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泡管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0979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薄膜泡管冷却装置,包括电源箱、主板箱、控制箱、薄膜泡管支架、电机支撑侧板、侧面驱动气缸、连接杆、顶面驱动气缸、连接片、滑动斜坡、底板、竖直空心连接条、薄膜透过冷却管、薄膜透过间隙、横条空心连接条、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第四转辊、第五转辊、第六转辊、角钢片、压切凹槽、薄膜收纳辊以及气缸座,是一种冷却效果好且易于控制的薄膜泡管冷却装置。

A film bubble tube coo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泡管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吹塑薄膜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薄膜泡管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塑料薄膜制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塑料制品需求种类也在不断更新,相应也就对薄膜制造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层共挤薄膜机械主要由塑化挤出机、多层复合模头、冷却系统、牵引及卷绕机构、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近几年来,这些环节的技术创新设计促进了多层共挤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冷却的好坏对薄膜产量及产品质量影响很大。目前的冷却技术有外冷法和内冷法。外冷法是通常采用风环冷却,但折径及厚度较大的薄膜不能单纯靠外冷系统,必须对膜泡内外同时进行冷却。仅仅靠传统的外部风机冷却方式不仅达不到厚膜的冷却要求,同时也无法满足制品厚度均匀的精度要求,还存在着很多弊端,诸如膜泡不稳定、膜泡温度高、膜泡冷凝线高、冷却效果不好、引膜慢、产量低等,还有膜类制品折叠处的拉伸和撕裂强度不高,所以必须在原来膜泡外部风机冷却的同时进行内部冷却。因此,有必要设计新型的薄膜泡管冷却装置,传统的红外薄膜泡管冷却装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冷却效果不够理想,冷却时仅仅依靠冷风吹,传热效果差。2、冷却温度不易于控制,外界的温度和湿度极易影响冷却效果。3、无法实现半自动化生产,使得生产效率较低。因此市场迫切需要一种薄膜泡管冷却装置,以针对薄膜塑料制备过程中对薄膜塑料进行冷却,并对冷却过程进行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膜泡管冷却装置,一种薄膜泡管冷却装置,包括电源箱、主板箱、控制箱、薄膜泡管支架、电机支撑侧板、侧面驱动气缸、连接杆、顶面驱动气缸、连接片、滑动斜坡、底板、竖直空心连接条、薄膜透过冷却管、薄膜透过间隙、横条空心连接条、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第四转辊、第五转辊、第六转辊、角钢片、压切凹槽、薄膜收纳辊以及气缸座,所述电源箱、主板箱以及控制箱电性相接,所述薄膜泡管支架呈框形,所述薄膜泡管支架的上端两侧边设有角钢片,所述角钢片成对设置,所述第五转辊两端抵接所述角钢片,所述薄膜泡管支架两对侧错位地敷设有电机支撑侧板,所述侧面驱动气缸固定于所述电机支撑侧板外侧,所述侧面驱动气缸上的驱动轴穿过所述电机支撑侧板,所述气缸座连接有驱动气缸,所述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第四转辊、第五转辊以及第六转辊均由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辊与第二转辊之间和第三转辊与第四转辊之间铺设有薄膜透过冷却管,两相邻的薄膜透过冷却管之间设有薄膜透过间隙,相对设置的所述电机支撑侧板之间由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顶面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连接片上,所述连接片两端也抵接在所述电机支撑侧板内侧,所述滑动斜坡呈倾斜状态且所述滑动斜坡的上端与所述第六转辊相平齐,所述电机支撑侧板的下端面均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竖直空心连接条与所述横条空心连接条相互交错,所述竖直空心连接条与所述横条空心连接条内部中空且相通,所述横条空心连接条外部连接有管道,所述薄膜透过冷却管为中空的钢管,所述薄膜透过冷却管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竖直空心连接条与所述横条空心连接条内侧,所述薄膜透过冷却管以与所述竖直空心连接条和所述横条空心连接条相接点为旋转点旋转,所述竖直空心连接条与所述横条空心连接条组成的内部空间密闭并由外部管道换水,所述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第四转辊、第五转辊以及第六转辊上均部分包覆有塑料薄膜,并由所述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第四转辊、第五转辊以及第六转辊驱动前进,所述压切凹槽由所述顶面驱动气缸驱动,并作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压切凹槽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第六转辊相适应的凹槽。