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182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门锁,属于集装箱设计技术领域,包括转轴连杆、安装于集装箱体顶部和底部的锁座和把手固定座,锁头对称安装于集装箱转轴连杆的端部,锁头和锁座的安装位置相对应,转轴连杆的中部设有把手固定座,把手的一端通过把手铆钉与把手固定座铰接,另一端与固定在集装箱上的上扣和下扣相对应,把手固定座包括中间部和设置在中间部两侧的端部,中间部的外侧焊接在转轴连杆的中部,把手固定座的底端设有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避免开合箱门作业时把手刚性撞击转轴连杆,保护转轴连杆表面的防腐层,避免把手和转轴连杆刚性撞击而发生形变,使用寿命长,而且不会改变现有把手固定座的尺寸和结构。

A kind of container door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门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门锁,属于集装箱设计

技术介绍
集装箱广泛应用于货物的存储和运输,由于集装箱存储和运输环境的不同,往往要求用于集装箱跟车体之间连接固定的集装箱门锁具有较高的防腐性能和抗老化性。目前连接形式为固定式的集装箱门锁应用最为广泛,其包括安装于集装箱顶部和底部的锁座和设置于转轴连杆两端的锁头,锁头和锁座的安装位置相对应,大小托架将转轴连杆固定在集装箱门的合适位置,同时根据箱体的用途及作用在转轴连杆的合适位置焊接把手固定座,根据把手的操作行程将上扣、下扣安装在集装箱门的合适位置。但这种固定式集装箱门锁上的把手固定座为U形结构,开合箱门操作作业时把手绕把手固定座转动,从而把手刚性撞击转轴连杆,造成连杆转轴上的防腐层损坏,抗腐蚀性和抗老化性降低,同时把手和转轴连杆撞击还会使两者均发生变形,缩短门锁的使用寿命。现有部分企业通过在把手上增加把手套用以减轻开合箱门操作作业时把手对转轴连杆的撞击,降低连杆转轴防腐层损坏的程度,但于储存和运输的作业环境会导致把套氧化,把手仍会刚性撞击转轴连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把手撞击转轴连杆导致转轴连杆防腐层损坏把手和转轴连杆均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装箱门锁,不仅能避免开合箱门作业时把手刚性撞击转轴连杆,保护转轴连杆表面的防腐层,避免把手和转轴连杆刚性撞击而发生形变,使用寿命长,而且不会改变现有把手固定座的尺寸和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装箱门锁,包括转轴连杆、安装于集装箱体顶部和底部的锁座和把手固定座,锁头对称安装于集装箱转轴连杆的端部,锁头和锁座的安装位置相对应,2个大托架将转轴连杆的两端固定在集装箱上,转轴连杆的中部设有把手固定座,把手的一端通过把手铆钉与把手固定座铰接,另一端与固定在集装箱上的上扣和下扣相对应,把手固定座包括中间部和设置在中间部两侧的端部,中间部的外侧焊接在转轴连杆的中部,把手固定座的底端设有限位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限位装置为矩形底板,底板的一端设置在中间部下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底板远离中间部的一端设有U形开口,U形开口的两侧为连接侧板。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底板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焊接在中间部的内侧,连接侧板分别焊接在两个端部的下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限位装置还包括2个连接耳板,连接耳板的一端设置在连接侧板上,连接耳板的另一端设有铆钉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底板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活动设置在中间部的内侧。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底板的上端和/或下端设有加强筋板。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用于将连杆固定在集装箱上的若干小托架。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端部上设有铆钉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把手上设有把手套,把手套上带有防滑螺纹。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本技术的一种集装箱门锁,不仅能避免开合箱门作业时把手刚性撞击转轴连杆,保护转轴连杆表面的防腐层,避免把手和转轴连杆刚性撞击而发生形变,使用寿命长,而且不会改变现有把手固定座的尺寸和结构。限位装置的设置,使开合箱门作业时,把手撞击到限位装置的底板上,由于把手固定座中间部的外侧焊接在连杆的中部,撞击端与转轴连杆有一定距离,把手不会撞击到转轴连杆上,避免了把手对转轴连杆的撞击,保护转轴连杆表面的防腐层,避免把手和转轴连杆刚性撞击而发生形变,使用寿命长。连接耳板的设置能够将整个限位装置通过铆钉固定在把手固定座上,限位装置上的底板起限位作用,这样即使整个装置发生损坏只需拆卸下来替换即可,避免整个把手固定座的报废,连接板活动设置在中间部的内侧能避免把手撞击底板而造成的限位装置位置变化,结实可靠。