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切削结构-牙轮复合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9643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切削结构‑牙轮复合钻头,包括钻头体、固定切削结构和至少一个牙轮,牙轮和固定切削结构布置在所述钻头体上,牙轮通过轴承结构与钻头体形成转动连接,至少有一个牙轮的最外齿或背锥到固定切削结构的前侧面的距离La≤πR/3,至少有一个牙轮的最外齿或背锥到固定切削结构的后侧面的距离Lb≤πR/3。本发明专利技术牙轮到固定切削结构的前/后侧面的距离小,牙轮与固定切削结构之间的空白间隙小,切削结构之间过渡平稳,钻头工作稳定性高,导向性能好,有利于提高钻头破岩效率,延长钻头使用寿命。且本发明专利技术钻出的井眼规整,井壁质量好。

A fixed cutting structure cone composite b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切削结构-牙轮复合钻头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天然气、矿山工程、地热、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地质、水文等钻探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钻头。
技术介绍
钻头是钻井工程中用以破碎岩石、形成井筒的破岩工具。钻头的切削结构决定钻头的性能,影响钻头的破岩效率和使用寿命。PDC钻头和三牙轮钻头是钻井工程中常用的钻头。PDC钻头以刮切方式破碎岩石,PDC齿侵入岩石后在钻头体的旋转带动下,对岩石形成切削作用使岩石破碎。当钻头工作振动大,工作稳定性差时,PDC钻头的切削齿(PDC齿)极易崩损失效。PDC钻头在定向钻进时也易引起钻头的切削齿失效,降低钻头的钻进能力,减短钻头使用寿命。三牙轮钻头主要以冲击压碎的方式破岩,其缺点是能量利用率不高,破岩效率较低,且钻头工作过程中,轴承受到的冲击大,动载系数大。美国贝克休斯公司提出一种混合钻头(在美国及其他国家均提出了专利申请,如PTCWO2010/132232等),该钻头由固定切削结构和牙轮切削结构组合而成。钻头旋转钻进时,固定切削结构(固定刀翼)上的PDC齿以刮切方式破岩;混合钻头的牙轮切削结构与牙轮钻头类似,牙轮上的牙齿主要以冲击压碎的方式破岩。由于两种切削结构的破岩工作原理不同,钻头结构特殊,混合钻头工作时钻头受力复杂,钻头工况复杂。混合钻头的工作稳定性常常影响钻头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混合钻头的复杂工况带来的钻头不稳定工作常常引起钻头上PDC齿的崩损等非正常失效,明显降低钻头的钻进速度和使用寿命,并带来井下动力钻具及钻柱的损坏等安全问题。另外,混合钻头在定向钻井中也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能,但由于钻头上的PDC与牙轮切削结构之间的过渡和空间上的不连续,会带来钻头定向钻进时的不稳定,制成钻头切削结构的损坏,也影响钻头工具面的频繁变化,不易控制,严重影响钻头的定向性能,降低钻头导向钻进的效率和经济性。同时,PDC与牙轮切削结构之间的过渡不连续也影响了牙轮的受力,牙轮与PDC切削结构之间有较大的空当,钻头破碎岩石时从PDC过渡到牙轮使牙轮受载突变,冲击较大,影响了牙轮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特别是在定向钻井和不均质地层的钻进中,问题更加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切削结构与牙轮过渡较连续,钻头工作稳定性高的固定切削结构-牙轮复合钻头,解决现有技术的钻头工作稳定性差及定向性能低的问题,提高钻头的工作稳定性、钻进效率和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固定切削结构-牙轮复合钻头,包括钻头体、固定切削结构和至少一个牙轮,牙轮和固定切削结构布置在所述钻头体上,牙轮通过轴承结构与钻头体形成转动连接,至少有一个牙轮的最外齿或背锥到固定切削结构的前侧面的距离La小于等于πR/3,即La≤πR/3,至少有一个牙轮的最外齿或背锥到固定切削结构的后侧面的距离Lb小于等于πR/3,即Lb≤πR/3,R为钻头半径。本专利所述固定切削结构的前侧面,是指钻头旋转钻进时固定切削结构的前侧表面,即切削结构相对岩石运动时的前作用面(如图1、2的固定切削结构的前侧表面21),与金属切削中刀具切削金属时的前刀面意义类似。本专利所述固定切削结构的后侧面,是指固定切削结构的背部表面,即前侧面的背面(如图1、2的固定切削结构的后侧表面22)。本专利所述牙轮的最外齿,是指牙轮上最靠外(最远离钻头中心)的切削齿,牙轮上的切削齿常常以一圈圈的形式布置在牙轮上,此时牙轮的最外齿也就是牙轮的最外排齿圈上的齿(如图1、2的牙轮上的最外排齿圈上的齿31)。牙轮的背锥是指牙轮背部锥面(如图2牙轮的背锥32)。钻头钻进工作时,在钻压的作用下通过钻柱的旋转带动钻头旋转来破碎岩石。由于排岩屑等的需要,钻头上的切削结构之间一般会设置有流道,在周向上钻头的切削结构并不连续。由于切削结构周向不连续,使钻头在井底破岩工作时易产生振动,加剧钻头的工作不稳定性。钻头切削结构之间的空白间隙越大钻头的工作稳定性越差,钻头切削结构上的切削齿在钻头的不稳定工作及振动下越易损坏。