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潜孔锤实现反循环钻进的阻风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506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潜孔锤实现反循环钻进的阻风环,包括阻隔内管(1),阻隔内管(1)外套设有阻隔外管(2),阻隔外管(2)与阻隔内管(1)之间设有环空(20);阻隔外管(2)表面套设有阻风盘,阻风盘与法兰盘相连,法兰盘与阻隔垫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阻挡高压介质和钻渣岩屑沿潜孔锤和钻孔的环隙上返,保持高压介质压力,使高压介质和钻渣岩屑由正反接头(21)的导流孔(214)从中心通道上返,从而实现潜孔锤的反循环钻进。

A wind stopping ring for reverse circulation drilling with DTH ham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潜孔锤实现反循环钻进的阻风环
本技术涉及一种阻风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潜孔锤实现反循环钻进的阻风环。
技术介绍
空气潜孔锤钻进是利用高压空气驱动潜孔锤破碎岩石,按照冲洗介质的循环方式可以分为正循环钻进和反循环钻进。正循环钻进是高压空气经由钻柱内孔输入井底,携带岩屑经由钻柱和钻孔壁之间的环空上返;反循环钻进是高压空气从双臂钻杆的环空通道输入井底,携带岩屑钻渣后,冲洗介质从双臂钻杆的中心通道上返。空气潜孔锤反循环钻进因具有较强的携屑能力、上返冲洗液不冲刷孔壁、钻进速度快等优势,是施工大口径钻孔和抢险救援孔的首选方案,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延长潜孔锤的使用寿命。因此,开始了正循环潜孔锤实现反循环钻进的研究。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并不存在阻风环能够实现正循环潜孔锤的反循环钻进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用于潜孔锤实现反循环钻进的阻风环,以解决潜孔锤不能实施反循环钻进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潜孔锤实现反循环钻进的阻风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潜孔锤实现反循环钻进的阻风环,包括阻隔内管,阻隔内管外套设有阻隔外管,阻隔外管与阻隔内管之间设有环空;阻隔外管表面套设有阻风盘,阻风盘与法兰盘相连,法兰盘与阻隔垫相连。较佳的,阻风盘包括第一阻风盘、第二阻风盘;法兰盘包括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阻隔垫包括第一阻隔垫、第二阻隔垫、第三阻隔垫、第四阻隔垫;间隔垫包括第一间隔垫、第二间隔垫、第三间隔垫、第四间隔垫。较佳的,第一阻风盘与第一法兰盘相连,第一法兰盘与第一阻隔垫相连,第一阻隔垫与第二阻隔垫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垫,第二阻隔垫与第三阻隔垫之间设置有有第二间隔垫,第三阻隔垫与第四阻隔垫之间设置有第三间隔垫,第四阻隔垫与第二法兰盘之间设置有第四间隔垫,第二法兰盘与第二阻风盘相连。较佳的,第一阻风盘与第二阻风盘的直径相等;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直径相等;第一阻隔垫、第二阻隔垫、第三阻隔垫、第四阻隔垫直径相等;第一间隔垫、第二间隔垫、第三间隔垫、第四间隔垫直径相等。较佳的,法兰盘的直径大于阻风盘的直径;间隔垫的直径大于法兰盘的直径;阻隔垫的直径大于间隔垫的直径。较佳的,第二阻风盘上垂直设置有第一阻风件;第二法兰盘上垂直设置有第二阻风件;第四阻隔垫上垂直设置有第三阻风件;第三阻风件比第二阻风件长,第二阻风件比第一阻风件长。较佳的,阻风环包括第一阻风部、第二阻风部,第一阻风部与钻杆相连,钻杆包括内管,内管外套设有外管,外管通过定位装置与内管装配为一支完整的钻杆;第二阻风部与正反接头相连,正反接头设置有内接口,内接口外设置有外接口,外接口与介质输送孔相连,介质输送孔与潜孔锤连接口相连;内接口与导流孔相连。较佳的,导流孔设置在正反接头的侧面。较佳的,外管由第一管体和焊接在第一管体两端的内外螺纹接头组成。较佳的,内管由第二管体和焊接在第二管体两端的密封接头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所涉的用于潜孔锤实现反循环钻进的阻风环,采用阻隔外管与阻隔内管之间设有环空;阻隔外管表面套设有阻风盘,阻风盘与法兰盘相连,法兰盘与阻隔垫相连的设计,可以用于阻挡高压介质和钻渣岩屑沿潜孔锤和钻孔的环隙上返,保持高压介质压力,使高压介质和钻渣岩屑由正反接头的导流孔从中心通道上返,从而实现潜孔锤的反循环钻进。