加强筋板的设置使整个限位装置结实耐用,使用寿命长,而把手套的设置减小把手对限位装置的撞击力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把手固定座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把手固定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和3的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锁头,2、锁座,3、大托架,4、转轴连杆,5、把手固定座,5-1、中间部,5-2、端部,5-3、铆钉孔,6、把手,7、上扣,8、下扣,9、把手铆钉,10、小托架,11、限位装置,11-1、连接板,11-2、底板,11-3、连接侧板,11-4、加强筋板,11-5、连接耳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集装箱门锁,包括转轴连杆4、安装于集装箱体顶部和底部的锁座2和把手固定座5,锁头1对称安装于集装箱转轴连杆4的端部,锁头1和锁座2的安装位置相对应,2个大托架3将转轴连杆4的两端固定在集装箱上,转轴连杆4的中部设有把手固定座5,把手6的一端通过把手铆钉9与把手固定座5铰接,另一端与固定在集装箱上的上扣7和下扣8相对应,把手固定座5包括中间部5-1和设置在中间部两侧的端部5-2,中间部5-1的外侧焊接在转轴连杆4的中部,把手固定座5的底端设有限位装置11,限位装置11为矩形底板11-2,底板11-2的一端设置在中间部5-1下端。限位装置11的设置,使开合箱门作业时,把手6撞击到限位装置11的底板11-2上,由于把手固定座5中间部5-1的外侧焊接在转轴连杆4的中部,撞击端与转轴连杆4有一定距离,把手6不会撞击到转轴连杆4上,避免了把手6对转轴连杆4的撞击,保护转轴连杆4表面的防腐层,避免把手6和转轴连杆4刚性撞击而发生形变,使用寿命长。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参见图4,底板11-2远离中间部5-1的一端设有U形开口,U形开口的两侧为连接侧板11-3,可以使限位装置11通过连接侧板11-3固定在把手固定座5的下端。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为:参见图4,底板11-2的另一端设有连接板11-1,连接板11-1焊接在中间部5-1的内侧,连接侧板11-3分别焊接在两个端部5-2的下端,通过连接板11-1、连接侧板11-3分别与把手固定座5的焊接,使整个限位装置11连接结实可靠,承受撞击力度大。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的区别为:参见图5,限位装置11还包括2个连接耳板11-5,连接耳板11-5的一端设置在连接侧板11-3上或连接耳板11-5的一端设置在底板11-2上,连接耳板11-5的另一端设有铆钉孔,连接耳板11-5的设置能够将整个限位装置11通过铆钉固定在把手固定座5上,限位装置11上的底板11-2起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门锁,包括转轴连杆(4)、安装于集装箱体顶部和底部的锁座(2)和把手固定座(5),锁头(1)对称安装于集装箱转轴连杆(4)的端部,锁头(1)和锁座(2)的安装位置相对应,2个大托架(3)将转轴连杆(4)的两端固定在集装箱上,转轴连杆(4)的中部设有把手固定座(5),把手(6)的一端通过把手铆钉(9)与把手固定座(5)铰接,另一端与固定在集装箱上的上扣(7)和下扣(8)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把手固定座(5)为U形一体件,把手固定座(5)包括中间部(5-1)和设置在中间部(5-1)两侧的端部(5-2),中间部(5-1)的外侧焊接在转轴连杆(4)的中部,把手固定座(5)的底端设有限位装置(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门锁,包括转轴连杆(4)、安装于集装箱体顶部和底部的锁座(2)和把手固定座(5),锁头(1)对称安装于集装箱转轴连杆(4)的端部,锁头(1)和锁座(2)的安装位置相对应,2个大托架(3)将转轴连杆(4)的两端固定在集装箱上,转轴连杆(4)的中部设有把手固定座(5),把手(6)的一端通过把手铆钉(9)与把手固定座(5)铰接,另一端与固定在集装箱上的上扣(7)和下扣(8)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把手固定座(5)为U形一体件,把手固定座(5)包括中间部(5-1)和设置在中间部(5-1)两侧的端部(5-2),中间部(5-1)的外侧焊接在转轴连杆(4)的中部,把手固定座(5)的底端设有限位装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门锁,其特征在于:限位装置(11)为矩形底板(11-2),底板(11-2)的一端设置在中间部(5-1)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装箱门锁,其特征在于:底板(11-2)远离中间部(5-1)的一端设有U形开口,U形开口的两侧为连接侧板(1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装箱门锁,其特征在于:底板(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高伟超崔志旺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旭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