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马达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0300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21:24
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安装于定子铁芯的绝缘件以及多根线圈线。绝缘件具有:基部,其包围齿的外周面;以及外壁部,其位于铁芯背部的正上方,并沿着周向延伸。多根线圈线分别具有:多个线圈,它们按照集中卷线的方式卷绕于齿;搭接线,其将多个线圈彼此连起来;以及一对引出线,它们位于该线圈线的端部,从线圈延伸出。多根线圈线的搭接线分别具有在外壁部的径向外侧沿外壁部的外侧面延伸的外侧通过部。至少1根线圈线的搭接线具有内侧通过部,该内侧通过部在外壁部的径向内侧呈直线状延伸并且在两端分别与外侧通过部相连。内侧通过部位于其他线圈线的引出线的径向内侧。

Stator, mo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t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定子、马达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定子、马达以及定子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通常,马达的线圈是通过在定子铁芯的齿上卷绕线圈线而构成的。从线圈引出了引出线作为线圈线的开始卷绕和结束卷绕部分。另外,在将1根线圈线卷绕于多个齿的情况下,在线圈的上侧引绕有将线圈彼此连起来的搭接线。为了使在卷线工序中先卷绕的线圈线的搭接线不会妨碍后卷绕的线圈线的路径,在线圈的径向外侧引绕搭接线。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构造:在线圈的径向外侧设置有突起,使搭接线沿着该突起。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80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现有的构造中,搭接线也通过供引出线引出的区域,因此搭接线和引出线有可能相互接触。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搭接线与引出线接触的定子、马达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其具有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铁芯背部以及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绝缘件,其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以及多根线圈线,它们隔着所述绝缘件而卷绕于所述齿。所述绝缘件具有:基部,其包围所述齿的外周面;以及外壁部,其位于所述铁芯背部的正上方,并沿着周向延伸。多根所述线圈线分别具有:多个线圈,它们按照集中卷线的方式卷绕于所述齿;搭接线,其将多个线圈彼此连起来;以及一对引出线,它们位于该线圈线的端部,从所述线圈延伸出。多根所述线圈线的所述搭接线分别具有在所述外壁部的径向外侧沿所述外壁部的外侧面延伸的外侧通过部。至少1根所述线圈线的所述搭接线具有内侧通过部,该内侧通过部在所述外壁部的径向内侧呈直线状延伸并且在两端分别与所述外侧通过部相连。所述内侧通过部位于其他所述线圈线的所述引出线的径向内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上述的定子;以及转子,其与所述定子在径向上隔开间隙而对置,绕着所述中心轴线旋转。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向定子铁芯安装绝缘件;以及卷线工序,将多根线圈线分别借助搭接线而卷绕于多个齿从而构成线圈。所述定子铁芯具有:铁芯背部,其呈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以及多个所述齿,它们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所述绝缘件具有:基部,其覆盖所述齿;以及外壁部,其位于所述铁芯背部的正上方,并沿着周向延伸。在所述卷线工序中,设多根所述线圈线中的先卷绕的所述线圈线为第1线圈线,设在所述第1线圈线之后卷绕的所述线圈线为第2线圈线,在将所述第1线圈线的一端作为引出线而引出到所述外壁部的径向外侧之后,将所述第1线圈线借助搭接线而卷绕于多个所述齿,然后将所述第1线圈线的另一端作为引出线而引出到所述外壁部的径向外侧,在将所述第2线圈线借助搭接线而卷绕于多个所述齿时,使该搭接线在所述外壁部的径向外侧沿着所述外壁部的外侧面,并且使该搭接线在与所述第1线圈线的所述引出线在径向上重叠的区域中在所述外壁部的径向内侧呈直线状延伸。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能抑制搭接线与引出线接触的定子、马达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剖视图。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子的立体图。图4是放大了图3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U相线圈的卷线过程的图。图7是示出V相线圈的卷线过程的图。图8是示出W相线圈的卷线过程的图。图9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钩挂部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变形例1的钩挂部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变形例2的钩挂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实际的构造和各构造中的比例尺、数量等不同。在各图中适当示出X-Y-Z坐标系。在本说明书中,Z轴方向是以正侧作为上侧、以负侧作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中心轴线J是与Z轴方向平行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轴向、即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各图中,适当地用箭头θ来表示周向。另外,将轴向中的Z轴方向的正侧称为“上侧”,将轴向中的Z轴方向的负侧称为“下侧”。另外,将周向中的从上侧朝向下侧观察时顺时针前进的一侧、即按照箭头θ的方向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一侧”。