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换向器的片圈进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06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向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换向器的片圈进圈设备。其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脱模框,脱模框的上方设有垫板,垫板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垫板孔,垫板上且位于垫板的四角处设有第一定位孔;垫板的上方设有中套板,中套板上均匀设有成型孔,中套板上设有第二定位孔;中套板相对的两侧设有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的限位板;中套板的上方处设有顶头盖板,顶头盖板的下板面上设有顶头安装板,顶头安装板的下板面上且位于四角处设有与第二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柱,顶头安装板的下板面上与成型孔相配合的顶头。通过顶头和中套板的设置,使得片圈进圈装置能够将片圈推入中套板的成型孔内。

Coil feed device for commut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换向器的片圈进圈装置
本技术涉及换向器生产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换向器的片圈进圈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动机在工业生产及家庭、公共场所等领域广泛应用,换向器作为电机里的一个与碳刷配合工作的零件,也是电动机的一个重要零件。目前,换向器生产加工方式主要分为插片型,卷板型(铜板型)与全塑型三种。三种加工方式各有各的优势与不足。插片型换向器的生产加工的工艺路线为铜材挤压、拉拔、冲换向片、振动清洗、(冲云母片)、排片、压制成型、固化、镗孔、回孔、车外圆镗内钩脚、铣下刻、铣钩脚、弯钩成型、抛光、检验。而压制成型主要分为进圈,产品压制成型,脱模三大步骤。在进圈的过程中,现有技术中常用工人手动操作。因此,存在着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人手动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换向器的片圈进圈装置。其能够实现将片圈顶入中套板的成型孔内,减少工人劳动强度以及提高工效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用于换向器的片圈进圈装置,其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脱模框,脱模框的上方设有垫板,垫板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垫板孔,垫板上且位于垫板的四角处设有第一定位孔;垫板的上方可前后滑动地设有中套板,中套板上均匀设有对应垫板孔的成型孔,中套板上设有对应第一定位孔的第二定位孔;中套板相对的两侧设有固定设置在底板上且用于对中套板进行限制的限位块;中套板的上方处可上下移动地设有顶头盖板,顶头盖板的下板面上设有顶头安装板,顶头安装板的下板面上且位于四角处设有与第二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柱,顶头安装板的下板面上与成型孔相配合的顶头。通过本技术的顶头安装板、顶头和中套板的设置,使得将除去塑料芯的片圈依次放入过渡板上并将过渡板安装在中套板上,使得顶头安装板带动顶头将过渡板上的片圈顶入中套板上的成型孔内,移开顶头将中套板取出进行下一工序;其中,顶头盖板的设置,使得顶头安装板得到安装固定;其中,底板、脱模框和限位块的设置,使得限位块对脱模框的两侧进行限制,使得中套板只能沿片圈进圈装置前后移动;其中,定位柱、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的设置,使得顶头在挤压片圈进入成型孔内时,定位柱和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相配合对过渡板和中套板进行定位,防止过渡板与中套板不对应导致片圈无法进入成型孔内;本技术通过以上的技术方案,使得片圈进圈装置能够自动将片圈推入中套板的成型孔内,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作为优选,脱模框的上侧面上设有固定槽,垫板设于固定槽内。本技术中,通过固定槽的设置,使得垫板能够安装在固定槽内,进而使得垫板得到限制,从而防止垫板的滑动。作为优选,限位块相对的侧面上且位于限位块的上端处均沿限位块的长度方向相对凸起形成限位部。本技术中,通过限位部的设置,使得过渡板与中套板相配合时对过渡板进行限制,从而防止过渡板在上下方向上脱离中套板,导致片圈无法压入中套板中。作为优选,中套板相对的两侧设有沿中套板滑动方向设置的滑槽,限位块上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轨。本技术中,通过滑槽和滑轨的设置,使得滑轨在滑槽内滑动对中套板进行限制,从而防止中套板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便于中套板伸出使得方便过渡板安装在中套板上。作为优选,底板上且位于底板的四角处设有底板定位孔;脱模框上设有与底板定位孔相配合的脱模框定位孔。本技术中,通过底板定位孔和脱模框定位孔的设置,使得在底板定位孔和脱模框定位孔之间设置定位柱使得脱模框能够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作为优选,顶头的下端面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中部设有与片圈相配合的锥头。本技术中,通过安装槽和锥头的设置,使得锥头在安装槽内得到安装的同时,锥头能够较佳地将片圈顶入成型孔内。