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0270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21:19
一种作业车辆,其具有:回转体,其能够以回转轴为中心回转;作业机,其具有摆动支架,并能够以摆动轴为中心摆动,该摆动支架与安装于回转体的前部的摆动销连接,该摆动轴与回转轴平行;摆动缸,其具有与摆动支架连接的缸杆;以及座椅,其配置于回转体。在与回转轴正交的水平面内,前后轴以及与前后轴正交的左右轴规定于回转体。通过座椅的中心且与前后轴平行的座椅中心线,与通过回转轴且与前后轴平行的车身中心线相比,配置于左侧;摆动轴与车身中心线相比配置于右侧。缸杆的至少一部分与座椅中心线一致。

Working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作业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作业车辆。
技术介绍
在作业车辆相关的
,已知有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具有摆动缸的液压挖掘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887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通过摆动缸使作业机摆动时,驾驶者有着希望能目视摆动缸或摆动缸支架的状态的要求。驾驶者若能目视着摆动缸或摆动缸支架的状态实施作业,则可以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方案的目的在于,实现具有摆动缸的作业车辆的作业效率的提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提供一种作业车辆,其具有:回转体,其能够以回转轴为中心回转;作业机,其具有摆动支架,并能够以摆动轴为中心摆动,该摆动支架与安装于上述回转体的前部的摆动销连接,该摆动轴与上述回转轴平行;摆动缸,其具有与上述摆动支架连接的缸杆;以及座椅,其配置于上述回转体,其中,在与上述回转轴正交的水平面内,前后轴以及与前后轴正交的左右轴规定于上述回转体;通过上述座椅的中心且与上述前后轴平行的座椅中心线,与通过上述回转轴且与上述前后轴平行的车身中心线相比,配置于左侧;上述摆动轴与上述车身中心线相比配置于右侧;上述缸杆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座椅中心线一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实现具有摆动缸的作业车辆的作业效率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作业车辆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作业车辆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除去了顶棚的状态下的作业车辆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除去了顶棚的状态下的作业车辆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除去了顶棚的状态下的作业车辆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作业车辆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图7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从标准眼点得到的光学像的一个示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此。在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可以进行适当地组合。此外,也可以不使用其中一部分的构成要素。结构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作业车辆1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作业车辆1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作业车辆1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车辆1为液压挖掘机。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作业车辆1称为液压挖掘机1。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液压挖掘机1具有:能够以回转轴TX为中心回转的回转体20、供驾驶者乘坐的座椅21、由驾驶者操作的操作杆25、由回转体20支承的作业机10、支承回转体20的行走体30、以及与行走体30的前部连接的推土铲40。回转体20配置于行走体30的上方,在被行走体30支承的状态下,以回转轴TX为中心回转。作业机10能够以与回转轴TX平行的摆动轴SX为中心摆动。液压挖掘机1为具有能够摆动的作业机10的摆动式液压挖掘机。在回转体20上规定局部坐标系。如图3所示,局部坐标系包含前后轴Xa以及左右轴Ya。在与回转轴TX正交的水平面内规定前后轴Xa以及左右轴Ya。前后轴Xa以及左右轴Ya与水平面平行。在与回转轴TX正交的水平面内,前后轴Xa与左右轴Ya正交。并且,前后轴Xa以及左右轴Ya与回转轴TX正交。