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准直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990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准直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侧面的光源、设置在导光板上方的光学膜片、设置在导光板侧面且与光源相对的镜面反射片以及设置在光学膜片上方的逆棱镜;导光板的底面上开设有网点结构,网点结构中的网点密度由导光板中间分别向光源与镜面反射片的方向逐渐减小,逆棱镜的棱镜角度与导光板的网点角度对应设置以提高显示亮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镜面反射片与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两相对侧,结合导光板上的网点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准直背光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背光模组
,尤其涉及一种准直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背光模组作为显示设备的重要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显示设备的品质,特别是应用在车载显示设备上的背光模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震动,这些震动通过物理方式传递至背光模组,若背光模组结构不可靠,则对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造成背光模组损坏无法工作。因此,客户对车载显示设备的背光模组会进行震动可靠性试验,确保背光模组结构可靠。同时,为了满足车载显示设备户外使用条件,对显示设备的亮度、出光角度、均匀性均具有高要求。故,现有车载显示设备的背光模组中导光板的厚度会比较厚,其灯前和尾部的导光效果均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准直背光模组。
[0004]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准直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侧面的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方的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侧面且与所述光源相对的镜面反射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上方的逆棱镜,其中,
[0006]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上开设有网点结构,所述网点结构中的网点密度由所述导光板中间分别向所述光源与所述镜面反射片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逆棱镜的棱镜角度与所述导光板的网点角度对应设置以提高显示亮度。
[0007]本技术所提供的准直背光模组,通过镜面反射片与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两相对侧,结合导光板上的网点疏



疏设置,可以调整亮度的均匀性,增加光的利用率,解决灯眼与尾部亮带问题;逆棱镜的棱镜角度与导光板的网点角度的对应设置,能够对入射的光线形成有效的准直聚光,以实现收窄视角提高亮度的效果。
[0008]进一步地,所述网点为凸起的四面结构体,其中,两面为与所述导光板成锐角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斜面,另两面为与两所述第一斜面连接且相对设置的平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网点为凸起的五面结构体,其中,两面为与所述导光板成锐角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斜面,一面为与所述导光板平行的平面,另两面为与两所述第一斜面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二斜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导光板的夹角大小为0.8~3
°

[0011]进一步地,所述逆棱镜的棱镜顶角大小为65~75
°

[0012]进一步地,两所述第一斜面对称设置,所述逆棱镜的棱镜顶角两棱边对称设置。
[0013]进一步地,两所述第一斜面分别与所述导光板构成第一锐角与第二锐角,所述逆棱镜的两底角分别为第一底角与第二底角,所述第一锐角与所述第二底角的位置相对,所
述第二锐角与所述第一底角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一锐角大于所述第二锐角,所述第一底角小于所述第二底角。
[0014]这样,第一斜面与棱镜的对应设置,消除尾部亮带,更利于光的角度控制和一致性,获得相应的光型。
[0015]进一步地,所述逆棱镜的下方设置有PET膜片。
[0016]进一步地,所述PET膜片采用透明材质制得。
[0017]进一步地,所述PET膜片为具有棱镜结构的膜片。
[0018]这样,在逆棱镜和导光板间增设PET膜,可以保护棱镜以及进一步调整光型实现准直控光。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准直背光模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0](一)通过镜面反射片与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两相对侧,结合导光板上的网点疏



疏设置,可以调整亮度的均匀性,增加光的利用率,解决灯眼与尾部亮带问题;逆棱镜的棱镜角度与导光板的网点角度的对应设置,能够对入射的光线形成有效的准直聚光,以实现收窄视角提高亮度的效果;
[0021](二)第一斜面与棱镜的对应设置,消除尾部亮带,更利于光的角度控制和一致性,获得相应的光型;
[0022](三)在逆棱镜和导光板间增设PET膜片,可以保护棱镜以及进一步调整光型实现准直控光。
[0023]本技术其他的技术效果在说明书中结合具体结构指出。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准直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具有四面结构体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导光板的网点斜面角度与逆棱镜的棱镜底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的具有五面结构体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附图标记含义说明:
[0029]1、导光板;11、第一斜面;12、第二斜面;13、平面;14、第一锐角;15、第二锐角;2、光源;3、光学膜片;31、扩散片;32、量子膜;33、下增光膜;34、上增光膜;4、镜面反射片;5、逆棱镜;51、棱镜顶角;52、第一底角;53、第二底角;6、PET膜片;7、底反射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0033]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准直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设置在导光板1侧面的光源2、设置在导光板1上方的光学膜片3、设置在导光板1侧面且与光源2相对的镜面反射片4以及设置在光学膜片3上方的逆棱镜5;导光板1的底面上开设有网点结构,网点结构中的网点密度由导光板1中间分别向光源2与镜面反射片4的方向逐渐减小,逆棱镜5的棱镜角度与导光板1的网点角度对应设置以提高显示亮度,通过镜面反射片4与光源2设置在导光板1的两相对侧,结合导光板1上的网点疏



疏设置,可以调整亮度的均匀性,增加光的利用率,解决灯眼与尾部亮带问题;逆棱镜5的棱镜角度与导光板1的网点角度的对应设置,能够对入射的光线形成有效的准直聚光,以实现收窄视角提高亮度的效果。
[0034]另外,导光板1的顶面设置有v

cut结构。
[003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阅图2,网点为凸起的四面结构体,其中,两面为与导光板1成锐角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斜面11,另两面为与两第一斜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准直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1)、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侧面的光源(2)、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上方的光学膜片(3)、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侧面且与所述光源(2)相对的镜面反射片(4)以及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3)上方的逆棱镜(5),其中,所述导光板(1)的底面上开设有网点结构,所述网点结构中的网点密度由所述导光板(1)中间分别向所述光源(2)与所述镜面反射片(4)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逆棱镜(5)的棱镜角度与所述导光板(1)的网点角度对应设置以提高显示亮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直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为凸起的四面结构体,其中,两面为与所述导光板(1)成锐角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斜面(11),另两面为与两所述第一斜面(11)均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二斜面(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直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为凸起的五面结构体,其中,两面为与所述导光板(1)成锐角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斜面(11),一面为与所述导光板(1)平行的平面(13),另两面为与两所述第一斜面(11)均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二斜面(12)。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准直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11)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齐吴新理李燕刘俊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