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组件及其训练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45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训练杆,其包括:多个杆体段,其横截面为十字型,杆体段上设有多个凹槽;以及连接部,其设置在杆体段的两端,连接部为U型插接结构。其中,连接部能够将多个杆体段首尾连接形成直杆,连接部能够与凹槽插接以使得两个杆体段垂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训练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训练杆由多个杆体段通过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而成,方便运输、携带和收纳,并且可以根据训练杆的长度需要选择杆体段的数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训练杆的杆体段上设有凹槽可以与连接部相配合将两个杆体段垂直连接,使训练杆的用途更加多样,还省去了额外的连接件。

Training components and training ro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训练组件及其训练杆
本技术涉及体育运动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训练组件及其训练杆。
技术介绍
在体育运动中,特别是足球训练时,标志桶和训练杆是常用的训练设备,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形成训练组件来使用。例如,这样的训练组件可以作为界限标志、绕行障碍物等。然而,现有的训练组件,特别是其中的训练杆,收纳所需空间非常大,并且训练杆的长度通常较长,在运输和携带时容易造成人员受伤。现有的训练杆是直杆,其用途单一,往往还需要额外的连接件才能实现其他功能。因此,亟需一种方便收纳、携带和运输的训练组件及其训练杆。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训练组件及其训练杆,从而改善现有技术中训练组件及其训练杆收纳、运输和携带等方面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训练组件及其训练杆,其功能更加多样,使用更加方便。为实现上述一个或多个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训练杆,其包括:多个杆体段,其横截面为十字型,杆体段上设有多个凹槽;以及连接部,其设置在杆体段的两端,连接部为U型插接结构。其中,连接部能够将多个杆体段首尾连接形成直杆,连接部能够与凹槽插接以使得两个杆体段垂直连接。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杆体段是由两个子杆体段可拆卸地连接而成的。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杆体段的两个子杆体段的长度相同。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子杆体段通过插接组件相连接,插接组件包括相互匹配的十字凸起和十字凹槽。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插接组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卡扣。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连接部插接后的横截面为十字型。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训练组件,其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中的训练杆;以及锥形桶,其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为十字型。其中,训练杆能够通过两个相对的第一通孔水平穿设在锥形桶中。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通孔分层排布在锥形桶的侧壁上,每一层的第一通孔均匀分布在锥形桶的侧壁上。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锥形桶的顶部设有卡槽,训练杆能够通过卡槽架设在锥形桶上。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锥形桶的顶部中心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为十字型,训练杆能够通过第二通孔竖直穿设在锥形桶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训练杆由多个杆体段通过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而成,方便运输、携带和收纳,并且可以根据训练杆的长度需要选择杆体段的数量。2.杆体段上设有凹槽可以与连接部相配合将两个杆体段垂直连接,使训练杆的用途更加多样,省去额外的连接件。3.每个杆体段由两个子杆体段可拆卸地连接而成,使得训练杆能够拆分为更短小的单元,进一步方便收纳、运输和携带。4.子杆体段的插接组件为十字型,一方面配合杆体段的横截面形状,另一方面能够使其连接更加牢固;插接组件的卡扣能够锁固子杆体段之间的连接,避免使用时触碰造成子杆体段分离。5.本技术的训练组件中训练杆与锥形桶的第一通孔为十字型配合,防止训练杆在第一通孔中转动,使得训练组件更加稳固。6.第一通孔分层排布,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训练杆的穿设高度,适用场合更加广泛。7.训练杆通过第二通孔竖直穿设在锥形桶,能够形成竖直方向的障碍或界限标志,还可以通过凹槽插接横向设置的训练杆达到更多的训练目的。上述说明仅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据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同时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技术特征以及优点更加易懂,以下列举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训练杆的杆体段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训练杆的杆体段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两个杆体段相连接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两个杆体段相连接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杆体段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图5中杆体段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训练组件的锥形桶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训练组件的锥形桶的俯视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训练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训练杆(仅示出了一个杆体段)水平穿设在锥形桶中。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训练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训练杆(仅示出了一个杆体段)架设在锥形桶顶部。图1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训练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训练杆(仅示出了一个杆体段)竖直穿设在锥形桶中。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1-杆体段,11A、11B-子杆体段,111-十字凸起,112-卡扣,12-连接部,13-凹槽,20-锥形桶,21-第一通孔,22-卡槽,23-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他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他元件或其他组成部分。在本文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诸如“下面”、“下方”、“下”、“上面”、“上方”、“上”等,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在附图中的关系。应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在图中所绘的方向之外物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在图中的物件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下”的元件将取向在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范性术语“下方”可以包含下方和上方两个方向。物件也可以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其他取向)且应对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术语作出相应的解释。在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以区别两个不同的元件或部位,并不是用以限定特定的位置或相对关系。换言之,在一些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也可以彼此互换。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训练杆由多个杆体段11插接而成。图3和图4以两个杆体段11为例,示出了杆体段11相互连接的不同形式,杆体段11可以首尾相接形成直杆(如图3所示),也可以相互垂直连接(如图4所示)。应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组成训练杆的杆体段11的数量和连接方式,当然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仅使用一个杆体段11,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杆体段11的横截面为十字型(如图2所示),杆体段11的两端设有连接部12,连接部12为U型插接结构,多个杆体段11能够通过连接部12首尾连接形成直杆。优选地,两个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训练杆,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杆体段,其横截面为十字型,所述杆体段上设有多个凹槽;以及/n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杆体段的两端,所述连接部为U型插接结构,/n其中,所述连接部能够将所述多个杆体段首尾连接形成直杆,所述连接部能够与所述凹槽插接以使得两个所述杆体段垂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训练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杆体段,其横截面为十字型,所述杆体段上设有多个凹槽;以及
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杆体段的两端,所述连接部为U型插接结构,
其中,所述连接部能够将所述多个杆体段首尾连接形成直杆,所述连接部能够与所述凹槽插接以使得两个所述杆体段垂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杆体段是由两个子杆体段可拆卸地连接而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训练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杆体段的所述两个子杆体段的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训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子杆体段通过插接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插接组件包括相互匹配的十字凸起和十字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训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组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卡扣。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双星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