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式大米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53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雾式大米抛光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的进料口连通有进料漏斗,进料漏斗底部的出料口连通有与其转动相连的布料机构,布料机构外侧套设有与进料漏斗固定连接的雾化着水机构,雾化着水机构的排料口处连通有与其转动相连的抛光筒,布料机构和抛光筒均以驱动器为动力通过传动件驱动转动;所述抛光筒包括与雾化着水机构转动相连的筒体,筒体内通过沿其轴向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过滤网分隔形成多级抛光室,每个抛光室内均滚动设置有多个抛光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多个第一过滤网在筒体内形成多级抛光室,提高了大米的抛光效果,提高了大米的表面光洁度和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式大米抛光装置
本技术涉及大米抛光机
,具体涉及一种雾式大米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大米经过长时间的贮藏后,由于温度、水分等的影响,大米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会发生各种变化,使大米失去原有的色、香、味,营养成分和食用品质下降,甚至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大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在大米被出售之前需要进行抛光处理。现在的大米抛光机内一般采用抛光片来对大米进行抛光,其抛光效果差,降低了大米的表面光洁度和亮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式大米抛光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大米的抛光效果差,降低了大米的表面光洁度和亮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雾式大米抛光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的进料口连通有进料漏斗,进料漏斗底部的出料口连通有与其转动相连的布料机构,布料机构外侧套设有与进料漏斗固定连接的雾化着水机构,雾化着水机构的排料口处连通有与其转动相连的抛光筒,布料机构和抛光筒均以驱动器为动力通过传动件驱动转动;所述抛光筒包括与雾化着水机构转动相连的筒体,筒体内通过沿其轴向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过滤网分隔形成多级抛光室,每个抛光室内均滚动设置有多个抛光球。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将大米从壳体顶部的进料口加入到进料漏斗中通过布料机构将大米均匀的分布到雾化着水机构内对大米进行着水处理,使大米表面形成一层水膜,然后加入到抛光筒中,以驱动器为动力通过传动件驱动抛光筒转动,使每个抛光室内的抛光球进行翻滚,对进入抛光室内的大米进行摩擦抛光,通过多个第一过滤网在筒体内形成多级抛光室,提高了大米的抛光效果,提高了大米的表面光洁度和亮度;2、以驱动器为动力通过传动件同时驱动布料机构和抛光筒运动,节省了设备的成本,且为布料机构的均匀布料提供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进料漏斗2、筒体3、第一过滤网4、抛光球5、密封顶板6、布料槽7、流通孔8、布料孔9、第一外齿圈10、第二外齿圈11、第一传动齿轮12、第二传动齿轮13、传动轴14、储液箱15、雾化筒16、环形管17、雾化喷头18、加压泵19、导料板20、驱动器21。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2所示:一种雾式大米抛光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顶部的进料口连通有进料漏斗2,进料漏斗2底部的出料口连通有与其转动相连的布料机构,布料机构外侧套设有与进料漏斗2固定连接的雾化着水机构,雾化着水机构的排料口处连通有与其转动相连的抛光筒,布料机构和抛光筒均以驱动器21为动力通过传动件驱动转动;所述抛光筒包括与雾化着水机构转动相连的筒体3,筒体3内通过沿其轴向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过滤网4分隔形成多级抛光室,每个抛光室内均滚动设置有多个抛光球5;第一过滤网4用于分离大米和抛光球5。