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坤朋专利>正文

一种排水漏水导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413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9:26
一种排水漏水导流器,它包括上层接水盘、以及与上层接水盘下端连接的排水接口盘,贯穿上层接水盘、排水接口盘的中部设有进水通道,中间进水通道位于上层接水盘的端部设有进水口接口,进水口接口为朝上层接水盘远端延伸的凸起结构,且在进水口接口的外壁与上层接水盘内壁之间设有导流床体,进水口接口的外壁与上层接水盘的内壁以及导流床体的上侧面形成第一槽体结构,在导流床体上设有导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方便安装,能明显降低安装难度的导流器装置,除此之外,本装置的内部能更好的导流和排污。

A kind of drainage and leakage def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漏水导流器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设备及其附属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在排水管道与楼板之间的排水漏水导流器。
技术介绍
现在的居民住房都会用到PVC排水管道系统,排水管在安装的过程中都会在楼板上打孔,或者预留套管,然后通过楼板安装管道,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会造成水管与楼板之间产生间隙,从而造成漏水带来财产损失。现有的防漏环是由两个分体粘接而成,因为不是一个整体所有容易出现管子和实体不能完美结合而出现漏水的情况,同时现有的防漏环需要在管道上打孔,这种打孔修复往往不能长久,因为打孔位置和下水位置在同一平面下水管道内的污物用不了多久会对打孔造成堵塞。授权公告号为CN20292728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漏环,它包括环体,环体呈漏斗状,其顶端设有第一粘接环,底端设有第二粘接环。它采用了漏斗状环体并在环体上下端设置粘接环的结构,能方便、安全、快捷地将其安装固定在混凝土楼板及管材上面,但是该结构在下端接触部分极易发生再次泄漏的情况,而且泄漏在漏斗状环体内部的污水一直存在环体与管道之间,进一步加剧了二次漏水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方便安装,能明显降低安装难度的导流器装置,除此之外,本装置的内部能更好的导流和排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排水漏水导流器,它包括上层接水盘、以及与上层接水盘下端连接的排水接口盘,贯穿上层接水盘、排水接口盘的中部为中空的进水通道,中间进水通道位于上层接水盘的端部设有进水口接口,进水口接口包括朝上层接水盘上侧面远端延伸的第一凸起结构,且在进水口接口的外壁与上层接水盘内壁之间设有导流床体,第一凸起结构的外壁与上层接水盘的内壁以及导流床体的上侧面形成第一槽体结构,在导流床体上设有导流孔。上述上层接水盘与排水接口盘在外壁上为无缝式连接结构,进水口接口朝上层接水盘下侧面远端延伸形成第二凸起结构,第二凸起结构的外壁、上层接水盘的内壁、导流床体的下侧面形成第二槽体接口,第二槽体接口的开口端与进水通道联通。在上层接水盘与排水接口盘之间设有汇流盘,汇流盘的上端与上层接水盘的下端口连接,汇流盘的下端与排水接口盘的上端口连接,进水通道贯穿上层接水盘、汇流盘以及排水接口盘设置。上述上层接水盘、汇流盘、排水接口盘在外壁上为无缝式连接结构,进水口接口朝上层接水盘下侧面远端延伸形成第二凸起结构,第二凸起结构的外壁、上层接水盘的内壁、导流床体的下侧面形成第二槽体接口,第二槽体接口的开口端与进水通道联通。上述上层接水盘、汇流盘、排水接口盘的外壁为圆环状结构,它们的半径从上层接水盘至汇流盘再到排水接口盘依次递减。上述导流床体为环形板体结构,导流床体从外侧至内侧为逐渐下倾的结构,导流孔靠近导流床体的低端设置。上述上层接水盘与进水口接口的上侧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若干导流孔设置在导流床体上且环绕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上层接水盘的上侧面与楼板下侧面连接,并将排水接口盘与下侧管道连接,能很方便的将本技术设置在待更换、维修的管道处,这样不仅降低了本装置安装的难度,而且能提高了管道防渗、防漏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该实施例的安装效果图;图3为图1的内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排水漏水导流器,它包括上层接水盘1、以及与上层接水盘1下端连接的排水接口盘3,贯穿上层接水盘1、排水接口盘3的中部为中空的进水通道5,中间进水通道5位于上层接水盘1的端部设有进水口接口4,进水口接口4包括朝上层接水盘1上侧面远端延伸的第一凸起结构,且在进水口接口4的外壁与上层接水盘1内壁之间设有导流床体6,第一凸起结构的外壁与上层接水盘1的内壁以及导流床体6的上侧面形成第一槽体结构,在导流床体6上设有导流孔7。