将周向中的从上侧朝向下侧观察时逆时针前进的一侧、即按照与箭头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另一侧”。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配置关系等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马达>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是三相交流马达。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是内转子型的马达。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马达1例如搭载于电动泵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等。马达1具有转子2、定子3、轴承保持架4、壳体5以及一对轴承6。转子2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相对于定子3相对地旋转。壳体5呈具有底部的筒状。壳体5在内部收纳转子2、定子3、轴承保持架4以及一对轴承6。轴承保持架4位于定子3的上侧。轴承保持架4被壳体5的内周面支承。一对轴承6在轴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一对轴承6对转子2的轴2a进行支承。一对轴承6中的一方被轴承保持架4支承,另一方被壳体5支承。<转子>转子2绕中心轴线J旋转。转子2与定子3在径向上隔开间隙而对置。转子2具备轴2a、转子铁芯2b以及至少一个磁铁2c,该轴2a具有中心轴线J。轴2a沿着中心轴线J延伸。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轴2a呈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轴2a被多个轴承6支承为绕着中心轴线J旋转自如。轴2a不限于上述圆柱状,例如也可以为筒状。转子铁芯2b是通过将多块电磁钢板在轴向上层叠而构成的。在转子铁芯2b上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中央孔2h。沿轴向观察时,中央孔2h位于转子铁芯2b的中央。轴2a穿过中央孔2h。轴2a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转子铁芯2b。磁铁2c固定于转子铁芯2b的外周面。磁铁2c与定子3的齿12在径向上对置。本实施方式的磁铁2c是环状的磁铁。在磁铁2c中沿周向交替地排列设置有N极和S极。另外,转子2也可以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磁铁。在该情况下,径向外侧为N极的磁铁和径向外侧为S极的磁铁沿周向交替地排列。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是磁铁2c配置于转子铁芯2b的外周面上的SPM(SurfacePermanentMagnet:表面永磁铁)型的转子。但是,转子2也可以是磁铁埋入到转子铁芯的内部的IPM(InteriorPermanentMagnet:内置永磁铁)型的转子。另外,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子,其具有:/n定子铁芯,其具有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铁芯背部以及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n绝缘件,其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以及/n多根线圈线,它们隔着所述绝缘件而卷绕于所述齿,/n所述绝缘件具有:/n基部,其包围所述齿的外周面;以及/n外壁部,其位于所述铁芯背部的正上方,并沿着周向延伸,/n多根所述线圈线分别具有:/n多个线圈,它们按照集中卷线的方式卷绕于所述齿;/n搭接线,其将多个线圈彼此连起来;以及/n一对引出线,它们位于该线圈线的端部,从所述线圈延伸出,/n多根所述线圈线的所述搭接线分别具有在所述外壁部的径向外侧沿所述外壁部的外侧面延伸的外侧通过部,/n至少1根所述线圈线的所述搭接线具有内侧通过部,该内侧通过部在所述外壁部的径向内侧呈直线状延伸并且在两端分别与所述外侧通过部相连,/n所述内侧通过部位于其他所述线圈线的所述引出线的径向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620 JP 2018-117037;20170629 US 62/526,4991.一种定子,其具有:
定子铁芯,其具有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铁芯背部以及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
绝缘件,其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以及
多根线圈线,它们隔着所述绝缘件而卷绕于所述齿,
所述绝缘件具有:
基部,其包围所述齿的外周面;以及
外壁部,其位于所述铁芯背部的正上方,并沿着周向延伸,
多根所述线圈线分别具有:
多个线圈,它们按照集中卷线的方式卷绕于所述齿;
搭接线,其将多个线圈彼此连起来;以及
一对引出线,它们位于该线圈线的端部,从所述线圈延伸出,
多根所述线圈线的所述搭接线分别具有在所述外壁部的径向外侧沿所述外壁部的外侧面延伸的外侧通过部,
至少1根所述线圈线的所述搭接线具有内侧通过部,该内侧通过部在所述外壁部的径向内侧呈直线状延伸并且在两端分别与所述外侧通过部相连,
所述内侧通过部位于其他所述线圈线的所述引出线的径向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在所述外壁部具有钩挂部,所述搭接线在所述外侧通过部与所述内侧通过部的边界部钩挂于该钩挂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外壁部的上端面具有高度互不相同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以及将第1区域与第2区域之间连起来的台阶部,
所述台阶部构成所述钩挂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中,
在所述外壁部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向上侧突出的第1突起,
所述第1突起构成所述钩挂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中,
在所述外壁部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势英明右田贵之北垣宏伊藤辰也大北晃弘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