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万旺专利>正文

高速循环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1661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循环燃烧系统,其包括供料侧、燃烧侧及料柱侧,供料侧包括燃料提供单元及氧气提供单元,燃料提供单元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管,氧气提供单元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匹配设置,第一连接管分别设置在燃烧侧的不同高度,燃烧侧上端部与料柱侧上端部通过第四连接管连通,料柱侧底端部连接有导料管,导料管一端与燃烧侧下端部连通,导料管斜向下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四连接管连接在燃烧侧与料柱侧的上端部,配合在料柱侧的下端部设置导料管,实现对固定粉料的循环;同时,在燃烧侧的不同高度分别设置多个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实现煤粉与氧气的交叉布置,使到达燃烧侧顶部的烟气中含氮化物的含量。

High speed circulating combus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循环燃烧系统
本技术涉及锅炉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循环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日益增长,各行业用电量逐年增大,各电力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近年来,火电燃煤机组持续占据领导地位,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这些火电机组带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电能的同时,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与天然气等其它洁净燃烧相比,煤炭的燃烧过程工艺复杂,而且由于煤炭本身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杂质,在燃烧过程中和燃烧后容易产生多种气体、液体和固体污染物。煤炭储量大、充足供应、比热量价格低是煤炭的优势,通过洁净的燃烧过程或燃烧后处理,使得煤炭的利用过程所引起的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速循环燃烧系统,采用高速循环流化床燃烧器使粉煤得到有效燃烧,通过对燃烧过程的控制及燃烧后烟气的处理,使得烟气中氮化物、硫化物和粉尘等的排放降低,减少烟气热损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循环燃烧系统,其包括供料侧、燃烧侧及料柱侧,所述供料侧包括燃料提供单元及氧气提供单元,所述燃料提供单元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管,所述氧气提供单元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匹配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分别设置在燃烧侧的不同高度,所述燃烧侧上端部与料柱侧上端部通过第四连接管连通,所述料柱侧底端部连接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一端与燃烧侧下端部连通,所述导料管斜向下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料侧还设置有石灰石提供单元,所述石灰石提供单元用于提供石灰石粉末,所述石灰石提供单元设置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管连通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接管一端与燃烧侧上端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另一端延伸至料柱侧内一段距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有一第二连接管设置在燃烧侧的最底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料柱侧设置有料柱主体,所述料柱主体内布置有传热功能组,所述传热功能组由可拆卸式传热基本单元组成,所述传热功能组包括水蒸汽发生器及水蒸汽过热器,所述传热功能组用于将料柱主体内的热量进行传导。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热基本单元包括内管和外管两个部分,所述内管置于外管内,所述内管设置有流体入口,所述外管设置有流体出口,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流体通道,由内管引入的流体在流体通道内转向后经由外管从流体出口流出,所述内管用于将流体延伸引入到外管内侧底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蒸汽发生器及水蒸汽过热器均由传热基本单元组成,所述料柱侧还设置有蒸汽汽包,所述蒸汽汽包的第一出口通过管道与水蒸汽发生器的流体入口连接,所述蒸汽汽包的第一进口通过管道与水蒸汽发生器的汽水两相流体出口相连,所述水蒸汽过热器的流体入口与蒸汽汽包顶部的第二进口相连,所述水蒸汽过热器的流体出口将过热水蒸汽送出以提供给外部装置利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烟烟气冷却器、中温干式除尘器、烟气冷凝冷却器以及气液分离器,所述料柱主体上端部设置有气体出口,所述烟气冷却器通过第五连接管与料柱主体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中温干式除尘器通过第六连接管与烟气冷却器连通,所述中温干式除尘器内含有多组多孔过滤元件;所述中温干式除尘器通过管道与烟气冷凝冷却器相连接,所述烟气冷凝冷却器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器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接管为弧形构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水蒸汽过热器的下方还可设置水蒸汽再热器。综上所述,本技术高速循环燃烧系统通过第四连接管连接在燃烧侧与料柱侧的上端部,配合在料柱侧的下端部设置导料管,实现对固定粉料的循环;同时,在燃烧侧的不同高度分别设置多个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实现煤粉与氧气的交叉布置,使燃烧侧的燃烧过程的氧化性气氛或还原性气氛交错进行,到达燃烧侧顶部的烟气中含氮化物的含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速循环燃烧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料柱侧的结构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传热基本单元的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高速循环燃烧系统包括供料侧100、燃烧侧200及料柱侧300,所述供料侧100与燃烧侧200连通设置,所述供料侧100包括燃料提供单元110及氧气提供单元120,所述燃料提供单元110用于提供煤粉,所述氧气提供单元120用于提供氧气,所述燃料提供单元110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管111,所述氧气提供单元120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管112,所述第一连接管111与第二连接管112匹配设置,以保证燃烧侧200能对煤粉进行充分燃烧;所述第一连接管111及第二连接管112分别设置在燃烧侧200的不同高度,所述供料侧100的煤粉通过不同高度的第一连接管111进入到燃烧侧200内部进行燃烧,使燃烧侧200的燃烧过程的化学气氛(氧化性气氛或还原性气氛)交错进行,在氧化性气氛中煤粉燃烧时产生的氮化物,在随后的还原性气氛中氮化物被还原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有一第二连接管112设置在燃烧侧200的最底部,以提供煤粉向上流动之动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料侧100还设置有石灰石提供单元130,所述石灰石提供单元130用于提供石灰石粉末,所述石灰石提供单元130设置有第三连接管131,所述第三连接管131与第一连接管111连通设置,煤炭中的硫组份从固体物质中析出后与石灰石和石灰石分解出的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而将硫固化下来,由于大量的含钙质的固体循环而使脱硫效率远远高于煤炭在普通的流化床燃烧中的脱硫效果。所述燃烧侧200上端部与料柱侧300上端部通过第四连接管210连通,所述第四连接管210为弧形构造,所述第四连接管210一端与燃烧侧200上端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210另一端延伸至料柱侧300内一段距离,以引导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循环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料侧、燃烧侧及料柱侧,所述供料侧包括燃料提供单元及氧气提供单元,所述燃料提供单元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管,所述氧气提供单元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匹配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分别设置在燃烧侧的不同高度,所述燃烧侧上端部与料柱侧上端部通过第四连接管连通,所述料柱侧底端部连接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一端与燃烧侧下端部连通,所述导料管斜向下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循环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料侧、燃烧侧及料柱侧,所述供料侧包括燃料提供单元及氧气提供单元,所述燃料提供单元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管,所述氧气提供单元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匹配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分别设置在燃烧侧的不同高度,所述燃烧侧上端部与料柱侧上端部通过第四连接管连通,所述料柱侧底端部连接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一端与燃烧侧下端部连通,所述导料管斜向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循环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侧还设置有石灰石提供单元,所述石灰石提供单元用于提供石灰石粉末,所述石灰石提供单元设置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管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循环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管一端与燃烧侧上端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另一端延伸至料柱侧内一段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循环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第二连接管设置在燃烧侧的最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循环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柱侧设置有料柱主体,所述料柱主体内布置有传热功能组,所述传热功能组由可拆卸式传热基本单元组成,所述传热功能组包括水蒸汽发生器及水蒸汽过热器,所述传热功能组用于将料柱主体内的热量进行传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循环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基本单元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万旺
申请(专利权)人:彭万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