作为优选地,所述薄膜泡管冷却装置还包括主体支架,所述主体支架呈框形,所述主体支架内部中央容纳有电源箱和主板箱,所述主体支架上表面铺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则铺设有薄膜泡管支架。作为优选地,所述薄膜泡管冷却装置还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所述电源箱和所述主板箱电性相接。作为优选地,所述薄膜泡管冷却装置还包括斜槽,所述斜槽相接于所述薄膜泡管支架一侧,所述斜槽倾斜放置且所述斜槽也由角钢制备。作为优选地,所述薄膜泡管冷却装置还包括薄膜平整管,所述薄膜平整管两端抵接于所述角钢片内侧,所述角钢片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角钢片相对设置。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辊、第四转辊以及第五转辊的边缘设有透明挡板,所述透明挡板与所述第一转辊、第四转辊以及第五转辊相贴合。作为优选地,所述薄膜泡管冷却装置还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底端。作为优选地,所述斜槽的下端面由L形支座支撑并焊接在所述主体支架上。先就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作解释,本技术包括电源箱、主板箱、控制箱、薄膜泡管支架、电机支撑侧板、侧面驱动气缸、连接杆、顶面驱动气缸、连接片、滑动斜坡、底板、竖直空心连接条、薄膜透过冷却管、薄膜透过间隙、横条空心连接条、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第四转辊、第五转辊、第六转辊、角钢片、压切凹槽、薄膜收纳辊以及气缸座。其中,电源箱的主要作用在于为整个装置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流,主板箱和控制箱是整个装置的控制中心,主要控制侧面驱动气缸、顶面驱动气缸以及指示灯,同时调节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第四转辊、第五转辊以及第六转辊上电机的转速,来实现薄膜运动速度的调节。不仅如此,由于横条空心连接条与薄膜透过冷却管相通,横条空心连接条位于薄膜透过冷却管的两侧,薄膜透过冷却管可旋转且外部冷却介质如空气或者水经由横条空心连接条进入薄膜透过冷却管内,薄膜在薄膜透过冷却管上滑动时,起到冷却效果,另外,薄膜透过冷却管与横条空心连接条之间采用机械密封的方式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图1-图5未示出驱动气缸的其它辅助部件,如气动开关和过滤元件等。本技术的优点:1)本技术采用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第四转辊、第五转辊与第六转辊组成的三层转动装置,而相邻的转辊之间则埋设薄膜透过冷却管,且转辊与薄膜透过冷却管之间存在着间隙,薄膜透过间隙缠绕在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第四转辊、第五转辊与第六转辊上的方式不固定,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第四转辊、第五转辊与第六转辊的转速依靠电机的转速来调整,若薄膜的温度过高,则降低转辊的速度。第六转辊主要起到收卷薄膜的作用,当薄膜收卷到一定的厚度时,顶面驱动气缸驱动压切凹槽将薄膜剪断,实现产品的打包,另外,本技术的第六转辊在包覆完薄膜后,调节侧面驱动气缸,并将其取下,实现快速的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侧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上半部分的一侧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上半部分的另一侧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泡管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箱、主板箱、控制箱、薄膜泡管支架、电机支撑侧板、侧面驱动气缸、连接杆、顶面驱动气缸、连接片、滑动斜坡、底板、竖直空心连接条、薄膜透过冷却管、薄膜透过间隙、横条空心连接条、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第四转辊、第五转辊、第六转辊、角钢片、