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9611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道路旁进行基坑开挖至岩石层,进行放坡施工,形成第一基坑;步骤2、沿第一基坑的坑底边缘打设第一柱桩形成第一斜柱支撑;步骤3、在第一基坑的坑底处开挖岩石层形成第二基坑,进行放坡施工,然后进行锚杆支护;步骤4、沿第二基坑的坑底边缘打设第二柱桩形成第二斜柱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斜柱支护+锚杆支护+斜柱支护的方式来对深基坑的支护,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难、施工成本高、易出现安全隐患等问题,实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施工,为支护施工领域提供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临时措施,基坑支护工程是个临时工程,设计的安全储备相对较小,但其造价高,开工数量多,技术复杂,是建筑工程中最具有挑战性的技术上的难点,同时也是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的重点。基坑支护的形式主要有排桩支护、水泥挡土墙、土钉墙、地下连续墙支护、逆作拱墙等,一般地,这些基坑支护形式主要根据基坑深度不同而适用不同,然而,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其地质条件基本是软硬地质分层出现,一直是施工方的重点和难点,而如何运用这些基坑支护形式,则需要根据深基坑具体复杂地质条件来确定。以申请人所承接的成兰铁路成都至川主寺段CLZF-2标工程为例,在修筑黄胜关及川主寺站房工程时,现场临时场地较狭窄,基坑开挖线距现场临时道路约50cm,基坑深度超过5m,地质条件复杂,地层上部为松散、湿度很高的土层,下部为坚硬紧凑的岩石层,如果采用常规的连续式垂直挡土板支撑(水平挡土板不适宜深度超过5m的基坑),则由于土层只有2-3m和临近道路的原因,垂直挡土板并不能有效起到挡土作用,基坑壁也不适宜做成垂直式,土体在承压下易变形、坍塌,相应地,如果采用现有的排桩支护结构,则由于坚硬岩石层的存在,混凝土灌注桩受到的剪切力较大,也不能形成有效的支护作用。因此,传统单一的支护形式不能形成有效的支护结构,而如果组合使用支护形式,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实例,根据各个支护形式的特点,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是,采用连续式垂直挡土板支撑+排桩支护的方式来解决,然而该方式的主要缺点是,岩石层不是垂直放坡结构,导致岩石层边坡与排桩之间存在较大间隙,需要回填大量土体来填充,施工量大,后期清理麻烦,同时,由于深度较深,需要制作高度较高的灌注桩,施工成本高,并且,当边坡出现溃破和滚石时,排桩拦截剪切力受力过大,易出现安全隐患,因此,该方式也不适用,亟需开发一种适合复杂地质条件下,特别是边坡表面临近道路的情况下,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本专利技术采用斜柱支护+锚杆支护+斜柱支护的方式来对深基坑的支护,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难、施工成本高、易出现安全隐患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道路旁进行基坑开挖,直到基坑底部到达岩石层为止,同时对形成的基坑进行放坡施工,形成第一基坑;步骤2、沿第一基坑的坑底边缘打设第一柱桩,在第一柱桩内侧支设挡土板并用第一斜撑支顶,挡土板内侧填土夯实形成第一斜柱支撑;步骤3、在第一基坑的坑底处开挖岩石层形成第二基坑,开挖起点距离第一斜柱支撑0.5-2m,开挖深度直至达到设计深度,同时对形成的基坑进行放坡施工,然后按照现有锚杆支护施工标准,对第二基坑的岩石边坡进行锚杆支护;步骤4、沿第二基坑的坑底边缘打设第二柱桩,在第二柱桩内侧支设挡石板并用第二斜撑支顶形成第二斜柱支撑。在上述方法中,首先,对于具有软硬地质结构的深基坑施工,采用分层开挖基坑的方式来做支护,通过分层支护的方式来解决不同地质条件的问题,由此避免同一支护结构不能适用不同地质条件的缺陷,进一步,通过设计采用斜柱支护+锚杆支护+斜柱支护的方式,在地质最上层采用斜柱支护,为路基提供侧面支撑的同时,避免了路基周围松散的基土在重压和雨水作用下坍塌的问题,减小了基坑对道路路基强度的影响,并且还能防止溃散的基土滚落至第二基坑内而影响施工,为第二基坑形成支护结构提供了良好施工条件,在岩石层(坚硬层)采用锚杆支护,主要是为了防止岩石层崩塌和大块岩石滚落的问题,同时配合第二基坑坑底处的斜柱支护,其不仅解决了第二基坑支护的问题,还避免了采用具有高柱桩结构的排桩支护的方式,大幅减少了回填土量和施工成本,排除了安全隐患,同时,在整体上也解决了组合使用各类支护结构时,各支护结构之间不能形成有效配合的问题,实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施工,为支护施工领域提供了成功的实践经验。