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便于说明,将与前后轴Xa平行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与左右轴Ya平行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与回转轴TX平行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前后方向的一方为前方,另一方为后方。前方为就座于座椅21的驾驶者的面部所朝向的方向(作业机10所在的方向)。左右方向的一方为左侧,另一方为右侧。左侧为就座于座椅21的驾驶者的左手所在的方向。回转体20具有车架27。座椅21具有座椅面部21A和靠背部21B。如图3所示,在水平面内,车架27的前端部为直线状。并且,在水平面内,座椅21的座椅面部21A的前端部为直线状。车架27的前端部与座椅21的座椅面部21A的前端部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左右轴Ya与车架27的前端部以及座椅21的座椅面部21A的前端部平行。此外,设就座于座椅21的驾驶者目视正前方时,前后轴Xa与驾驶者的视线平行。在以摆动轴SX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规定作业机10的摆动角。作业机10能够以摆动角0°为基准进行左摆动以及右摆动。此外,作业机10具有分别能够以动臂旋转轴WX1、斗杆旋转轴WX2、以及铲斗旋转轴WX3为中心旋转的动臂11、斗杆12、以及铲斗13。动臂旋转轴WX1、斗杆旋转轴WX2、以及铲斗旋转轴WX3与水平面平行。此外,行走体30具有履带31、以及支承履带31的驱动轮和从动轮。在摆动角为0°、且动臂旋转轴WX1、斗杆旋转轴WX2、以及铲斗旋转轴WX3与驱动轮的旋转轴平行的状态下,前后轴Xa与动臂旋转轴WX1、斗杆旋转轴WX2、以及铲斗旋转轴WX3在水平面内正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回转体20上规定车身中心线CL以及座椅中心线SL。车身中心线CL是指通过回转轴TX且与前后轴Xa平行的线。座椅中心线SL是指通过座椅21的中心且与前后轴Xa平行的线。座椅21的中心是指座椅面部21A的上表面(座椅面)的中心。座椅中心线SL是通过座椅面的中心且与左右轴Ya正交的线。另外,在与左右轴Ya平行的方向上的座椅21的中心,也可以是座椅面部21A的前端部的中心。回转体20具有:车架27、配置于车架27的上部的底板22、由车架27支承的座椅架28以及支柱架29、由支柱架29支承的支柱24、以及由支柱24支承的顶棚23。车架27支承作业机10。车架27的内部配置有多个机器,如燃料箱、液压泵、液压油箱、以及电池等。底板22配置于车架27的上部。底板22具有驾驶者能够在其上行走的上表面。底板22的前端部与车架27的前端部连结。底板22的左端部与车架27的左端部连结。底板22的右端部与车架27的右端部连结。座椅架28与底板22相比配置于后方。支柱架29与座椅架28相比配置于后方。座椅架28以及支柱架29向上突出而高于底板22的上表面。在底板22的左端部以及右端部分别形成有乘降空间。在回转体20中,驾驶者从底板22的左端部以及右端部两方都可以乘降。回转体20为在左端部以及右端部这两侧都具有乘降空间的可穿行式结构。支柱24由支柱架29支承。支柱24为从支柱架29向上方突出的棒状的部件。支柱24在座椅21的左侧以及右侧分别配置有1根。支柱24支承顶棚23。顶棚23以由支柱24支承的状态配置于座椅21的上方。座椅21配置于回转体20。座椅21配置于座椅架28的上部。操作杆25配置于回转体20。操作杆25由就座于座椅21的驾驶者操作。操作杆25包括为了驱动作业机10而被操作的作业机杆25A、以及为了驱动行走体30而被操作的行走杆25B。作业机杆25A配置于座椅架28。作业机杆25A包括配置于座椅21左侧的左作业机杆、以及配置于座椅21右侧的右作业机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n回转体,其能够以回转轴为中心回转;/n作业机,其具有摆动支架,并能够以摆动轴为中心摆动,所述摆动支架与安装于所述回转体的前部的摆动销连接,所述摆动轴与所述回转轴平行;/n摆动缸,其具有与所述摆动支架连接的缸杆;以及/n座椅,其配置于所述回转体,其中,/n在与所述回转轴正交的水平面内,前后轴以及与前后轴正交的左右轴规定于所述回转体,/n通过所述座椅的中心且与所述前后轴平行的座椅中心线,与通过所述回转轴且与所述前后轴平行的车身中心线相比,配置于左侧,/n所述摆动轴与所述车身中心线相比配置于右侧,/n所述缸杆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座椅中心线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回转体,其能够以回转轴为中心回转;
作业机,其具有摆动支架,并能够以摆动轴为中心摆动,所述摆动支架与安装于所述回转体的前部的摆动销连接,所述摆动轴与所述回转轴平行;
摆动缸,其具有与所述摆动支架连接的缸杆;以及
座椅,其配置于所述回转体,其中,
在与所述回转轴正交的水平面内,前后轴以及与前后轴正交的左右轴规定于所述回转体,
通过所述座椅的中心且与所述前后轴平行的座椅中心线,与通过所述回转轴且与所述前后轴平行的车身中心线相比,配置于左侧,
所述摆动轴与所述车身中心线相比配置于右侧,
所述缸杆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座椅中心线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其配置于所述摆动销的周围,以及摆动缸支架,其从所述支架主体向左突出,
所述摆动缸的所述缸杆通过摆动缸上部销与所述摆动缸支架连接,
所述摆动缸支架的至少一部分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孝太郎后藤雄一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