单的自动化过程,可以采用一个伺服模块输送壳体。但是这种方式也不能适用于输送多个壳体,而且也不能提高插针效率。因此,亟须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部件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部件输送装置,包括:一传输组件,包括配置成允许部件在其中传输的传输轨道,所述传输轨道中设有对所述部件进行操作的操作位置;以及一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一驱动机构,配置成驱动位于所述操作位置的第一组部件在所述传输轨道中传输;和一第二驱动机构,配置成驱动位于所述操作位置的第二组部件在所述传输轨道中传输,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轮流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组部件以实现连续输送部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传输轨道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操作位置包括供料位置,所述供料位置在所述入口和出口之间并更靠近所述入口;所述传输组件还包括第一保持件,所述第一保持件靠近所述供料位置设置在所述传输轨道上,并配置成将从所述入口进入所述传输轨道的部件保持在所述供料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传输组件还包括位于供料位置附近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配置成检测所述部件是否到达所述供料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操作位置还包括位于所述供料位置和所述出口之间的插针位置,所述部件在所述插针位置插入配合部件,所述传输组件还包括第二保持件,所述第二保持件靠近所述插针位置设置在所述传输轨道上,并配置成在将所述配合部件插入到所述部件中时保持所述部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第一电机;一第一驱动台,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台连接;以及一第一驱动件,包括:一第一滑动轨道,所述第一滑动轨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台上;一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通过螺杆在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下在所述第一滑动轨道上滑动;和一第一驱动指,所述第一驱动指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连并随所述第一滑块在第一滑动轨道上滑动,而且所述第一驱动指通过插入所述部件侧部而驱动所述部件在所述传输轨道中传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台设置在所述传输轨道的上部,所述第一驱动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连,并且所述第一驱动指的另一端倾斜地向下延伸到所述传输轨道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一第二电机;一第二驱动台,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台连接,以及一第二驱动件,包括:一第二滑动轨道,所述第二滑动轨道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台上;一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通过螺杆在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下在所述第二滑动轨道上滑动;和一第二驱动指,所述第二驱动指与所述第二滑块相连并随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二滑动轨道上滑动,而且所述第二驱动指通过插入所述部件侧部而驱动所述部件在所述传输轨道中传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台设置在所述传输轨道的下部,所述第二驱动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相连,并且所述第二驱动指的与所述第二驱动指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倾斜地向上延伸到所述传输轨道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传输组件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供料位置附近并配置成检测到达所述供料位置的所述第一驱动件或第二驱动件的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传输组件还包括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插针位置附近并配置成检测到达所述插针位置的所述第一驱动件或第二驱动件的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是伺服电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二电机是伺服电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传输组件包括传输台,所述传输轨道设置在所述传输台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传输台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传输轨道由所述上部和下部之间的凹槽形成。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所作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本技术将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输送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图1所示的部件输送装置;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的立体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配合部件的立体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以及图7为使用图1所示实施例的部件输送装置进行的部件输送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的总体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根据本技术的总体上的构思,提供一种部件输送装置,包括:一传输组件,包括配置成允许部件在其中传输的传输轨道,所述传输轨道中设有对所述部件进行操作的操作位置;以及一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一驱动机构,配置成驱动位于所述操作位置的第一组部件在所述传输轨道中传输;和一第二驱动机构,配置成驱动位于所述操作位置的第二组部件在所述传输轨道中传输,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轮流驱动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部件以实现连续输送部件。如图1-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部件输送装置100,包括基座30、支架40、传输组件10和驱动组件20。如图1所示,两个支架40设置在基座30上并配置成支撑传输组件10和驱动组件20。传输组件10包括配置成允许例如连接器组件的壳体之类的部件200在其中传输的传输轨道11,所述传输轨道中设有对部件进行操作的操作位置。驱动组件20包括:第一驱动机构21,配置成驱动位于操作位置的第一组部件200在传输轨道11中传输;和第二驱动机构22,配置成驱动位于操作位置的第二组部件200在传输轨道11中传输,其中,第一驱动机构21和第二驱动机构22轮流驱动第一组和第二组部件200以实现连续输送不同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部件输送装置,包括:/n一传输组件,包括配置成允许部件在其中传输的传输轨道,所述传输轨道中设有对所述部件进行操作的操作位置;以及/n一驱动组件,包括:/n一第一驱动机构,配置成驱动位于所述操作位置的第一组部件在所述传输轨道中传输;和/n一第二驱动机构,配置成驱动位于所述操作位置的第二组部件在所述传输轨道中传输,/n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轮流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组部件以实现连续输送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部件输送装置,包括:
一传输组件,包括配置成允许部件在其中传输的传输轨道,所述传输轨道中设有对所述部件进行操作的操作位置;以及
一驱动组件,包括:
一第一驱动机构,配置成驱动位于所述操作位置的第一组部件在所述传输轨道中传输;和
一第二驱动机构,配置成驱动位于所述操作位置的第二组部件在所述传输轨道中传输,
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轮流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组部件以实现连续输送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轨道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操作位置包括供料位置,所述供料位置在所述入口和出口之间并更靠近所述入口;
所述传输组件还包括第一保持件,所述第一保持件靠近所述供料位置设置在所述传输轨道上,并配置成将从所述入口进入所述传输轨道的部件保持在所述供料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组件还包括位于供料位置附近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配置成检测所述部件是否到达所述供料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位置还包括位于所述供料位置和所述出口之间的插针位置,所述部件在所述插针位置插入配合部件,
所述传输组件还包括第二保持件,所述第二保持件靠近所述插针位置设置在所述传输轨道上,并配置成在将所述配合部件插入到所述部件中时保持所述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一第一电机;
一第一驱动台,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台连接;以及
一第一驱动件,包括:
一第一滑动轨道,所述第一滑动轨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台上;
一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通过螺杆在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下在所述第一滑动轨道上滑动;和
一第一驱动指,所述第一驱动指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连并随所述第一滑块在第一滑动轨道上滑动,而且所述第一驱动指通过插入所述部件侧部而驱动所述部件在所述传输轨道中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部件输送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健胡绿海谢逢春邓颖聪刘云杨岸鲁异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泰连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