为了使进料漏斗2中排出的大米均匀的分布到雾化着水机构内进行着水工作,使大米的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从而提高大米在筒体3内的抛光效果;采用的布料机构包括与进料漏斗2固定相连的密封顶板6和与密封顶板6转动相连的布料槽7,密封顶板6上开有与进料漏斗2的出料口连通的流通孔8,布料槽7的底部均布有若干布料孔9;布料机构的结构简单、实用;采用的传动件包括固定套设在布料槽7外壁上的第一外齿圈10和固定套设在筒体3外壁上的第二外齿圈11,第一外齿圈10上啮合有第一传动齿轮12,第二外齿圈11啮合有第二传动齿轮13,第一传动齿轮12和第二传动齿轮13通过传动轴14同轴相连,且传动轴14与驱动器21的输出轴固定相连;驱动器21运行,通过传动轴14使第一传动齿轮12和第二传动齿轮13同时转动,从而使布料槽7和筒体3均发生转动,使布料槽7内的大米从布料孔9内甩出均匀的分布到雾化着水机构内,同时使筒体3转动,每个抛光室内的抛光球5均发生翻滚,对大米进行抛光工作。本方案中的雾化着水机构包括位于抛光筒一侧的储液箱15和套设在布料槽7外侧与密封顶板6固定相连的雾化筒16,雾化筒16的下侧筒壁内嵌设有环形管17,环形管17内侧连通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雾化喷头18,雾化喷头18的喷口端均从雾化筒16的筒壁内穿入到雾化筒16的内部,环形管17与储液箱15之间通过导液管连通,导液管上设置有加压泵19;通过加压泵19将储液箱15内的水抽入导液管后进入环形管17中从雾化喷头18中喷出,在雾化筒16内形成水雾,使从布料槽7中甩入雾化筒16内的大米表面均匀的粘附上水膜,进行着水工作,提高了大米的着水效果,有利于提高后续的抛光效果,将水进行雾化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导液管与储液箱15的相连处位于储液箱15的下侧,储液箱15的上侧连通有从壳体1穿出的补液管。采用的筒体3的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便于筒体3的进、出料,筒体3上端与雾化筒16下端的排料口转动相连,进料漏斗2的出料口处和雾化筒16的排料口处均设置有第二过滤网,筒体3下端的排料口下方倾斜设置有导料板20,导料板20上形成的导料通道与壳体1侧壁上的出料口连通;第二过滤网的设置便于控制进入布料槽7和筒体3内的进料速度,避免造成堵塞现象,且将布料槽7和筒体3采用转动的方式也能避免发生堵塞现象。使用的驱动器21可以为电机,在壳体1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驱动器21和加压泵19运行状态的开关,开关与驱动器21和加压泵19均采用电线的方式进行电连接;方便操作本抛光装置。使用时,将大米连续的加入到进料漏斗2内,启动驱动器21和加压泵19,布料槽7和筒体3均发生转动,雾化筒16内形成水雾,进料漏斗2内的大米进入布料槽7内后从布料孔9内甩入雾化筒16内进行着水工作,在大米的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后进入筒体3内,大米在筒体3内依次从上到下进入每个抛光室,在抛光室内的抛光球5的摩擦下进行抛光,抛光完成后的大米落到导料板20上滑落至壳体1的出料口排出进行收集。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式大米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的进料口连通有进料漏斗,进料漏斗底部的出料口连通有与其转动相连的布料机构,布料机构外侧套设有与进料漏斗固定连接的雾化着水机构,雾化着水机构的排料口处连通有与其转动相连的抛光筒,布料机构和抛光筒均以驱动器为动力通过传动件驱动转动;/n所述抛光筒包括与雾化着水机构转动相连的筒体,筒体内通过沿其轴向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过滤网分隔形成多级抛光室,每个抛光室内均滚动设置有多个抛光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式大米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的进料口连通有进料漏斗,进料漏斗底部的出料口连通有与其转动相连的布料机构,布料机构外侧套设有与进料漏斗固定连接的雾化着水机构,雾化着水机构的排料口处连通有与其转动相连的抛光筒,布料机构和抛光筒均以驱动器为动力通过传动件驱动转动;
所述抛光筒包括与雾化着水机构转动相连的筒体,筒体内通过沿其轴向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过滤网分隔形成多级抛光室,每个抛光室内均滚动设置有多个抛光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式大米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机构包括与进料漏斗固定相连的密封顶板和与密封顶板转动相连的布料槽,密封顶板上开有与进料漏斗的出料口连通的流通孔,布料槽的底部均布有若干布料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雾式大米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固定套设在布料槽外壁上的第一外齿圈和固定套设在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当阳市飞翔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