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659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07
本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率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包括承载底座、承载立柱、承载台、工作台、第一水平线轨、第二水平线轨、第三水平线轨、竖直线轨、工作机头及控制电路,底座上端面通过第一水平线轨与承载台相互滑动连接,承载台上端面通过第二水平线轨与工作台相互连接,承载立柱下端面通过第三水平线轨与承载底座后端面相互滑动连接,承载立柱前端面设至少一条竖直线轨,竖直线轨通过滑块与工作机头相互滑动连接,控制电路位于承载底座外表面。本新型结构布局合理,承载能力好,调节灵活,从而有效的满足一次夹装,实现对不同重量、不同结构及不同作业面工件进行加工作业的需要,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立式加工中心设备使用的灵活性和加工精度。

A kind of high efficiency CNC machine tool for line rail vertical machining ce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率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数控机床
本技术涉及立式加工中心用主轴箱结构,属机床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所使用的立式加工中心设备在运行时,往往仅具备工作台在水平方向上平移运动和机头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运行的能力,虽然一定程度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一方面导致当前的立式加工中心加工作业的灵活性受到较大影响,对工件的多个作业面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夹装才能完成加工,从而严重影响了加工作业的工作效率和精度,另一方面在加工作业过程中,当前立式加工中心往往为了提高加工作业调整灵活性,而造成立式加工中心的承载能力受到较大影响,从而造成当前的立式加工中心在采用线轨驱动时无法有效满足最自重较大工件加工作业的需要,也对当前的立式加工中心设备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立式加工中心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率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数控机床,该新型结构布局合理,承载能力好,调节灵活,从而有效的满足一次夹装,实现对不同重量、不同结构及不同作业面工件进行加工作业的需要,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立式加工中心设备使用的灵活性和加工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率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包括承载底座、承载立柱、承载台、工作台、第一水平线轨、第二水平线轨、第三水平线轨、竖直线轨、工作机头及控制电路,底座上端面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并通过第一水平线轨与承载台相互滑动连接,第一水平线轨轴线与承载底座上端面轴线平行分布,通过至少四个滑块与承载台下端面相互滑动连接,承载台上端面与承载底座上端面平行分布,并通过第二水平线轨与工作台相互连接,第二水平线轨轴线与承载底座上端面轴线间垂直分布并通过滑块与工作台下端面相互连接,工作台上端面与水平面平行分布,且承载台上端面与承载底座上端面间间距不大于500毫米,承载立柱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柱状结构,承载立柱下端面通过第三水平线轨与承载底座后端面相互滑动连接,且第三水平线轨轴线与承载底座上端面平行分布,并通过滑块与承载立柱相互滑动连接,承载立柱前端面设至少一条竖直线轨,竖直线轨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竖直线轨通过滑块与工作机头相互滑动连接,工作机头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工作机头位于承载底座正上方,且工作机头中点与承载底座中点分布在同一与水平面垂直的直线方向上,控制电路位于承载底座外表面,并分别与第一水平线轨、第二水平线轨、第三水平线轨、竖直线轨电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块上设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块上另设直线电动机,并通过直线电动机与第一水平线轨、第二水平线轨、第三水平线轨、竖直线轨侧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直线电动机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竖直线轨通过至少两个转台机构与承载立柱外表面相互连接,且所述转台机构与承载立柱同轴分布,并可环绕承载立柱轴线进行0°—180°范围内旋转,且转台机构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及可编程控制器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本新型结构布局合理,承载能力好,调节灵活,从而有效的满足一次夹装,实现对不同重量、不同结构及不同作业面工件进行加工作业的需要,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立式加工中心设备使用的灵活性和加工精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滑块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包括承载底座1、承载立柱2、承载台3、工作台4、第一水平线轨5、第二水平线轨6、第三水平线轨7、竖直线轨8、工作机头9及控制电路10,底座1上端面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并通过第一水平线轨5与承载台3相互滑动连接,第一水平线轨5轴线与承载底座1上端面轴线平行分布,通过至少四个滑块11与承载台3下端面相互滑动连接,承载台3上端面与承载底座1上端面平行分布,并通过第二水平线轨6与工作台4相互连接,第二水平线轨6轴线与承载底座1上端面轴线间垂直分布并通过滑块11与工作台4下端面相互连接,工作台4上端面与水平面平行分布,且承载台3上端面与承载底座1上端面间间距不大于500毫米,承载立柱2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柱状结构,承载立柱2下端面通过第三水平线轨7与承载底座1后端面相互滑动连接,且第三水平线轨7轴线与承载底座1上端面平行分布,并通过滑块11与承载立柱2相互滑动连接,承载立柱2前端面设至少一条竖直线轨8,竖直线轨8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竖直线轨8通过滑块11与工作机头9相互滑动连接,工作机头9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工作机头9位于承载底座1正上方,且工作机头9中点与承载底座1中点分布在同一与水平面垂直的直线方向上,控制电路10位于承载底座1外表面,并分别与第一水平线轨5、第二水平线轨6、第三水平线轨7、竖直线轨8电气连接。