压切凹槽、薄膜收纳辊以及气缸座,所述电源箱、主板箱以及控制箱电性相接,所述薄膜泡管支架呈框形,所述薄膜泡管支架的上端两侧边设有角钢片,所述角钢片成对设置,所述第五转辊两端抵接所述角钢片,所述薄膜泡管支架两对侧错位地敷设有电机支撑侧板,所述侧面驱动气缸固定于所述电机支撑侧板外侧,所述侧面驱动气缸上的驱动轴穿过所述电机支撑侧板,所述气缸座连接有驱动气缸,所述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第四转辊、第五转辊以及第六转辊均由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辊与第二转辊之间和第三转辊与第四转辊之间铺设有薄膜透过冷却管,两相邻的薄膜透过冷却管之间设有薄膜透过间隙,相对设置的所述电机支撑侧板之间由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顶面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连接片上,所述连接片两端也抵接在所述电机支撑侧板内侧,所述滑动斜坡呈倾斜状态且所述滑动斜坡的上端与所述第六转辊相平齐,所述电机支撑侧板的下端面均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竖直空心连接条与所述横条空心连接条相互交错,所述竖直空心连接条与所述横条空心连接条内部中空且相通,所述横条空心连接条外部连接有管道,所述薄膜透过冷却管为中空的钢管,所述薄膜透过冷却管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竖直空心连接条与所述横条空心连接条内侧,所述薄膜透过冷却管以与所述竖直空心连接条和所述横条空心连接条相接点为旋转点旋转,所述竖直空心连接条与所述横条空心连接条组成的内部空间密闭并由外部管道换水,所述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第四转辊、第五转辊以及第六转辊上均部分包覆有塑料薄膜,并由所述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第四转辊、第五转辊以及第六转辊驱动前进,所述压切凹槽由所述顶面驱动气缸驱动,并作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压切凹槽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第六转辊相适应的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泡管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箱、主板箱、控制箱、薄膜泡管支架、电机支撑侧板、侧面驱动气缸、连接杆、顶面驱动气缸、连接片、滑动斜坡、底板、竖直空心连接条、薄膜透过冷却管、薄膜透过间隙、横条空心连接条、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第四转辊、第五转辊、第六转辊、角钢片、压切凹槽、薄膜收纳辊以及气缸座,所述电源箱、主板箱以及控制箱电性相接,所述薄膜泡管支架呈框形,所述薄膜泡管支架的上端两侧边设有角钢片,所述角钢片成对设置,所述第五转辊两端抵接所述角钢片,所述薄膜泡管支架两对侧错位地敷设有电机支撑侧板,所述侧面驱动气缸固定于所述电机支撑侧板外侧,所述侧面驱动气缸上的驱动轴穿过所述电机支撑侧板,所述气缸座连接有驱动气缸,所述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第四转辊、第五转辊以及第六转辊均由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辊与第二转辊之间和第三转辊与第四转辊之间铺设有薄膜透过冷却管,两相邻的薄膜透过冷却管之间设有薄膜透过间隙,相对设置的所述电机支撑侧板之间由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顶面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连接片上,所述连接片两端也抵接在所述电机支撑侧板内侧,所述滑动斜坡呈倾斜状态且所述滑动斜坡的上端与所述第六转辊相平齐,所述电机支撑侧板的下端面均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竖直空心连接条与所述横条空心连接条相互交错,所述竖直空心连接条与所述横条空心连接条内部中空且相通,所述横条空心连接条外部连接有管道,所述薄膜透过冷却管为中空的钢管,所述薄膜透过冷却管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竖直空心连接条与所述横条空心连接条内侧,所述薄膜透过冷却管以与所述竖直空心连接条和所述横条空心连接条相接点为旋转点旋转,所述竖直空心连接条与所述横条空心连接条组成的内部空间密闭并由外部管道换水,所述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良陈成军晋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永生运佳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