2)本技术所涉的用于潜孔锤实现反循环钻进的阻风环,采用第二阻风盘上设置有第一阻风件;第二法兰盘上设置有第二阻风件;第四阻隔垫上设置有第三阻风件;第三阻风件比第二阻风件长,第二阻风件比第一阻风件长的设计,可以进一步的阻挡高压介质和钻渣岩屑沿潜孔锤和钻孔的环隙上返,从而更好的实现潜孔锤的反循环钻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阻隔内管;2为阻隔外管;3为第一阻风盘;4第二阻风盘;5为第一法兰盘;6为第二法兰盘;7为第一阻隔垫;8为第二阻隔垫;9为第三阻隔垫;10为第四阻隔垫;11为第一间隔垫;12为第二间隔垫;13为第三间隔垫;14为第四间隔垫;15为第一阻风件;16为第二阻风件;17为第三阻风件;18为第一阻风部;19为第二阻风部;20为环空;21为正反接头;211为外接口;212为内接口;213为介质输送孔;214导流孔;215为潜孔锤连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所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潜孔锤实现反循环钻进的阻风环,包括阻隔内管1,阻隔内管1外套设有阻隔外管2,阻隔外管2与阻隔内管1之间设有环空20;阻隔外管2表面套设有阻风盘,阻风盘与法兰盘相连,法兰盘与阻隔垫相连。法兰盘、阻隔垫、间隔垫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并将阻隔垫和间隔垫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并将阻隔垫和间隔垫固定在阻隔外管2外部。阻隔垫具有耐磨性和柔韧性,它的直径比钻孔直径大,用于阻挡高压介质和钻渣岩屑沿着环隙上返,从而保持高压介质压力。正反接头21在潜孔锤钻进装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承上启下,还是正反循环转换的关键部件。正反接头21将高压空气通过介质输送孔213向下输送至潜孔锤。此外,正反接头21的外接口211和内接口212分别与阻风环的阻隔外管2和阻隔内管1配合使用,将携带岩屑钻渣的高压介质向上通过导流孔214导入中心通道(阻隔内管1),介质输送孔213和导流孔214是相互独立、互不连通的。介质输送孔213的大小与数量与输入高压空气气量相匹配。导流孔214的大小与上返岩屑钻渣的多上相匹配。钻杆进行钻进工作时,外管的内外螺纹互相配合旋紧,内管的密封接头插接,内外管的环空用来向孔底输送高压空气,内管内孔向地表上返携带岩屑钻渣,从而实现反循环钻进。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潜孔锤实现反循环钻进的阻风环,包括阻隔内管(1),其特征是:所述阻隔内管(1)外套设有阻隔外管(2),所述阻隔外管(2)与所述阻隔内管(1)之间设有环空(20);所述阻隔外管(2)表面套设有阻风盘,所述阻风盘与法兰盘相连,所述法兰盘与阻隔垫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潜孔锤实现反循环钻进的阻风环,包括阻隔内管(1),其特征是:所述阻隔内管(1)外套设有阻隔外管(2),所述阻隔外管(2)与所述阻隔内管(1)之间设有环空(20);所述阻隔外管(2)表面套设有阻风盘,所述阻风盘与法兰盘相连,所述法兰盘与阻隔垫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潜孔锤实现反循环钻进的阻风环,其特征是:所述阻风盘包括第一阻风盘(3)、第二阻风盘(4);所述法兰盘包括第一法兰盘(5)、第二法兰盘(6);所述阻隔垫包括第一阻隔垫(7)、第二阻隔垫(8)、第三阻隔垫(9)、第四阻隔垫(10);所诉法兰盘与所述阻隔垫之间设有间隔垫,所述间隔垫包括第一间隔垫(11)、第二间隔垫(12)、第三间隔垫(13)、第四间隔垫(1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潜孔锤实现反循环钻进的阻风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阻风盘(3)与所述第一法兰盘(5)相连,所述第一法兰盘(5)与所述第一阻隔垫(7)相连,所述第一阻隔垫(7)与所述第二阻隔垫(8)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间隔垫(11),所述第二阻隔垫(8)与所述第三阻隔垫(9)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间隔垫(12),所述第三阻隔垫(9)与所述第四阻隔垫(10)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三间隔垫(13),所述第四阻隔垫(10)与所述第二法兰盘(6)之间设置有第四间隔垫(14),所述第二法兰盘(6)与所述第二阻风盘(4)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潜孔锤实现反循环钻进的阻风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阻风盘(3)与所述第二阻风盘(4)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法兰盘(5)与所述第二法兰盘(6)直径相等;所述第一阻隔垫(7)、所述第二阻隔垫(8)、所述第三阻隔垫(9)、所述第四阻隔垫(10)直径相等;所述第一间隔垫(11)、所述第二间隔垫(12)、所述第三间隔垫(13)、所述第四间隔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炳昌谭燕姬彭仕龙熊海全刘鑫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卓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