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排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119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排水滞留于用水器具的状况的虹吸排水构造。虹吸排水构造具有:虹吸排水管,其包括用于使来自洗面台的排水沿横向流动的横管构件、连接于横管构件的落水管、以及连接于落水管的竖管构件;以及排水弯管,其配置在横管构件和洗面台的排水口构件之间,该排水弯管包括用于贮存封水的第1弯曲部和设在第1弯曲部的排水方向下游侧的第2弯曲部,在将排水口构件的排水流入口和第1弯曲部的上端之间的沿着铅垂方向测量的第1高低差设为A、将第1弯曲部的内部流路的底部和第2弯曲部的内部流路的曲率半径内侧的弯曲部分的上端之间的沿着铅垂方向测量的高低差设为B时,将比例A/B设定为380%以上。

Siphon drainag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虹吸排水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虹吸排水构造。
技术介绍
虹吸排水构造包括虹吸排水管,该虹吸排水管构成为包含:配置在地面上且用于使来自用水器具的排水向横向方向流动的横管;沿铅垂方向配置在横管的下游侧且用于产生虹吸力的竖管;以及用于连接横管和竖管的落水管。在虹吸排水构造中,在从用水器具排出排水时,首先横管成为满流,其次竖管内成为满流状态,通过在竖管内成为满流的排水落下而在虹吸排水管中产生虹吸力(负压),进行有效率的排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87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虹吸排水构造中,在积水流动等一次流向用水器具的排水的量比较多的情况下,横管和竖管内始终都成为满流状态,因此能够继续产生虹吸力。另一方面,在洗面台等用水器具中,存在一边从水龙头以一定程度的水量持续出水一边洗手等情况、换言之进行冲洗的情况。冲洗与积水流动相比较,流向用水器具的每单位时间的排水量较少。在流向用水器具的每单位时间的排水量是极少量的情况下,竖管没有成为满流状态,因此不产生虹吸力,但不会在用水器具中积存排水。即使在冲洗的情况下,在流向用水器具的每单位时间的排水量确保了一定程度的情况(但是与积水流动相比为少量)下,若在开始排水之后经过一定程度的时间,则横管和竖管也成为满流而在虹吸排水管中产生虹吸力。若在虹吸排水管中产生虹吸力,则虹吸排水管的每单位时间的排水能力、换言之抽吸上游侧的排水的能力急剧增加,产生虹吸力,虹吸排水管的排水能力(每单位时间的排水量)会超过来自用水器具的冲洗的每单位时间的排水量(像前述那样与积水流动相比为少量)。由此,从用水器具的排水口吸入空气,吸入的空气流入到虹吸排水管,在虹吸排水管中不会产生虹吸力,虹吸排水管的排水能力急剧下降。若在虹吸排水管中不产生虹吸力,则成为从用水器具侧落下的排水的流动的阻力,因此难以从用水器具排出排水,存在冲洗的排水滞留于用水器具的情况。但是,若在排水滞留于用水器具之后经过一定程度的时间,则横管和竖管再次因排水而成为满流状态,在虹吸排水管中产生虹吸力。由此,虹吸排水管的排水能力超过向用水器具排出的排水量,因此滞留于用水器具的排水被排出而消失,但由于过一会儿不产生虹吸力,因此排水滞留于用水器具。这样,若每单位时间的排水量处于一定范围内而继续冲洗,则排水滞留于用水器具的状况和滞留的排水被排出而消失的状况会交替地重复,存在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排水滞留于用水器具的状况的虹吸排水构造。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技术方案1所述的虹吸排水构造具有:虹吸排水管,其包括用于使从设于用水器具的排水口构件排出的排水沿横向流动的横管、连接于所述横管的排水方向下游侧且朝向下方弯曲的落水管、以及连接于所述落水管的下游侧且至少朝向下方延伸的竖管;以及排水弯管,其配置在所述横管和所述用水器具之间,该排水弯管包括设在所述用水器具侧且从下方朝向上方变换方向并用于贮存封水的第1弯曲部和设在所述第1弯曲部的排水方向下游侧且从上方朝向下方变换方向的第2弯曲部,在将所述排水口构件的排水流入口和所述第1弯曲部的内部流路的底部之间的沿着铅垂方向测量的第1高低差设为A、将所述第1弯曲部的底部和所述第2弯曲部的内部流路的曲率半径内侧的弯曲部分的上端之间的沿着铅垂方向测量的高低差设为B时,将比例A/B设定为380%以上。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虹吸排水构造中,在来自用水器具的排水比较多的情况下,横管的上游因排水而成为满水,之后维持着满水状态的排水朝向下游流动而流入到竖管。在成为满水的排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在竖管内落下时,在竖管内产生虹吸力,比竖管靠上游侧的排水在虹吸力的作用下被朝向竖管抽吸而流下,能有效率地进行排水。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虹吸排水构造中,在将用水器具的排水流入口和第1弯曲部的内部流路的底部之间的沿着铅垂方向测量的第1高低差设为A、将第1弯曲部的底部和第2弯曲部的内部流路的曲率半径内侧的弯曲部分的上端之间的沿着铅垂方向测量的高低差设为B时,比例A/B被设定为380%以上,因此从排水口的排水流入口到排水弯管的落差(水头)增加,从用水器具朝向排水弯管落下的排水的势头增加,因此例如以克服管内的空气(正压)的方式势头增加了的排水在配管内落下,因此能够抑制排水滞留于用水器具的状况。另外,在不从用水器具排出排水时,排水的一部分作为封水贮存在排水弯管的第1弯曲部,以使得排水方向下游侧的臭气等不向用水器具侧排出。