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187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导光板的结构为:在导光板远离光源端靠近边缘的倒角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导光板边缘的倒角这一侧的侧壁上开设一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纵向贯穿所述导光板的两表面,所述第一缺口横向贯穿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与所述导光板的倒角的边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导光板通孔处设置缺口,解决了导光板通孔处易开裂的问题,且减少了通孔后侧暗区面积,提高光线处理效果及模组质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屏占比。

A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a gap at the through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背光模组
,尤其涉及一种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追求更高屏占比的显示效果一直是智能手机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大家对高屏占比、无边框的审美需求,提出了设通孔、刘海屏、美人尖、水滴型等异形结构的背光模组,来减少边框宽度,增大屏占比。如图1所示,通过在背光模组中设置通孔来容纳摄像头以提高屏占比的结构中,导光板a中的通孔b离导光板边缘存在一定距离,且这个距离要求尽量窄,以便于暗区c的处理。在导光板生产加工中,先加工具有通孔结构的导光板注塑模具,然后在注塑模具上注塑胶体成型为具有通孔结构的导光板,导光板通孔侧的胶体相汇处存在熔接线,生产及使用过程中易开裂,导光板的熔接线及开裂会在模组显示时产生很长的白色亮线,影响视觉效果;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在导光板远离光源端靠近边缘的倒角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导光板边缘的倒角这一侧的侧壁上开设一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纵向贯穿所述导光板的两表面,所述第一缺口横向贯穿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与所述导光板的倒角的边缘。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形通孔、或跑道形通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缺口处的弧长大于0,且小于所述第一通孔总弧长的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缺口的两端面均为弧面结构,所述弧面结构为凸形面。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导光板边缘的倒角的所述第一通孔设有所述第一缺口。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背板、反射膜、导光板及光学膜片组,所述导光板为如上所述的通孔处设有缺口的导光板,所述背板对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设有一第二通孔,所述反射膜对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设有一第三通孔,所述光学膜片组对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设有一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相应的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同心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的内径均相等,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靠近背光模组倒角这一侧的边缘均与背光模组倒角部分重叠。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对应所述第一缺口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处覆盖有遮光胶。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孔对应所述第一缺口设有第三缺口,所述第四通孔对应所述第一缺口设有第四缺口。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在导光板通孔处设置缺口,解决了导光板通孔处易开裂的问题,且减少了通孔后侧暗区面积,提高光线处理效果及模组质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屏占比。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背光模组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背光模组中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2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在导光板1远离光源端靠近边缘的倒角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2,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孔2靠近所述导光板1的边缘的倒角这一侧的侧壁上开设一第一缺口3,所述第一缺口3纵向贯穿所述导光板1的两表面,所述第一缺口3横向贯穿所述通孔2的内侧壁与所述导光板1的倒角的边缘。这种设置缺口的通孔结构能够减少导光板通孔处的开裂及暗区,提高光线处理效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屏占比。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2为圆形通孔、或跑道形通孔、或其他易于成型的通孔。所述第一通孔2在所述第一缺口3处的弧长大于0,且小于所述第一通孔2总弧长的1/2,在这个范围内的缺口,能够保证摄像头、喇叭等器件安装的稳定性,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所述导光板2的通孔处的开裂及暗区,提高光线处理效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屏占比。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缺口3与所述导光板1相连接的两侧壁(即所述第一缺口3的两端面)为弧面结构4,所述弧面结构4为凸面形,也就是所述第一通孔2两侧边缘与所述第一缺口3的连接为弧形连接,弧形连接便于连接处光线的处理,减弱连接处应力集中,不易碰撞开裂。请参阅图5,本技术提供一实施例为双孔导光板,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两个,并排设于所述导光板1远离光源端的边缘的倒角处,其中靠近所述导光板1的边缘的倒角的所述第一通孔2设有所述第一缺口3,另外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为完整的孔。两个孔可以安装不同的器件,满足产品的多功能化。请参阅图6至图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背板5、反射膜6,导光板及光学膜片组7。所述导光板1为如上所述的通孔处设有缺口的导光板,所述背板5对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2设有一第二通孔8,所述反射膜6对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2设有一第三通孔12,所述光学膜片组7对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2设有一第四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2与相应的所述第二通孔8、第三通孔12、第四通孔13同心设置,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8、第三通孔12、及第四通孔13靠近背光模组倒角9这一侧的边缘均与背光模组倒角9部分重叠,即一部分通孔结构14是在背光模组倒角9上的,这种设计使得通孔结构14更靠边,减少了非显示区面积,提高了屏占比,且减少了所述第二通孔8后侧暗区处理面积及难度。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8、第三通孔12、第四通孔13的内径均相等,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孔2的内径,使所述反射膜6可以完整遮挡所述第一通孔2的边缘,利于光线处理,而且在安装器件时不会碰坏所述导光板1。所述第二通孔8可以设置缺口,也可以不设置缺口,但是需要保证所述背板5的倒角位置对应所述第一缺口3处有铁框或遮光胶遮挡固定,保证不产生漏光问题。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8不设置缺口,如图7所示,如果不在所述背板5对应所述第二通孔8处设置缺口,那么所述背板5自身对所述第一缺口3就起到了遮挡固定作用,此时可以加遮光胶也可以不用加遮光胶。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第二通孔8对应所述第一缺口3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处覆盖有遮光胶,所述遮光胶能够对所述第一缺口3起到遮挡固定的作用,保证不产生漏光问题。所述第三通孔12及第四通孔13处均可以设置缺口,也可以不设置缺口,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导光板远离光源端靠近边缘的倒角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导光板边缘的倒角这一侧的侧壁上开设一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纵向贯穿所述导光板的两表面,所述第一缺口横向贯穿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与所述导光板的倒角的边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导光板远离光源端靠近边缘的倒角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导光板边缘的倒角这一侧的侧壁上开设一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纵向贯穿所述导光板的两表面,所述第一缺口横向贯穿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与所述导光板的倒角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形通孔、或跑道形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缺口处的弧长大于0,且小于所述第一通孔总弧长的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的两端面均为弧面结构,所述弧面结构为凸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处设有缺口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导光板边缘的倒角的所述第一通孔设有所述第一缺口。


6.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背板、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齐乐明春蔡锋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