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同轴转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062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其提供了一种射频同轴转接器,其包括连接件、第一界面主体、第二界面主体、中心针和保持机构。连接件具有第一内部空间,第一界面主体位于第一内部空间内并具有第一通道,第二界面主体的一端与第一界面主体连接并具有第二通道,第一界面主体与第二界面主体共同界定出位于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内部安装腔室,中心针通过固定在内部安装腔室内保持机构的固定。保持机构包括套设于中心针上的绝缘结构、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分别位于绝缘结构的两侧,且至少一个可拆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垫片对界面进行调整,以使其最终符合规定的界面标准,在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提升良品率及生产效率。

RF coaxial adap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射频同轴转接器
本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射频同轴转接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毫米波射频同轴转接器的标准界面的达标与否,直接影响其驻波(VSWR)性能的好坏,特别在一些测试测量设备,例如网络分析仪中,标准界面的达标与否甚至直接影响被检测设备测量结果的好坏。因此,目前对毫米波射频同轴转接器的标准界面的要求非常严格,在《IEEEStd287-2007》标准中明确定义了不同的毫米波射频同轴转接器的应用的频率和标准界面。但是,由于精密级的机加工设备加工一个零件时,最小都会产生±0.01mm的公差。而一个最简单的转接器基本结构,组装起来也至少需要3个零件(例如,主体、绝缘体以及中心针)才能完成装配,组装完成后的累计公差可能会超过期望的目标值(例如,0-0.013mm)。而毫米波射频同轴转接器的零件会更多,从而整体装配后累计公差也会更大,一旦加工得到的毫米波射频同轴转接器的标准界面不达标,会直接无法使用,只能重新加工,从而导致生产的良品率低下,极大的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局限,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射频同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同轴转接器包括:/n连接件,其适于与第一对象连接并且具有第一内部空间;/n第一界面主体,其位于所述第一内部空间内并且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界面主体具有延伸至第一端界面的第一通道;/n第二界面主体,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界面主体连接,另一端适于与第二对象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界面主体具有延伸至第二端界面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端界面与所述第一端界面面向相反的方向,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主体与第二界面主体共同界定出内部安装腔室,并且所述内部安装腔室位于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n中心针,其通过安装于所述内部安装腔室的保持机构固定,以沿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延伸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频同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同轴转接器包括:
连接件,其适于与第一对象连接并且具有第一内部空间;
第一界面主体,其位于所述第一内部空间内并且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界面主体具有延伸至第一端界面的第一通道;
第二界面主体,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界面主体连接,另一端适于与第二对象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界面主体具有延伸至第二端界面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端界面与所述第一端界面面向相反的方向,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主体与第二界面主体共同界定出内部安装腔室,并且所述内部安装腔室位于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
中心针,其通过安装于所述内部安装腔室的保持机构固定,以沿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延伸设置;
其中,所述保持机构包括:
绝缘结构,其套设于所述中心针上;
第一垫片,套设于所述中心针上,在所述内部安装腔室中,所述第一垫片夹在所述绝缘结构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界面主体之间;
第二垫片,套设于所述中心针上,在所述内部安装腔室中,所述第二垫片夹在所述绝缘结构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界面主体之间;
并且,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中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中心针可拆卸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同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结构包括:
第一绝缘体,其固定套设在所述中心针上;
第二绝缘体,其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中心针上;
套筒,其一端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体上,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艳军何小云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翼波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