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感染科病房的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1700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感染科病房的通风装置,包括门道通风装置、窗户通风装置和换气装置,门道通风装置包括开门传感器、功率调节器一、负压泵一和抽气头一,窗户通风装置包括开窗传感器、功率调节器二、负压泵二和抽气头二,换气装置安装在病房的天花板内部中心位置,换气装置包括进气口、出气口、等离子静电处理室、活性炭盒和风机,等离子静电处理器包括圆筒式电离器、电晕极和集尘板,圆筒式电离器设置在等离子静电处理器的下半部,电晕极设置在圆筒式电离器的内壁上,集尘板设置在圆筒式电离器的上方。总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安全节能、净化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感染科病房的通风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用电器
,具体是涉及一种改善感染科病房的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空气是传染疾病最直接的传染媒介之一,当前世界上总共有41种传染性疾病,其中已经有14种被确定为能够借助空气传播,同时传播的速度以及广度也非常明显。在医院治疗过程中,尤其是传染病的治疗过程中,因为病区环境的局限性,传染病房的空气消毒处理措施往往存在相应的缺陷,例如飞沫空气传播病菌,从而引发医院感染。目前我国医院病房的通风系统主要采用混合通风方式,但是这种通风方式存在很多弊端。新风与室内的污浊空气混合,污染物充斥整个房间,虽然浓度得到稀释,但是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针对感染科病房的通风需要做到将外界进入病房的空气进行净化,也要对病房内逸散的空气进行消毒净化后再排出,所以,设计一种改善感染科病房的通风装置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善感染科病房的通风装置。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善感染科病房的通风装置,包括门道通风装置、窗户通风装置和换气装置,所述门道通风装置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感染科病房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门道通风装置(1)、窗户通风装置(2)和换气装置(3),所述门道通风装置(1)包括开门传感器(11)、功率调节器一(12)、负压泵一(13)和抽气头一(14),所述开门传感器(11)安装在病房门框上方内侧,所述功率调节器一(12)、负压泵一(13)分别设置在病房门框内部上方的墙壁内,功率调节器一(12)分别与开门传感器(11)、负压泵一(13)电性连接,所述抽气头一(14)等距安装在病房的门框内侧的左右两侧,所述抽气头一(14)分别通过内部管道与负压泵一(1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窗户通风装置(2)包括开窗传感器(21)、功率调节器二(22)、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感染科病房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门道通风装置(1)、窗户通风装置(2)和换气装置(3),所述门道通风装置(1)包括开门传感器(11)、功率调节器一(12)、负压泵一(13)和抽气头一(14),所述开门传感器(11)安装在病房门框上方内侧,所述功率调节器一(12)、负压泵一(13)分别设置在病房门框内部上方的墙壁内,功率调节器一(12)分别与开门传感器(11)、负压泵一(13)电性连接,所述抽气头一(14)等距安装在病房的门框内侧的左右两侧,所述抽气头一(14)分别通过内部管道与负压泵一(1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窗户通风装置(2)包括开窗传感器(21)、功率调节器二(22)、负压泵二(23)和抽气头二(24),所述开窗传感器(21)共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病房窗框内侧壁左右两侧,所述功率调节器二(22)、负压泵二(23)分别安装在病房窗户上方内侧的墙壁内,功率调节器二(22)分别与开窗传感器(21)、负压泵二(23)电性连接,所述抽气头二(24)等距安装在病房的窗框内侧的左右两侧,抽气头二(24)分别通过内部管道与负压泵二(2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换气装置(3)安装在病房的天花板内部中心位置,换气装置(3)包括进气口(31)、出气口(32)、等离子静电处理室(33)、活性炭盒(34)和风机(35),所述进气口(31)设置在换气装置(3)的底面,所述出气口(32)环绕设置在进气口(31)的四周,所述等离子静电处理室(33)连接在出气口(32)的上方,等离子静电处理室(33)还分别与负压泵一(13)、负压泵二(23)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社红任小君赵明霞
申请(专利权)人: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