采用该结构,在使用时,将进水口接口4的上侧面与上侧管道8连接,将上层接水盘1的上侧面与楼板9的下侧面连接,并将排水接口盘3与下侧管道10连接并联通,具体可采用结构胶粘接的连接方式;这样如果上侧管道与进水口接口4的连接处发生渗、漏水的情况,则渗出的水会流到第一槽体结构中,并从导流孔7继续往下流,并从进水通道5流至下侧管道从而被排走,采用这种二次防渗的结构提高了楼板与管道连接处防渗、防漏的能力。具体的,上层接水盘1与排水接口盘3在外壁上为无缝式连接结构,进水口接口4朝上层接水盘1下侧面远端延伸形成第二凸起结构,第二凸起结构的外壁、上层接水盘1的内壁、导流床体6的下侧面形成第二槽体接口,第二槽体接口的开口端与进水通道5联通,采用该结构,不仅有效避免了水从本装置外侧壁渗出,而且二次渗出、漏出的水会从导流床体6上的导流孔7流入第二槽体中,并进入进水通道5最终汇入下侧管道中排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上层接水盘1与排水接口盘3之间设有汇流盘2,汇流盘2的上端与上层接水盘1的下端口连接,汇流盘2的下端与排水接口盘3的上端口连接,进水通道5贯穿上层接水盘1、汇流盘2以及排水接口盘3设置;采用该结构,如图2所示,能通过在上层接水盘1与排水接口盘3之间增设汇流盘2从而增加上层接水盘1余排水接口盘3之间的距离,这样能很好的适应于不同间距的上侧管道与下侧管道之间安装的需要。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接水盘1、汇流盘2、排水接口盘3在外壁上为无缝式连接结构,进水口接口4朝上层接水盘1下侧面远端延伸形成第二凸起结构,第二凸起结构的外壁、上层接水盘1的内壁、导流床体6的下侧面形成第二槽体接口,第二槽体接口的开口端与进水通道5联通,不仅有效避免了水从本装置外侧壁渗出,而且二次渗出、漏出的水会从导流床体6上的导流孔7流入第二槽体中,并进入进水通道5最终汇入下侧管道中排出。进一步的,上层接水盘1、汇流盘2、排水接口盘3的外壁为圆环状结构,它们的半径从上层接水盘1至汇流盘2再到排水接口盘3依次递减。采用该结构,使得上层接水盘1具有较大的空间,这样能很好的与楼板下侧面连接,同时能使得排水接口盘3能很好的与下侧管道联通。进一步的,导流床体6为环形板体结构,导流床体6从外侧至内侧为逐渐下倾的结构,导流孔7靠近导流床体6的低端设置,该结构能很好的使渗出的水更快的流至导流床体6的较低端,从而更快的进入导流孔7中被导走。优选的,上层接水盘1与进水口接口4的上侧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可以很好的实现上层接水盘1与楼板的无缝连接,也可以很好的实现进水口接口4与上侧管道的无缝连接;同时,如果遇到上侧管道从楼板往下凸出的情况时,可以选择进水口接口4所在的平面低于上层接水盘1的平面的结构来实施安装,以上两种情况灵活选择,能实现本装置与上侧楼板、管道的无缝连接。优选的,若干导流孔7设置在导流床体6上且环绕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水漏水导流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层接水盘(1)、以及与上层接水盘(1)下端连接的排水接口盘(3),贯穿上层接水盘(1)、排水接口盘(3)的中部为中空的进水通道(5),中间进水通道(5)位于上层接水盘(1)的端部设有进水口接口(4),进水口接口(4)包括朝上层接水盘(1)上侧面远端延伸的第一凸起结构,在进水口接口(4)的外壁与上层接水盘(1)内壁之间设有导流床体(6),第一凸起结构的外壁与上层接水盘(1)的内壁以及导流床体(6)的上侧面形成第一槽体结构,在导流床体(6)上设有导流孔(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漏水导流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层接水盘(1)、以及与上层接水盘(1)下端连接的排水接口盘(3),贯穿上层接水盘(1)、排水接口盘(3)的中部为中空的进水通道(5),中间进水通道(5)位于上层接水盘(1)的端部设有进水口接口(4),进水口接口(4)包括朝上层接水盘(1)上侧面远端延伸的第一凸起结构,在进水口接口(4)的外壁与上层接水盘(1)内壁之间设有导流床体(6),第一凸起结构的外壁与上层接水盘(1)的内壁以及导流床体(6)的上侧面形成第一槽体结构,在导流床体(6)上设有导流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漏水导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接水盘(1)与排水接口盘(3)在外壁上为无缝式连接结构,进水口接口(4)朝上层接水盘(1)下侧面远端延伸形成第二凸起结构,第二凸起结构的外壁、上层接水盘(1)的内壁、导流床体(6)的下侧面形成第二槽体接口,第二槽体接口的开口端与进水通道(5)联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漏水导流器,其特征在于:在上层接水盘(1)与排水接口盘(3)之间设有汇流盘(2),汇流盘(2)的上端与上层接水盘(1)的下端口连接,汇流盘(2)的下端与排水接口盘(3)的上端口连接,进水通道(5)贯穿上层接水盘(1)、汇流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坤朋
申请(专利权)人:李坤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