特别是在定向钻进中,由于钻头被推向/指向井壁的某一方向,钻头偏离井眼中心对井壁及井底与井壁的过渡区域进行侧切钻进,钻头从一切削结构过渡到另一切削结构侧切井壁时,切削结构之间的空白间隙使切削结构上的切削齿产生冲击。切削结构之间的空白间隙越大,切削齿所受冲击越大,切削齿越容易损坏,钻头寿命越短。由固定切削结构和牙轮切削结构组合而成的复合钻头,其破岩既有固定切削结构上切削齿的刮切破岩又有牙轮的冲压破岩,两种破岩方式的联合,使复合钻头的工作力学和工况更加复杂,其不同于常规PDC钻头的工作特性和工况,也不同于普通三牙轮钻头的工作特性和工况。复合钻头相当于在PDC钻头上引入了牙轮,牙轮有辅助PDC齿破岩的效果,但同时也使PDC齿及钻头的工况更加复杂,从牙轮的冲压破岩过渡到PDC齿的刮切破岩过程中,常常会带来PDC齿的损坏。特别是在定向钻井中,钻头侧切井壁时,有牙轮的冲压侧切转变为PDC齿的刮切侧切,突然的转化会带来PDC齿的冲击损坏。定向钻井中,钻头的外肩部及保径损坏,是复合钻头的一种常见失效形式,也是复合钻头的弱点之一。另一方面,牙轮是相对钻头本体能转动的非固定切削结构,牙轮内有轴承和密封系统。从固定切削结构的刮切过渡到牙轮的冲压,使牙轮的工况和载荷发生变化,牙轮和固定切削结构之间的距离和空白间隙(空当)越大,牙轮所受的载荷和冲击变化越大,牙轮上的切削齿和牙轮内的轴承密封系统的工况越复杂恶劣,寿命也就越低。为克服复合钻头的弱点,本专利提出牙轮的最外齿或背锥到固定切削结构的前侧面的距离La≤πR/3,牙轮的最外齿或背锥到固定切削结构的后侧面的距离Lb≤πR/3,R为钻头半径。这明显减小了牙轮到其前/后的固定切削结构的距离,减小牙轮与固定切削结构之间的空白间隙(空当)。本专利较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牙轮到固定切削结构的前/后侧面的距离小,牙轮与固定切削结构之间的空白间隙小,使牙轮向固定切削结构过渡时更平稳,钻头工作稳定性高,减少钻头破岩钻进时的振动,钻头工作平稳,减少钻头切削齿冲击损坏。因此本专利能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2、钻头定向钻进时,较小的牙轮与固定切削结构距离,能提高牙轮向固定切削结构间的切削(破岩)过渡,减小切削结构间过渡时的冲击和切削突变,不仅有利于减少切削齿的损坏,而且有利于钻头定向工具面的控制。切削结构间过渡的距离越小,钻头工作扭矩波动越小,工具面越易控制,钻头导向性能越好。因此,本专利能明显提高钻头的定向性能及定向使用寿命。3、牙轮到固定切削结构的前/后侧面的距离小,牙轮与固定切削结构之间的过渡间距小,钻头切削结构间的破岩过渡平稳,有利于减弱牙轮牙齿及轴承的受载和冲击,能明显提高钻头牙轮的使用寿命和钻头的使用寿命。4、牙轮到固定切削结构的前/后侧面的距离小,能提高钻头工作稳定性,钻头钻出的井眼更规整,井壁质量好,能明显提高钻井安全性,且能为后续的测井、固井等施工提供良好条件。作为选择,所述固定切削结构上设置有固定切削齿,所述固定切削齿可以为聚晶金刚石复合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切削结构-牙轮复合钻头,包括钻头体、固定切削结构和至少一个牙轮,所述牙轮和所述固定切削结构布置在所述钻头体上,所述牙轮通过轴承结构与所述钻头体形成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牙轮的最外齿或背锥到固定切削结构的前侧面的距离La小于等于πR/3,即La≤πR/3,至少有一个牙轮的最外齿或背锥到固定切削结构的后侧面的距离Lb小于等于πR/3,即Lb≤πR/3,R为钻头半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切削结构-牙轮复合钻头,包括钻头体、固定切削结构和至少一个牙轮,所述牙轮和所述固定切削结构布置在所述钻头体上,所述牙轮通过轴承结构与所述钻头体形成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牙轮的最外齿或背锥到固定切削结构的前侧面的距离La小于等于πR/3,即La≤πR/3,至少有一个牙轮的最外齿或背锥到固定切削结构的后侧面的距离Lb小于等于πR/3,即Lb≤πR/3,R为钻头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切削结构-牙轮复合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牙轮的最外齿或背锥到固定切削结构的前侧面的距离La小于等于πR/4,即La≤πR/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切削结构-牙轮复合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牙轮的最外齿或背锥到固定切削结构的前侧面的距离La小于等于πR/5,即La≤πR/5。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固定切削结构-牙轮复合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面到牙轮的最外齿或背锥的距离小于等于πR/3、πR/4或πR/5的固定切削结构的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况雨春王勤陈炼石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海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