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的用于换向器的片圈进圈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的脱模框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的垫板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的中套板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中的限位块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1中的顶头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1中的底板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11、底板;121、脱模框;131、垫板;141、中套板;151、限位块;161、顶头盖板;171、顶头安装板;181、顶头;191、定位柱;211、固定槽;221、脱模框定位孔;311、垫板孔;321、第一定位孔;411、成型孔;421、第二定位孔;431、滑槽;521、限位部;711、安装部;721、安装槽;722、锥头;811、凸起部;911、底板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实施例1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换向器的片圈进圈装置,其包括底板111,底板111上设有脱模框121,脱模框121的上方设有垫板131,垫板131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垫板孔311,垫板131上且位于垫板131的四角处设有第一定位孔321;垫板131的上方可前后滑动地设有中套板141,中套板141上均匀设有对应垫板孔311的成型孔411,中套板141上设有对应第一定位孔321的第二定位孔421;中套板141相对的两侧设有固定设置在底板111上且用于对中套板141进行限制的限位块151;中套板141的上方处可上下移动地设有顶头盖板161,顶头盖板161的下板面上设有顶头安装板171,顶头安装板171的下板面上且位于四角处设有与第二定位孔421相配合的定位柱191,顶头安装板171的下板面上与成型孔411相配合的顶头181。通过本实施例中的顶头安装板171、顶头181和中套板141的设置,使得将除去塑料芯的片圈依次放入过渡板上并将过渡板安装在中套板141上,使得顶头安装板171上下移动带动顶头181将过渡板上的片圈顶入中套板141上的成型孔411内,移开顶头181将中套板141取出进行下一工序;其中,顶头盖板161的设置,使得顶头安装板171得到安装固定;其中,底板111、脱模框121和限位块151的设置,使得限位块151对脱模框121的两侧进行限制,使得中套板141只能沿片圈进圈装置前后移动;其中,定位柱191、第一定位孔321、第二定位孔421的设置,使得顶头181在挤压片圈进入成型孔411内时,定位柱191和第一定位孔321和第二定位孔421相配合对过渡板和中套板141进行定位,防止过渡板与中套板141不对应导致片圈无法进入成型孔411内;本实施例通过以上的技术方案,使得片圈进圈装置能够自动将片圈推入中套板141的成型孔411内,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实施例中,脱模框121的上侧面上设有固定槽211,垫板131设于固定槽211内。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槽211的设置,使得垫板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换向器的片圈进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11),底板(111)上设有脱模框(121),脱模框(121)的上方设有垫板(131),垫板(131)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垫板孔(311),垫板(131)上且位于垫板(131)的四角处设有第一定位孔(321);垫板(131)的上方可前后滑动地设有中套板(141),中套板(141)上均匀设有对应垫板孔(311)的成型孔(411),中套板(141)上设有对应第一定位孔(321)的第二定位孔(421);中套板(141)相对的两侧设有固定设置在底板(111)上且用于对中套板(141)进行限制的限位块(151);中套板(141)的上方处可上下移动地设有顶头盖板(161),顶头盖板(161)的下板面上设有顶头安装板(171),顶头安装板(171)的下板面上且位于四角处设有与第二定位孔(421)相配合的定位柱(191),顶头安装板(171)的下板面上与成型孔(411)相配合的顶头(181)。/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换向器的片圈进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11),底板(111)上设有脱模框(121),脱模框(121)的上方设有垫板(131),垫板(131)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垫板孔(311),垫板(131)上且位于垫板(131)的四角处设有第一定位孔(321);垫板(131)的上方可前后滑动地设有中套板(141),中套板(141)上均匀设有对应垫板孔(311)的成型孔(411),中套板(141)上设有对应第一定位孔(321)的第二定位孔(421);中套板(141)相对的两侧设有固定设置在底板(111)上且用于对中套板(141)进行限制的限位块(151);中套板(141)的上方处可上下移动地设有顶头盖板(161),顶头盖板(161)的下板面上设有顶头安装板(171),顶头安装板(171)的下板面上且位于四角处设有与第二定位孔(421)相配合的定位柱(191),顶头安装板(171)的下板面上与成型孔(411)相配合的顶头(1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向器的片圈进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志辉范勇峰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汇丰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