其中,所述的滑块11上设位移传感器12和压力传感器13,所述位移传感器12和压力传感器13均与控制电路10电气连接,同时所述的滑块11上另设直线电动机14,并通过直线电动机14与第一水平线轨5、第二水平线轨6、第三水平线轨7、竖直线轨8侧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直线电动机14与控制电路10电气连接。与此同时,所述的竖直线轨8通过至少两个转台机构15与承载立柱2外表面相互连接,且所述转台机构15与承载立柱2同轴分布,并可环绕承载立柱2轴线进行0°—180°范围内旋转,且转台机构15与控制电路10电气连接。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控制电路10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及可编程控制器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本新型在实际使用和运行中,首先通过第一水平线轨、第二水平线轨、第三水平线轨、竖直线轨对承载底座、承载立柱、承载台、工作台及工作机头间相互连接,然后将控制电路安装到承载底座上,并分别与第一水平线轨、第二水平线轨、第三水平线轨、竖直线轨及转台机构电气连接,从而完成本新型装配。本新型在进行加工作业时,首先通过承载底座、承载立柱、承载台、工作台、第一水平线轨、第二水平线轨、第三水平线轨、竖直线轨共同提高对的承载定位能力,满足对大自重类工件加工的需要,此外通过第一水平线轨、第二水平线轨有效实现了对承载底座、承载台、工作台之间的分体式设计,在有效对工件重力实现均匀分散,避免局部受力集中现象的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承载底座、承载台、工作台之间受力后弹性形变空间,有助于消除加工中心设备内部应力集中现象,提高设备整体承载能力。此外,在对加工作业面进行调整时,一方面通过第一水平线轨、第二水平线轨、第三水平线轨,同时实现对承载底座、承载立柱、承载台、工作台在水平方向上加工位置调整的灵活性和调整范围,另一方面在通过竖直线轨对工作机头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率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率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包括承载底座、承载立柱、承载台、工作台、第一水平线轨、第二水平线轨、第三水平线轨、竖直线轨、工作机头及控制电路,所述底座上端面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并通过第一水平线轨与承载台相互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水平线轨轴线与承载底座上端面轴线平行分布,通过至少四个滑块与承载台下端面相互滑动连接,所述承载台上端面与承载底座上端面平行分布,并通过第二水平线轨与工作台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水平线轨轴线与承载底座上端面轴线间垂直分布并通过滑块与工作台下端面相互连接,所述工作台上端面与水平面平行分布,且承载台上端面与承载底座上端面间间距不大于500毫米,所述承载立柱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柱状结构,所述承载立柱下端面通过第三水平线轨与承载底座后端面相互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三水平线轨轴线与承载底座上端面平行分布,并通过滑块与承载立柱相互滑动连接,所述承载立柱前端面设至少一条竖直线轨,所述的竖直线轨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所述竖直线轨通过滑块与工作机头相互滑动连接,所述工作机头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所述工作机头位于承载底座正上方,且工作机头中点与承载底座中点分布在同一与水平面垂直的直线方向上,所述控制电路位于承载底座外表面,并分别与第一水平线轨、第二水平线轨、第三水平线轨、竖直线轨电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率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包括承载底座、承载立柱、承载台、工作台、第一水平线轨、第二水平线轨、第三水平线轨、竖直线轨、工作机头及控制电路,所述底座上端面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并通过第一水平线轨与承载台相互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水平线轨轴线与承载底座上端面轴线平行分布,通过至少四个滑块与承载台下端面相互滑动连接,所述承载台上端面与承载底座上端面平行分布,并通过第二水平线轨与工作台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水平线轨轴线与承载底座上端面轴线间垂直分布并通过滑块与工作台下端面相互连接,所述工作台上端面与水平面平行分布,且承载台上端面与承载底座上端面间间距不大于500毫米,所述承载立柱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柱状结构,所述承载立柱下端面通过第三水平线轨与承载底座后端面相互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三水平线轨轴线与承载底座上端面平行分布,并通过滑块与承载立柱相互滑动连接,所述承载立柱前端面设至少一条竖直线轨,所述的竖直线轨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所述竖直线轨通过滑块与工作机头相互滑动连接,所述工作机头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所述工作机头位于承载底座正上方,且工作机头中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家豪陈永刚叶勇胡康
申请(专利权)人:颖德精密机械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