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虹吸排水构造,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包括设在所述用水器具和所述第1弯曲部之间并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上游侧配管部和设在所述用水器具和所述第1弯曲部之间且是所述上游侧配管部的排水方向下游侧并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下游侧配管部,所述下游侧配管部的内径设为小于上游侧配管部的内径,在所述下游侧配管部和所述上游侧配管部之间设有与排水方向交叉的台阶面。作为一个例子,在用水器具中冲洗排水的情况下,存在空气与水一起进入到配管内的情况。若空气进入到配管内,则虹吸排水管成为满流的状况变慢,结果存在虹吸力的产生变慢的情况。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虹吸排水构造中,通过在配管内设置台阶面,从而在管径发生变化的部分排水承受阻力,抑制了旋涡的产生,易于使台阶面的下游侧的配管内成为满流,能够迅速地产生虹吸力。此外,通过将管径在中途设为小径,从而即使在冲洗的情况下也能够快速地使台阶面的下游侧成为满流。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虹吸排水构造,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台阶面相对于所述上游侧配管部的内周面的角度被设定在90°~100°的范围内。通过将台阶面的角度设定在90°~100°的范围内,从而能够抑制在用水器具中排水回旋的状况。另外,若台阶面的角度大于100°,则很难获得抑制排水的回旋的效果,若台阶面的角度小于90°,则导致排水中的污垢等易于在台阶面勾挂并且污垢等积存。根据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3中任一项所述的虹吸排水构造,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排水口构件和所述排水弯管之间连接有延长配管。在以往的排水构造中,由于将排水弯管连接于排水口构件,因此使用例如市面销售的用水器具、排水弯管不能将比例A/B设定为380%以上。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虹吸排水构造中,由于利用延长配管连接水器具和排水弯管,因此使用市面销售的用水器具、排水弯管仅追加1根延长配管就能够容易地将比例A/B设定为380%以上。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虹吸排水构造,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所述排水口构件包括用于向所述延长配管排出排水的排水排出管,使所述延长配管的内径小于所述排水排出管的内径,在所述排水排出管和所述延长配管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与排水方向交叉的台阶面。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虹吸排水构造中,通过在排水排出管和延长配管之间的连接部分设置与排水方向交叉的台阶面,从而在管径发生变化的部分排水承受阻力,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虹吸排水构造,其中,/n该虹吸排水构造具有:/n虹吸排水管,其包括用于使从设于用水器具的排水口构件排出的排水沿横向流动的横管、连接于所述横管的排水方向下游侧且朝向下方弯曲的落水管、以及连接于所述落水管的下游侧且至少朝向下方延伸的竖管;以及/n排水弯管,其配置在所述横管和所述用水器具之间,该排水弯管包括设在所述用水器具侧且从下方朝向上方变换方向并用于贮存封水的第1弯曲部和设在所述第1弯曲部的排水方向下游侧且从上方朝向下方变换方向的第2弯曲部,/n在将所述排水口构件的排水流入口和所述第1弯曲部的内部流路的底部之间的沿着铅垂方向测量的第1高低差设为A、/n将所述第1弯曲部的底部和所述第2弯曲部的内部流路的曲率半径内侧的弯曲部分的上端之间的沿着铅垂方向测量的高低差设为B时,/n将比例A/B设定为380%以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14 JP 2018-1137961.一种虹吸排水构造,其中,
该虹吸排水构造具有:
虹吸排水管,其包括用于使从设于用水器具的排水口构件排出的排水沿横向流动的横管、连接于所述横管的排水方向下游侧且朝向下方弯曲的落水管、以及连接于所述落水管的下游侧且至少朝向下方延伸的竖管;以及
排水弯管,其配置在所述横管和所述用水器具之间,该排水弯管包括设在所述用水器具侧且从下方朝向上方变换方向并用于贮存封水的第1弯曲部和设在所述第1弯曲部的排水方向下游侧且从上方朝向下方变换方向的第2弯曲部,
在将所述排水口构件的排水流入口和所述第1弯曲部的内部流路的底部之间的沿着铅垂方向测量的第1高低差设为A、
将所述第1弯曲部的底部和所述第2弯曲部的内部流路的曲率半径内侧的弯曲部分的上端之间的沿着铅垂方向测量的高低差设为B时,
将比例A/B设定为38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排水构造,其中,
该虹吸排水构造包括设在所述用水器具和所述第1弯曲部之间并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上游侧配管部和设在所述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岛洋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