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防渗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961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坑防渗水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坑防渗水的施工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基坑周边开挖支护坑,支护坑底部开设预埋槽,预埋槽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临时支护板,向两个临时支护板之间浇筑防水混凝土形成防水层,防水层初凝后,取下临时支护板,向基坑内的防水层的两侧浇筑普通混凝土形成支护层,支护层初凝后开挖基坑。具有放置阻水且降低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防渗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防渗水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坑防渗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授权公告号为CN105113513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渗水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基坑的侧壁设置竖向截水层、底部设置坑底截水层和坑底反力桩;竖向截水层由竖向混凝土桩和符合截水板组成;在复合截水板的底部设预设板尖、竖向分段处和纵向分段处分别设置竖向连接插槽和横向连接插槽、侧壁设置横向加筋板和竖向加筋板;在横向加筋板和竖向加筋板相交处设置横向加筋体;复合截水板包括三层,即中间刚性加筋层和两侧防水层;中间刚性加筋层采用高强度钢板或塑料板或钢筋混凝土板;两侧防水层采用塑料板;中间刚性加筋层与两侧防水层采用粘贴连接与螺栓共同连接。通过支护结构为基坑防水,能够实现基坑的防水,阻止基坑外的水伸入基坑内。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支护桩防水需要使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相对普通混凝土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防渗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能够降低防渗水支护结构的成本。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基坑周边开挖支护坑,支护坑底部开设预埋槽,预埋槽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临时支护板,向两个临时支护板之间浇筑防水混凝土形成防水层,防水层初凝后,取下临时支护板,向基坑内的防水层的两侧浇筑普通混凝土形成支护层,支护层初凝后开挖基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水层与支护层使用不同材料的混凝土,能够减少防水混凝土的用量,进而节约成本,通过支护板为防水混凝土形成支护空间,方便防水混泥土的浇筑,防水层初凝后即进行支护层的浇筑能够容易让支护层与防水层能够更好的连接在一起,提高连接强度。一种基坑防渗水结构,包括支护坑,位于支护坑内底部的预埋槽,浇筑在预埋槽内的防水层,以及两侧分别连接在防水层上与支护坑内壁上的支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水层能够实现防水功能,通过支护层提高支护墙的结构强度。优选的,所述支护层靠近防水层一侧向预埋槽内延伸有加固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沿的设置能够让防水层与支护层的强度更加牢固。优选的,所述支护层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于防水层两侧,且分别与支护坑的两个内壁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支护层设置在防水层两侧,能够提高支护强度,且减少了防水层的所用的材料。一种用于基坑防渗水临时支护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槽,以及设置在所述预埋槽内的临时支护板,所述预埋槽位于支护坑的中部,所述临时支护板贴放在预埋槽的侧壁上,临时支护板远离预埋槽一侧转动连接有支腿,支腿远离临时支护板一端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支腿的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临时支护组件能够让防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分开使用,进而形成防水层以及支护层,通过固定件以及支腿方便对临时支部板的固定,安装、操作方便。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支腿上的连接板,支腿连接在连接板一个侧面的中部,连接板上垂直且滑动连接有销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销钉穿过连接板固定在地面上通过支腿将临时支护板固定。优选的,所述临时支护板向支护坑内壁一侧倾斜5°-10°或向预埋槽一侧倾斜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的支护板形成了倾斜的防水层以及倾斜的支护层,支护墙的结构强度更大。优选的,所述支腿为可伸缩的支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腿的伸缩能够方便临时支护板的倾斜后进行固定。优选的,所述支腿包括上管、下管以及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上杆以及下杆上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纹杆,能够让上管与下管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能够实现支腿的伸缩。优选的,所述螺纹杆是上垂直固定连接有把手。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临时支护组件的设置,该临时支护组件能够让防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分开使用,进而形成防水层以及支护层,通过固定件以及支腿方便对临时支部板的固定,安装、操作方便;2、通过防水层与支护层使用不同材料的混凝土,能够减少防水混凝土的用量,进而节约成本,通过支护板为防水混凝土形成支护空间,方便防水混泥土的浇筑,防水层初凝后即进行支护层的浇筑能够容易让支护层与防水层能够更好的连接在一起,提高连接强度;3、通过防水层能够实现防水功能,通过支护层提高支护墙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部分截面展示图;图2为实施例1中的临时支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图4为实施例2的部分截面展示图。附图标记:1、基坑;2、支护坑;3、预埋槽;4、临时支护组件;40、临时支护板;41、支腿;410、上管;411、下管;412、螺纹杆;413、把手;42、固定件;420、连接板;421、销钉;5、支护墙;50、防水层;51、支护层;510、加固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基坑防渗水结构,参照图1,包括位于基坑1周边的防水墙,防水墙包括支护层51以及连接在支护层51上的防水层50,本实施例中支护层51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早防水层50的两侧。支护层51靠近防水层50一侧向下延伸有加固沿510。基坑1周边开挖有支护坑2,防水墙浇筑在支护坑2内,防水墙的具体浇筑需要用到临时支护组件4。一种临时支护组件4,参照图2、图3,支护坑2内设置有临时支护组件4,临时支护组件4包括沿支护坑2长度方向的预埋槽3,预埋槽3的两个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临时支护板40,临时支护板40相互背离一侧转动连接有支腿41,支腿41远离临时支护板40转动连接有将支腿41固定在地面上的固定件42。支腿41包括转动连接在临时支护板40上的上管410、螺纹连接在上管410远离临时支护板40上的螺纹杆412以及螺纹连接正在螺纹杆412远离上管410一端的下管411,螺纹杆412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螺纹杆412中部垂直固定连接有把手413,转动把手413,能够使上管410和下管411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能够实现支腿41的伸缩。固定件42包括连接板420,连接板420的一个侧面的中部转动连接在下管411远离螺纹杆412一端,连接板420远离下管411一侧贴在地面上,连接板420上垂直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坑(1)周边开挖支护坑(2),支护坑(2)底部开设预埋槽(3),预埋槽(3)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临时支护板(40),向两个临时支护板(40)之间浇筑防水混凝土形成防水层(50),防水层(50)初凝后,取下临时支护板(40),向基坑(1)内的防水层(50)的两侧浇筑普通混凝土形成支护层(51),支护层(51)初凝后开挖基坑(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坑(1)周边开挖支护坑(2),支护坑(2)底部开设预埋槽(3),预埋槽(3)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临时支护板(40),向两个临时支护板(40)之间浇筑防水混凝土形成防水层(50),防水层(50)初凝后,取下临时支护板(40),向基坑(1)内的防水层(50)的两侧浇筑普通混凝土形成支护层(51),支护层(51)初凝后开挖基坑(1)。


2.一种基坑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坑(2),位于支护坑(2)内底部的预埋槽(3),浇筑在预埋槽(3)内的防水层(50),以及两侧分别连接在防水层(50)上与支护坑(2)内壁上的支护层(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层(51)靠近防水层(50)一侧向预埋槽(3)内延伸有加固沿(51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坑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层(51)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于防水层(50)两侧,且分别与支护坑(2)的两个内壁连接。


5.一种用于基坑防渗水临时支护组件(4),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槽(3),以及设置在所述预埋槽(3)内的临时支护板(40),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楚升庄楚波庄泽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乾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