进一步,考虑到岩石层边坡滚落的碎石会对第二斜柱支撑的柱桩形成冲击,特别是第二柱桩与基坑坑底连接处,其形成的应力集中程度较大,在挡石板与岩石层边坡之间填土夯实形成缓冲土层,以解决碎石冲击第二柱桩造成连接处应力集中的问题。进一步,考虑到前期夯土回填和后期清场方便的问题,所述缓冲土层的回填高度为所第二述柱桩高度的2/5-3/5之间,在尽可能减少回填夯土量的同时,保证了缓冲土层能够起到的基本作用。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属于深基坑支护施工,因此,在岩石层部分,会出现岩石渗水的问题,为了便于排除该部分水,在岩石层边坡和第二基坑的坑底连接处开凿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沿该连接处形成环形,排水沟的顶部铺设带通孔或通槽的盖板,所述缓冲土层位于盖板之上。岩石层边坡的渗水通过缓冲土层渗透至排水沟内,然后通过排水沟引流至排水处,解决了岩石渗水对基坑的不利影响。进一步,为了更好地进行第二基坑的放坡施工,第二基坑的放坡施工的放坡坡度为1:0.25。进一步,在步骤4中,锚杆施工优选为:在岩石立壁上钻孔至设计深度,孔内放入拉杆,灌入水泥砂浆与岩石结合成抗拉力强的锚杆,锚杆一端固定在岩壁上,另一端锚固在岩石层中,由此形锚杆支护。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斜柱支护+锚杆支护+斜柱支护的方式来对深基坑的支护,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难、施工成本高、易出现安全隐患等问题,实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施工,为支护施工领域提供了成功的实践经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道路路基,2为第一基坑,3为第二基坑,4为岩石层,5为第一斜柱支撑,501为第一柱桩,502为挡土板,503为第一斜撑,504为木质撑桩,6为回填层,7为斜撑平台,8为锚杆支护,9为第二斜柱支撑,901为第二柱桩,902为挡石板,903为第二斜撑,10为缓冲土层,11为排水沟,12为基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申请人承接的成兰铁路成都至川主寺段CLZF-2标工程为例,该工程共包括茂县站、镇江关站、松潘站、川主寺站、黄胜关站共5个站房,其中,在修筑黄胜关及川主寺站房工程时,现场临时场地较狭窄,基坑开挖线距现场临时道路约50cm,基坑深度超过5m,地质条件复杂,地层上部为松散、湿度很高的土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在道路旁进行基坑开挖,直到基坑底部到达岩石层为止,同时对形成的基坑进行放坡施工,形成第一基坑;/n步骤2、沿第一基坑的坑底边缘打设第一柱桩,在第一柱桩内侧支设挡土板并用第一斜撑支顶,挡土板内侧填土夯实形成第一斜柱支撑;/n步骤3、在第一基坑的坑底处开挖岩石层形成第二基坑,开挖起点距离第一斜柱支撑0.5-2m,开挖深度直至达到设计深度,同时对形成的基坑进行放坡施工,然后按照现有锚杆支护施工标准,对第二基坑的岩石边坡进行锚杆支护;/n步骤4、沿第二基坑的坑底边缘打设第二柱桩,在第二柱桩内侧支设挡石板并用第二斜撑支顶形成第二斜柱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道路旁进行基坑开挖,直到基坑底部到达岩石层为止,同时对形成的基坑进行放坡施工,形成第一基坑;
步骤2、沿第一基坑的坑底边缘打设第一柱桩,在第一柱桩内侧支设挡土板并用第一斜撑支顶,挡土板内侧填土夯实形成第一斜柱支撑;
步骤3、在第一基坑的坑底处开挖岩石层形成第二基坑,开挖起点距离第一斜柱支撑0.5-2m,开挖深度直至达到设计深度,同时对形成的基坑进行放坡施工,然后按照现有锚杆支护施工标准,对第二基坑的岩石边坡进行锚杆支护;
步骤4、沿第二基坑的坑底边缘打设第二柱桩,在第二柱桩内侧支设挡石板并用第二斜撑支顶形成第二斜柱支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道路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挡石板与岩石层边坡之间填土夯实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利平冉华廖荣胡宗峰万轶万昭李伟张骏程李宇康旆王贝廖勇吴加洋郭啸天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